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教育中基于可雇傭性的商貿人才培養機制創新

2016-11-12 05:03杭俊
中國市場 2016年37期
關鍵詞:高職教育

杭俊

[摘要]可雇傭性指學生初次、維持以及取得就業機會過程中所應具備的能力,在商貿人才培養機制中引進可雇傭性理論,可以準確為商貿人才培養進行定位,以行業視角明確當前企業人才需求,并依此組織和改進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文章首先對商貿人才培養特征進行闡述,其次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就如何創新商貿人才培養機制展開討論。以期推動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提高人才的商貿素質,更好地貼近行業人才需求,適應社會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育;可雇傭性;商貿人才;培養機制創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216

商貿專業建設是高職專業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現階段商貿類專業已經在國內各個高職院校中開設。根據我國高職院校對商貿人才的培養情況分析,雖然開設時間長但并沒有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教學模式和當代商貿行業的快速發展嚴重脫節,導致該類專業的高職畢業生在畢業后仍需要從頭開始對工作業務相關技能進行學習,這顯然是高職院校商貿人才培養所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怎樣有效培養高職商貿人才所需的可雇傭性技能,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是當前高職人才培養工作面臨的挑戰。

1商貿人才培養的特點

判斷一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一項重要標志是學校所培養的人是否同社會需求相適應。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尤其是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不僅需要學術型人才,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因此院校所培養的商貿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相應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也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同時將其有效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能力,這不僅是當前社會中各類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活動的重心??偟貋碚f,商貿人才培養工作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實踐性和能力導向性。

11實踐性

商貿人才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根據行業特點實施綜合性分析,采取高效的問題處理辦法,同時付諸實施。所以通過紙上談兵的方式進行商貿人才培養是行不通的,必須在切實的實踐中對理論進行驗證,提高對象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各行各業對于各項素質能力都非常重視,比如,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所以要想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僅依靠課程理論和案例講述等傳統教學模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結合專業實踐,在實踐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能力。

12能力導向性

商貿人才的培養口徑較寬,并不僅限于某一特定職業或技能的培養。首先,商貿人才培養工作必須以行業標準作為基礎,人才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有相應專業學科的相關理論基礎,也必須具備行業的通用性技能。[1]例如,工商管理專業設置相應的專業基礎課程,確保學生更好地學習和了解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商管理工作存在的普遍性規律,可以從事不同的企業工作;此外設置專業方向類課程,學生可以學習并了解行業自身的特殊規律,更好地認知行業的各種特殊情況。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商貿類課程設置需要基于本地區域經濟的實際發展需求;其次,高職商貿人才的培養大可不必一味地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可以參照本地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和行業的結構布局進行更為有效的知識體系構建。這樣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后,也培養了自身對于行業的適應能力,可以更好地應對行業的需求與變化。

2高職教育基于可雇傭性的商貿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現代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全面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社交技能等綜合性能力的人才。依據當前高職院校商貿人才培養現狀,這一層次的商貿人才培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首先,專業定位和就業方向不準確。就綜合性專業而言,如何進行合理的定位非常關鍵。一旦定位明確,就業方向準確,學校就可以根據正確的就業方向組織人才的培養活動。但是現階段,對于商貿相關專業定位較為模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商貿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其次,專業人才培養同市場需求存在內容上的脫節。從宏觀角度來看,商貿類課程體系壓縮了專業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教學的系統化,所以,其教學體系極易使得學生缺乏較強的職業能力;最后,專業實踐課程所占比重不合理。商貿專業教育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需求,但是從實際的高職教學情況看,其實踐課程的安排不多且實踐課程的實踐性欠缺,這一點使得學生進入社會以后很難較好地適應相應崗位的工作需求。無論是上述哪一點,都對商貿人才的培養效果產生明顯的影響,這都將導致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力受到社會人士以及各個企業的質疑。

3基于可雇傭性視角的商貿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基于以上分析,高職院校商貿人才培養機制可以嘗試以下創新。

31轉變人才培養觀念

可雇傭性人才培養要求對高職教育培養模式進行調整和優化,高職院校必須轉變過去落后的人才培養觀念,將人才培養過渡到人力資源開發。[2]過去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更多的是進行知識灌輸,同時將既定目標的實現情況如就業率,當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衡量標準。而現今基于可雇傭性視角的人才培養則更加注重人才自身能力的開發,關注培養對象是否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鑒于這一點,高職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教育資源,建立可持續的開拓性人才培養機制,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們的自身發展需求,有效地挖掘學生的潛能。

