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安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

2016-11-19 08:41孫邦國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年4期
關鍵詞:六安農業現代化

孫邦國

[提要] 在四化同步發展的進程中,相對于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成了一個短板。安徽省六安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是欠發達地區,受多種因素制約,農業現代化進展相對滯后。要如期同步實現現代化,必須下大力氣、動真格,多管齊下,真抓實干,扎實推進六安農業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六安;四化同步;農業現代化

項目名稱:全省黨校系統重點課題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加快推進六安農業現代化研究

收錄日期:2015年12月11日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四化同步”發展戰略,即“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六安撤地設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適度超前的城鎮化,帶動相對滯后的工業化,促進農業產業化,加快全市信息化”發展戰略,六安的城鎮化和工業化取得了長足進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截至2014年底,城鎮化率和工業化率分別達到41.44%和40.2%。相對于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六安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滯后,迫切需要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一、六安農業現代化取得的成就

六安市地域廣闊,環境優美,物產豐富,盛產多種名特優稀農副產品,糧、油、麻、栗、茶、繭、肉、禽、水產等農副產品產量居安徽省前列,是國家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近年來,六安市以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堅持以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加快建設農業產業集群,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農產品加工水平穩步提升。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實施千億元農產品加工“168”工程,即“著力打造糧食油脂、畜禽水產、酒茶果蔬、羽繭棉麻、竹木草柳和農產品物流服務等6大產業集群,在各縣區建設8個產值超50億元的農業產業化示范區或現代農業示范區,力爭到2015年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000億元”。目前,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已經規劃建設了12個初具規模、特色各異的現代農業生產加工園區。

(二)農業標準化建設步伐加快。為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六安市制定了《六安瓜片產品質量標準》、《六安瓜片茶葉產地環境條件》、《皖西白鵝品種標準》等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和各項生產技術規程,畜禽、蔬菜的生產加工全面建立質量可追溯制度。品牌農業成效顯著,共有102家企業、298個農產品進行“三品”認證,經環境監測合格的綠色食品糧食基地150萬畝,水產養殖基地60萬畝,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蔬菜基地60萬畝。由于不斷加大農業標準化生產政策扶持力度,已經建成蔬菜、茶葉、水果國家級標準園13個、省級標準園18個、部省級畜禽規模標準化養殖場45個,部省級水產標準化示范場29個。

(三)農民組織化程度持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要尊重和保障農戶生產經營的主體地位,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充分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潛能。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范、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發展農民合作社,切實提高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已經組建了糧油、生豬、家禽、茶葉、油茶、繭絲綢、毛竹、大麻、漁業、蔬菜、中藥材、園藝、水果等多個市級農業特色產業協會和縣區分會,吸納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產品經營戶共2,500多名會員。目前,全市有農民合作社6,281家,其中全國示范社30家。

(四)農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非常健全,因為它能順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克服農業經營主體規模較小的弊端,獲得大規模的生產效益。六安市不斷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共設立400多個機構,有千名農技人員包保服務生產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涉農企業。推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糧食生產15個主推品種,覆蓋率達70%以上。選派800名科技特派員,創建了90家專家大院,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工作站24個。

二、六安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因素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薄弱和落后的農業基礎設施無法支撐現代農業發展。六安屬于欠發達地區,由于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目前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農業的抗風險能力薄弱,遇到旱澇等特殊年份,必然受損。六安的高標準農田比重偏低,旱澇保收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28.61%。農村病險庫塘較多,通訊、倉儲、運輸等基礎條件仍然較差。特別是交通條件落后,阻礙了生產要素和農產品的快速流通,嚴重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由于資金不足,設施農業進展緩慢,規模也偏小。

