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知識理論視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教材自主能力調查研究

2016-11-28 14:58覃鋒覃鍇
文教資料 2016年22期
關鍵詞:自主能力英語教師

覃鋒+覃鍇

摘 ? ?要: 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運用調查數據,對廣西區內高校15所高校120名英語教師在教材自主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結合教師知識的相關理論分析教材在教師自主能力提升方面的意義和影響,并對高校英語教師的自主能力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 英語教師 ? ?教師知識 ? ?教材使用 ? ?自主能力

1.引言

教師自主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教師自身的思想情操、職業道德、知識結構、語言能力、教學理念、教學態度、教學理論水平、教學技能、教師自主發展能力都是制約教學進步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吳寒,2011:71)。教材是實現教學大綱的重要保證之一,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得有關知識、技能和策略的主要來源之一(文旭,莫啟揚,2013:97)。由此可見,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教材是完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在教材方面的自主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及教師自身的能力發展。

2.國內外研究現狀

近年來,關于教師自主性的研究主要圍繞概念的厘定、自主學習與自主教學的關系、教師自主教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等幾個方面。Little將教師自主解釋為自主的職業行為能力,體現在他們對于自己教學工作的個人責任感,他們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分析,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握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和認知,并善于利用課堂的自主空間。學習者的自主性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職業的自主性發展。Benson將教師自主看做是“擺脫束縛的自由”;Aoki則強調教師的自主性在于其作教學決策時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自由和責任三個方面的特點等。安琪認為,教師自主教學應涵蓋三個方面的內容:①應對各種限制的靈活應變的教學能力;②具有最大限度發揮其個人潛能的職業發展雄心;③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些學者從教師的個人情感和角色定位上對教師自主的概念進行界定。

在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自主教學的關系研究方面,Smith發展了教師自主教學概念,提出了教師-學習者自主,認為教師要具備作為學生所應有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陳穎的調查發現,教師自主教學對學習者自主學習產生全面、積極的影響,與學習者進行情感交流的自主教學能力對發展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影響最大。安琪、裴希山分別從教師自主和學習者自主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對二者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闡釋,認為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雙方都在重新建構各自的認知方法、知識結構,以及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同時雙方在不斷地重建對彼此的看法。隨著學生認知能力和自主能力的提高,教師也面臨著對自我發展要求的挑戰,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必然是教師自主能力的發展。

總的來說,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自主能力發展,二者相輔相成。但是從微觀的角度對教師自主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文獻較少,鮮有關注教學過程,如教材選取、教學方法的使用和課堂決策方面對教師自主影響的研究。國紅延、戰春燕分析了大學英語教材對教師英語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及反思、科研等職業發展能力的影響。章木林、宋紅波發現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教師教材自主權缺失、對教材配套資源過度依賴及在內容創生和教材立體化方面自主性不高等問題,提出教材自主的關鍵不在于對外賦權,而在于教師對內增能,但并沒有對影響教師教材自主的因素進行分析,因此有必要進一步調查和探討。

3.調查研究與討論

在查閱相關資料和咨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筆者編寫教師自主能力的調查問卷,并于2015年6月對廣西區內高校15所高校120名英語教師發放調查問卷,收回問卷118份,其中有效問卷115份。問卷的內容涵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主能力的體現程度,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數據處理使用SPSS19.0進行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選取六名青年英語教師進行結構化訪談。本文著重考察教師在教材內容的選取和使用方面的自主性程度,以及影響因素。

根據程曉堂、孫曉慧提出的教材取舍和調整的原則和方法(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materials adaptation)并綜合章木林編制的《大學英語教師教材自主情況調查問卷》中的問題,筆者將該部分問卷問題設置為12個部分,詳見下表:

英語教師教材自主能力調查數據(N=115)

根據上表內容,可將英語教師在教材方面的自主能力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總體把握:1-2題。第二個部分為對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整合:3-9題。第三個部分10-12題為教師實現教材自主的主要途徑。

3.1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總體把握

根據上表內容可知,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方面能夠擁有較高的自覺性,我們一般說的教學大綱(syllabus)指外語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根據一定的語言理論和語言學習理論所研制的某種語言教學模式,它通常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和實施要求(程曉堂,孫曉慧,2011:14)。但在選擇和決定教材方面,教師擁有的自主性較低(M=2.63),在訪談中也有教師反映這一現象,在問到是否對現在使用的教材滿意時,某位老師表示不是特別滿意:“首先學生的基礎比較差,難度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大,但是教材選擇是由學校決定的,像現在使用的精讀教材課文偏長,單詞量過多,課后的語法練習設置得過多……”也有老師表示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這個問題,對于英語專業或者非英語專業的ESP課程,教師自主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權利還是很大的,但是對于大學外語來說,由于學生的數量龐大,影響范圍廣,教材的選取和使用通常是由教研室或者系部的領導決定的,在這個方面,普通教師沒有多大的話語權。當然并非所有的學校都是“一言堂”,在訪談中也有個別學校的老師表示教材的選用會通過開會討論、教師推薦等方式確定教材。

3.2對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整合

程曉堂、孫曉慧指出,任何一種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滿足某一特定學生群體的學習需要。通常情況下,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和學習者真正所需要的內容之間可能會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況。因此,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實際教學的需要,對教材的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根據上表3-9題可知,大部分教師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整合方面具有一定的意識和自主性。其中,數據顯示自主性最高的項目為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M=4.30),以及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M=3.74)。對于該問題,筆者也在訪談中得到了肯定和積極的回答:

問:您對現在使用的英語教材滿意嗎?您如何處理認為不合適的地方?

