?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

2016-11-15 18:47張瀾李翹彤藺娜秦曄
科教導刊 2016年25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問題高校

張瀾 李翹彤 藺娜 秦曄

摘 要 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長大成人,有的進入到大學學習,成為“留守經歷大學生”。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有過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本文將對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幫助留守經歷大學生在心理方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 高校 留守經歷大學生 心理健康問題

1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本文將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4級909名留守經歷大學生進行調查分析,主要是運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表和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

1.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表調查分析

《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表是心理健康測試量表,在全世界廣為推崇,是高校中應用最普遍的量表。主要從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焦慮、抑郁、敵對、偏執、恐怖和精神病性這九個方面進行測試。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統計結果顯示因子分大于2,表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大多數是強迫癥狀;如果因子分大于3,表示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人數最多的為人際關系敏感。

1.2 自制調查問卷調查結果

通過自制調查問卷的調查分析,顯示出諸多問題。首先,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困惑程度較強;其次,留守經歷大學生存在更大的心理壓力,比如經濟、學習、就業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壓力,但是很少有學生愿意主動地找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進行咨詢,更多的學生希望自己解決;第三,留守經歷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處于被動,不愿意主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往;最后,對于未來的就業困難的問題,更多的同學會從自身找原因,認為就業困難是個人能力不足產生的。

2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

2.1 自卑心理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與來自城里的學生相比,他們的家庭經濟收入較低,一定程度上給孩子的自信心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所以留守經歷大學生大多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如其他同學,否定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個人價值,不敢面對困難和挑戰。

2.2 強迫心理

根據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強迫傾向。由于留守經歷大學生特殊的經歷,面對巨大的經濟和生活學習上的多重壓力,大多數留守經歷大學生是不能夠有效調節壓力的,所以很容易產生強迫癥狀。

2.3 焦慮心理

留守經歷大學生面對家庭和生活的困窘,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況,但是現實的各種問題困擾著他們,導致他們對未來感到迷茫,使他們逐漸產生焦慮感。生活上,學費住宿費等經濟問題時刻困擾著他們,他們總要花費時間去做兼職以補貼生活;學習上,他們不敢松懈,為了得到獎學金十分刻苦努力。這些心理負擔使得他們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嚴重者更易產生抑郁癥。

2.4 封閉心理

留守經歷大學生自尊心強。由于認為自己的出身低,沒有接觸過新鮮事物,一直封閉自己。據調查,大多數留守經歷大學生人際交往被動,與同學們相處不融洽,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善交流且敏感。

2.5 文飾心理

在遭受挫折或無法實現追求的目標時,為了緩解失敗帶來的不安,給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以達到受挫“合理化”的目的叫做文飾心理。很多留守經歷大學生,壓制自己的不安,事實上他們更加痛苦。他們自尊心強,擔心同學瞧不起自己,基本不接受學校的補助。

3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3.1 加強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社區監護體系

制定相應政策支持農村教育發展,保障留守學生能夠在平等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完善法律制度建設,加強農村父母監護和教育的責任。政府和社會也要優化資源配置,改善農村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狀況,縮小城鄉的差距。

在社區中建立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監護體系,為其健康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首先可以將社會中的退休人士、身邊無小孩的家庭召集起來,對留守經歷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照顧和教育;其次,組織專門服務于留守經歷大學生的愛心志愿者,成為留守經歷大學生的代理家長,引導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3.2 提升家庭健康的教育理念,加強心理溝通

留守經歷大學生之所以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家長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習和借鑒其他家庭的良好教育方法。不要認為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經濟條件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孩子的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其身體健康,還會對孩子的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父母要加強對心理健康常識的教育。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要與孩子經常交流,關注其心理變化并及時進行引導。

3.3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和諧校園氛圍

為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排查工作,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要著重關注留守經歷大學生,對其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建立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檔案,實行跟蹤管理,隨時掌握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變化。

高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吸引留守經歷大學生參與其中,展示自己,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與其他同學多多接觸和交流,增強歸屬感,避免產生不良的情緒。

3.4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

積極的自我意識包括“六自”,分別是:自知、自愛、自尊、自信、自強、自制。積極參與學校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在校內實踐活動中接觸同學,加強人際交往;在校外實踐活動中,接觸社會,增長見識。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積極融入到學校和社會的大環境中去,挑戰自我,展現自我,在實踐中發展自我,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作為留守經歷大學生,要客觀的認識自己,針對自身的興趣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要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的階段性目標,為自己的目標努力進取,豐富自己,在學習和奮斗中體會快樂,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

留守經歷大學生的教育問題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會一直存在,其心理健康問題關系到社會未來的發展和穩定。解決該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的配合協作,也期望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促進留守經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周東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

[2] 肖婉琴. “留守大學生”心理狀況、成因及對策——基于社會支持網絡理論的視角[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1:183-184.

[3] 胡江輝,李潛,趙文健,劉衛文,湯夢娟.有“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對策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8.4:439-440+448.

[4] 李凡繁.有留守經歷大學生抑郁和社交焦慮[D].湖北大學,2012.

[5] 王意.“兒時留守”大學生和諧交往能力提升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4.

[6] 李云,汪品淳,凌晨.留守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2:155-157.

[7] 黃姍.留守大學生擇業效能感及其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8] 熊翔宇.高?!傲羰卮髮W生”心理問題及預防對策[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4.1:93-96.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問題高校
優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措施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