32有效融合專業技能與通用技能

就業技能基本含有兩大類:其一,專業技能,這一技能是個人步入企業,從事某一工作最基本的技能,很多高職院校對此非常重視。[3]其二,通用技能,這是可雇傭性理論重點闡述的,這一技能涉及學生可以向潛在的雇主展示自身所具備的人力資本,同時在實際的工作中應用自身人力資本的能力。高職院校普遍對通用技能并不重視,這直接導致很多學生步入社會后,在參與實際工作期間表現出較差的適應性,這也是企業對當前高職畢業生的普遍評價。美國某地區的一個研究小組曾對于不同行業的各種工作所需要的各項技能開展了研究,歸納總結出26項技能,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理論知識、個體管理和團隊合作。同時該研究小組對該地區近3000名雇主關于工作技能的調查結果表示:相比理論知識,個體管理和團隊協作能力更為雇主們所看重,也就是說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一樣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單純具備專業能力,但是通用技能欠缺,其工作是難以順利進行的;同樣如果一個畢業生自身只具有通用能力,但是相應的專業技能較為欠缺,則通用技能缺乏相應的運行基礎,因此必須將兩項能力進行有機的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不僅要加強專業技能培養,同時也要重視其通用技能的養成。

33將可雇傭性教育融入課程體系

根據上文描述以及相關調研,將可雇傭性教育內容融入高職課程體系,可以使學生的就業技能更加全面、系統和完整??晒蛡蛐匀瞬排囵B需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進,強調自主學習和自我研究,這是一種強調實踐應用的學習模式。這一模式不僅強調學生對知識進行掌握,而且實現了學生創新性技能的提升。為達到這一目的,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課程體系,但是這并非是簡單地構建獨立的課程,而是合理地在課程體系中融合各項關鍵性技能。對此,國外進行過較多的探究以及實踐。比如,瓦倫(WarrenD)對可雇傭性教學內容進行了劃分,將其分為整合式、半整合式和獨立式三種。整合式采用基于工作和學習設置以職業為導向的專業教學,半整合式指在特定的課程學習中增加工作經歷性教學,獨立式是指可雇傭性培養作為正規教學的補充,比如設置額外的能力培養模塊。[4]根據調研我們發現,各個企業對商貿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各專業的融進方式也不同。比如會展、導游等相關專業使用整合式較為理想,而獨立式以及半整合式的融進形式較為適合現階段國內高職院校商貿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蓪⑵髽I需求的各項基本能力融進課程體系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34創新實踐環節,培養企業精神

為提升學生能力,實踐教學活動非常必要,可以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較好的結合?,F階段較為常見的做法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開進行,理論教學完成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這種方式有利于學校進行課程的統籌安排,但是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我們可以考慮在課程體系中間安排學生帶薪工作半年到一年,相關專業教師跟班管理,將工作績效計入學生的實踐成績和教師的業績考核中,這一舉措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取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專業教師將這一階段的實踐管理經驗更好地“反哺”到今后的理論教學中。期間,培養學生的企業精神,有利于學生可雇傭技能的提升。企業精神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個人效率、企業家技能和知識的可遷移能力。[5]對此,我們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更加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生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進行活動設計與實踐,不斷地培養學生企業認知與企業精神;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倡導進行小組項目協作,相應地縮減學生的書面作業量,強調就業中所關注的個體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6]

35創新教學方式與手段,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專業教師可以大膽地嘗試各種有助于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的教學手段,努力讓學生樹立一個理念:自己是知識的使用者并非簡單的學習者,在校園內部形成一個積極創新的氛圍。我們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網絡教學,這里并不是簡單地在網上布置作業或者瀏覽課件,而是更加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以高質量的教學資源,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覺學習。[7]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更多的互動方式,給予學生一定的討論機會,促使其在交流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開發其創造性思維,提高其社會適應性。

4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高職院校對商貿人才的培養情況進行分析,可雇傭性理論在高職商貿人才培訓中具有積極意義,應當進行有效的應用推廣??晒蛡蛐陨藤Q人才的培養思維對高職院校商貿人才培養的定位非常有幫助,這一思維轉變了過去的“教師—學生”教學模式,實現了“市場—學生—市場”的全新教學模式,更加貼近市場,能夠較好地掌握行業與企業需求,并由此確定社會實際的人才需求狀況,進而對現有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正。在培養過程中重視可雇傭性技能的培養,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促使其能夠更好地就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施冰蕓商貿類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設置——基于可雇傭性的研究視角[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9):113-118

[2]鄒鑫基于可雇傭性的地方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1(2):61-65

[3]姜源基于可雇傭性的高職學生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62-64

[4]倪超美基于可雇傭性的商貿類人才培養謅議[J].北方經濟,2013(12):94-96

[5]曹曉麗,林枚基于可雇傭性視角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人才市場需求匹配對策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3(10):32-35

[6]艾楚君,田雙喜,田艷媚工科學生可雇傭性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46-48

[7]王麗娜可雇傭技能生成機制與人才培養創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4):34-37

猜你喜歡
高職教育
職業高校職業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專業基礎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淺談素質拓展訓練對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高職院校新開設無人機專業的探討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