答:總的來說還算滿意,但是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聽力部分設置得太難,課后練習的形式也不利于學生為今后參加等級考試進行訓練。對于這些問題,我通常會適當地做一些增刪,比如刪去我認為不太合適的內容然后相應增加一些在網絡上或者其他教科書上找到的資料。我認為教師不應該單就一本書講課,而是要主動地搜集適合自己學生使用材料,然后整合成一本更好的教材。

可見,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選擇、整合和利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刪減和調整通常具有較強的主觀意識和個人色彩。程曉堂、孫曉慧指出,對教材進行取舍和調整應以教材評價的結果為依據,應充分考慮實際教學的的需要,而不能盲目地根據個人喜好來進行。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如Grant提出的四個原則:交際性原則、相關性和目的性原則、滿足學習者需求原則及語言材料真實性原則。此外,教師在教材方面的發揮的自主性對學習者自主是否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得到了改善,二者的關系值得進一步探討。

3.3教師實現教材自主的主要途徑

調查問卷的10-12題是對教師實現教材自主具體途徑的反映。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在整合和調整教學內容時更傾向于選擇網絡資源進行參考(M=4.07),自主性較高,但是自主反思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的能力較低(M=2.89)。與同事討論教學內容及效果(M=3.48)方面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從側面也反映出教師在教材自主方面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和個人色彩、依賴個人經驗等特點,教師在行使教材自主的權利時忽視學生的反饋也體現了教材立體化自主欠缺高度。章木林的調查研究發現,部分教師認為自主學習就應該是學生的獨立學習,從而疏于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管理、監控、指導和反饋。學生的自主學習多流于形式,而自主學習中心成了學生按照學習進度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練習中心,導致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

4.相關教師知識理論與教師教材自主

吳一安等指出,教師知識/觀念研究是教師決策研究的必然延伸,因為它對于理解后者十分重要。就內容而言,教師實踐知識包括關于自己、教學環境、教學內容、課程設計、教學方法五方面的知識。由此可見,教師知識對教師教材自主的實現起著重要的作用。韓剛根據英語教師知識的范疇和性質將教師知識分為學科知識、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教育知識四個模塊。其中實踐知識可具體細分為英語教學法知識、教學設計技能、課堂管理技能和課堂決策技能。從知識的性質來看,教學設計技能和課堂管理技能屬于程序性知識。具體說來,程序性教師知識應涵蓋六個方面的技能:教學內容和主題的開發、教學目標的選擇和監控、教學結構的設計、學習任務的設計、學習策略的引導和訓練,以及教材和課程資源的開發。

筆者認為,針對本調查研究凸顯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外語教師教材自主的實現和提升應當以教師知識的發展為依托。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調整和教材的整合方面體現的自主性是對教師知識的具體體現和延伸。因此,促進教師知識的發展是提升教師教材自主性的重要途徑之一。關于如何有效地發展教師的教師知識,韓剛認為,除了通過個人教學實踐與反思,教師還應該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往獲得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相互激勵或思想碰撞更能有效地發展教師的個人知識。鄒為誠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指出,經驗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主要生成場所,經驗還可以重組、分化教師的理論知識。外語教師教育要充分重視職前教育的干預手段研究,這是保證外語教師專業性的重要措施。

5.結語

外語教師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材選用方面能發揮的自主性較低,對教師的賦權增能是提升教師教材自主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其次,教學方法的調整和對教材的整合方面所體現的自主性是對教師知識的具體體現和延伸,發展和提升教師知識是增強教師教材自主的基本保障。發展教師知識除了依靠個人的教學實踐經驗,還應充分考慮借鑒他人的教學實踐經驗獲得對教學的理解及學生的反饋,提升教師自主的同時促進學習者自主,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Aoki,N.Aspects of teacher autonomy:Capacity[A].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2000.110-124.

[2]Benson,P.Autonomy as a learnersand teachersright[A].Longman,2000.

[3]Little,D.Leaning as dialogue: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System,1995,23(2).

[4]Smith,R.C.Starting with ourselves:Teacher-learn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A].Longman,2000.

[5]安琪.教師自主教學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1(140):49-54.

[6]陳穎.教師自主與學習者自主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1(140):55-60.

[7]程曉堂,孫曉慧.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8]國紅延,戰春燕.一項關于大學英語教材對教師專業發展作用的調查研究[J].外語界,2011(4):67-74.

[9]韓剛.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10]裴希山.外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和教師自主[J].繼續教育研究,2011(5):145-148.

[11]文旭,莫啟揚.大學英語教材:問題與思考[J].外語學刊,2013(6):97-101.

[12]吳寒.高校青年外語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J].中國外語,2011(4):71-75.

[13]吳一安等.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14]章木林,宋紅波.教師自主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師教材自主使用情況調查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4(10):43-48.

[15]章木林.大學英語教師教材自主情況調查研究[J].教育評論,2015(1):55-58.

[16]鄒為誠.實踐經驗是如何改變外語教師的知識結構的[J].中國外語,2013(51):72-80.

基金項目:廣西社會科學院2015—2016年度外語教育科學發展規劃項目一般課題(編號GXSLXM-15-11)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自主能力英語教師
芻議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發揮體游的寓教于樂的作用
物理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