(二)農村生態環境惡劣。六安的農村環境沒有受到重要的工業污染,突出的問題是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瘜W肥料的大量投入,使有機肥的施用比例由20世紀70年代前的85%左右下降到現在的不足30%,有近1/3的農田長年不施或較少施用有機肥,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對化學肥料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大量使用化肥對農田生態系統造成了損害,有機質、全氮、速效鉀都不同程度下降,同時土地板結現象越來越嚴重。農膜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也日益突出,六安的農膜平均殘留量和平均殘留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也加劇了農業環境質量的惡化。例如,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是加快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污染問題比較突出。長期以來,由于污染治理投入不足,多數規?;笄蒺B殖場存在雨污未分流問題,污水收集系統和廢棄物處理設施(包括沼氣生產、有機肥生產等)不完善,導致有沼氣生產的無沼液、沼渣貯存場所,沼液沼渣綜合利用不完全甚至未綜合利用,沒有末端治理措施。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均缺少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率低,造成環境污染,并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三)農業勞動力素質較低,科技人才缺乏。農業勞動力素質低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農業科技進步的速度加快,新的農業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這對農民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傮w來看,六安的農民文化素質較低,20~40歲左右的農民中有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50歲以上的農民中部分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甚至還有少數文盲和半文盲。加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長期滯后和費用較高,農民的技能素質得不到快速提高。由于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大量高素質的農民工都進城鎮了,“抽水機式”的農村人才輸出機制使得農村人才流失嚴重,“村莊空心化、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386199部隊”加上殘疾人構成了農業生產的主力,農業勞動力的年齡和素質結構問題日益凸顯,發展現代農業的人力資本不足問題逐步顯現。目前,六安市各類科技人員2.5萬人左右,只占總人口的0.35%,特別是農業科技人員占全部科技人員的比例不足20%,這與農業大市是不匹配的,而且大部分分布在鄉鎮農技站及其以上單位,常年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農業科技人員很少。農業科技人員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使農戶不能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延伸自然資源價值鏈條,農村豐富的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造成“靠山吃不上山,靠水喝不上水”、“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尷尬局面。

(四)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六安市農業資源豐富,特別是糧食生產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2014年全市實現了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三超歷史,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豐收,六安市首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殊榮,農業產業化水平理應很高。但由于六安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少,特別是國家級的龍頭企業少,不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另外,專業人才和技術缺乏,導致多年來只能對農產品進行簡單加工就銷售,產業鏈條短,不能帶動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品牌效應和規?;蕉己艿?,產品的附加值和農業企業的效益也低,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加劇。這是造成農業在GDP中占很高比重的主要原因,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不利于區域經濟發展。

三、加快推進六安農業現代化的對策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淠河防洪治理、史河防洪治理等骨干工程建設,突出加強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塘壩擴挖、溝渠疏浚、集體泵站更新改造和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集中投入,連片推進,突出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和農田整治項目實施,大規模開展中低產田改造,做到溝、渠、田、林、路、井、電綜合配套。加強和改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科學推進農村土地改革,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田能手、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學性,提高農業勞動效率。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信息化和電氣化,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條件,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

(二)著力發展綠色農業。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綠色發展戰略,是立足市情、順應時勢的大戰略、好戰略,是六安未來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理念。就農業來說,就是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可持續農業。當前的主要抓手就是緊密結合《安徽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六安市新型城鎮化試點實施方案》、六安茶谷建設規劃、淠河生態經濟帶建設規劃等重要規劃,制定好六安農業發展的“十三五”規劃,突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綠色主題。具體就是要結合平原、丘崗、山區等不同地貌特征,合理布局農業特色主導產業,著力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打造農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循環低碳農業,加大農業污染治理力度,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三)培養現代化職業農民。教育是培養現代化職業農民的治本之策。針對六安市農民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都比較低的實際,各級政府必須下大力氣加強對職業農民的培養,職業技術院校要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需求設置相關專業,經常給青壯年農民“充電”,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相關知識。日本的成功做法非常值得借鑒。近年來,日本推出了一項“接班人計劃”,政府招募愿意從事農業的大學畢業生,由政府出資到農業院校學習兩年,畢業后再跟隨家鄉種植大戶當五年研究生,經考評合格,又愿意終身從事農業,由政府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種植不少于20公頃的土地。日本的這項計劃很有吸引力,每年指標很快就能完成。

(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進一步擴大農業科技創新資金規模,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動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組織開展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關鍵技術攻關,重點推廣應用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畜禽水產養殖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產品精深加工新技術,以及生物肥料、新型飼料和生物農藥等環境友好型生物技術產品。加強農業物聯網等農業信息化新技術的運用。深化農業科研機構改革,提高公益性科研機構自主創新經費保障水平。建立種業發展基金,鼓勵種子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

(五)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經濟開發園區內投資辦廠,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升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形成重要的食品工業實體經濟組團,迅速實現農業企業向規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團的轉型升級。積極對外宣傳六安的優質農業資源,精心編制農業招商項目,以現有的產業集群為基礎,爭取引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入駐,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入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將會大大提升園區的知名度和六安的影響力。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積極引入生物育種、食品加工、清潔能源、信息裝備等農業新業態,創新農超對接、連鎖經營、冷鏈物流、電子商務、快遞配送等新型商貿流通方式,拓展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猜你喜歡
六安農業現代化
解析幾何試題精選
安徽六安:鄉村直播 “云端”致富
廣西六安金礦地質特征與控礦因素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產業扶貧“特色牌”
六安茶香也襲人
咸寧市農業現代化現狀及發展對策
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實證分析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