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報刊閱讀課堂教學實踐與大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研究

2016-11-28 12:29邱曉芳
求知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思辨能力培養模式

邱曉芳

摘 要:英美報刊閱讀被國內眾多高校指定為選修課程,主要適用全日制本科生學習,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閱讀英美報紙雜志的能力,能分析文章的思想觀點、篇章布局特點、語言技巧及文體修辭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想表達能力。然而,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實踐中卻出現了學生思辨能力不足的問題。本文主要論述了思辨能力的含義、英美報刊閱讀課堂教學現狀及思辨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關鍵詞:英美報刊閱讀;思辨能力;培養模式

一、思辨能力的簡述

1993年,美國將思辨能力作為大學教育的目標列入大學生能力培養范圍。我國在2015年出臺的《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明確提出“外語類專業學生應具備思辨能力”。思辨能力被我國學術界稱為“思維能力”,實際上指的是人本身存在的認知能力。但思辨能力除了包含認知能力,還有情感特質,它是二者的統一體。認知能力包括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評價技能,情感特質則包括五種不同的性格特征。思辨能力的培養會使學生的視角更開闊,對所見事物進行多維度的判斷,從而使問題的解決方案變得多元化。

二、大學英美報刊閱讀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體系不成熟

例如,具體授課時沒有統一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長期的英語教學使一些教師養成了固定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以至于把英美報刊閱讀也當做一般的英語閱讀課程來講,仍在單一地教授語言技能,即講解其中的語法結構和知識重點、難點,沒有進行教學體系指導。

2.教學計劃缺乏針對性

在2009年舉行的英美報刊學術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們對英美報刊閱讀在培養復合型人才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達成了共識。在此定位之后,大學課堂對英美報刊的教學原則已有了明確方向,但總體教學計劃仍缺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導致英美報刊閱讀的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標準。

三、思辨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多問

思辨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情感特質的養成。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多是教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聽課。老師講的就是權威,學生不可輕易產生質疑,這種灌入式教學方式使學生養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好奇、質疑的情感特質便會下降,而且會越來越不自信。

要培養學生質疑、好奇的情感特質,第一個需要的是老師教學思維的轉變。老師可以將主動變被動,與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平等交流。具體可采用學生分組的方式,將學生交流的時間變長。也可采用鼓勵制,對提出好問題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2.知識學習的同時注重語言的學習

思辨能力可以通過恰當的教學和引導來培養,學生可通過課堂上的訓練來養成這種思維能力。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但語言上的訓練則需要老師加以引導。教師可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組織讀報時間,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篇自己感興趣的英美報刊文章,并在班級進行讀報,再進行小組共享、交流。

3.優化評測方式,發揮評估的作用

課程評測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出來的,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標準。從目前的大學課堂評測結果看,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善。如豐富課堂上的評測方式,采用形成性評測方式,將思辨能力的培養列入評測標準中。

思辨能力不僅關系到學生的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主力軍,必然會發揮其主人公的作用。但是,我國在大學英語課堂中一直存在對思辨能力不重視的問題,且相關的理論基礎不夠充足,欠缺有效的培養模式,這使得思辨能力的培養成為難題。本文在分析國外思辨能力的培養模式以后,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國大學生課堂特征的培養模式,以期能在大學英語的實際教學中提升思辨能力培養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 崢.英美報刊閱讀課堂教學實踐與大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7):73.

[2]宋 軍.基于問題式學習對學術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J].湖北社會科學,2015(10):168-173.

猜你喜歡
思辨能力培養模式
基于培養思辨能力的大學外語教學策略探究
淺議加強英語專業實訓課程實踐的必要性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辨能力
“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電子信息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探析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