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分析

2016-11-28 12:44熊芳
求知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審美能力初中美術培養策略

熊芳

摘 要:自新課標開始實施,國內很多學校開始對教學進行各種各樣的改革,但是針對美術學科的改革依舊非常有限,學校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這主要是由于中學教學意識陳舊,對美術的審美教學不夠關注。本文主要對國內初中美術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方法進行有效探討。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一、感受自然,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來自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親身經歷,大自然的美豐富多樣,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感,它們別致的色彩和形狀能夠帶給人不一樣的美感,能夠給美術教學提供充足的資源和機會。美術教師需要盡可能充分地利用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事物形態的日新月異,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內植物的桃紅柳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比如在安排學生畫花卉之前,可以請學生首先對校園里的花卉進行觀察,發現不同季節,不同品種花卉的外在狀態和特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時,就會產生愉悅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

二、欣賞優秀作品,培養審美情趣

國內美術的教學標準要求學生在初中時期進行必要的優秀美術作品欣賞和評述,這一教學任務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美術欣賞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這種教學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利用美術作品鑒賞改善個人的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鑒賞能力。

針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主要涵蓋的內容為對美術作品本身的結構以及表現方法的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賞析,評價,帶領同學們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學生們首先需要根據具體內容的區別將美術分成兩種:一種是實用藝術,另一種是觀賞藝術。教師還可以根據流派上的區別進行講解。此外,教師還需要對作者的相關作品進行藝術分析,探討作品本身的色彩、明暗以及透視機制,盡量不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等方式進行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相關情況給出一定的幫助,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審美經驗對作品進行主動聯想和想象,以產生新的感受。

三、創作實踐,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價值在于進行美的創造。初中美術教學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正確理解作品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審美觀點,提高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所以,美術教學不僅需要重視進行理論教學,還需要培養學生相應的技法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的造型方法,掌握線條、色彩、構圖的相關內容。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了解美術技法,懂得利用剪、撕、拼、貼來進行美術創造,真正將學到的美術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模仿入手,采用反復聯系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需要親自參與到生活和創造中,親身實踐,提高創造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創造活動產生真切的體驗。當學生經過這樣的歷練后,他們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一定改善,會對其所身處的世界有更加真切的感受。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學生們才能利用美術方法將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變具體,就能制造出一定的有價值的作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審美能力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造型能力,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和思考,不斷進行創新。在寫生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觀察,自發思考。

總而言之,國內很多學校開始對教學進行各種各樣的改革,但是針對美術學科的改革手段依舊非常有限,學校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這主要是由于中學美術教學觀念陳舊,對美術的審美教學不夠關注。本文主要對國內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方法進行有效探討。雖然初中美術教學可以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改善,但是它并沒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它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探索與發現,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教師需要結合時代的變化,創造出更合適的教學策略以滿足新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丁小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0(10):195-196.

[2]蒙秀萍.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22.

猜你喜歡
審美能力初中美術培養策略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藝術體操教學中提高審美能力的途徑探索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