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滲透磨礪教育初探

2016-12-21 17:53俞佳黃海蓉錢水芳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高校

俞佳+黃海蓉+錢水芳

【摘要】實施磨礪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預防心理疾病及應對挫折的要求。本文從知、情、意三個心理學特征為依據,使磨礪教育最終成為以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為終極目標的教育。

【關鍵詞】心理健康;磨礪教育;高校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社會急劇變革的年代,又恰逢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時期,他們面臨著認同的危機、環境的適應、經濟負擔加重、學業的競爭、能力的挑戰、角色的轉化、人際關系的困惑、戀愛的波折、職業選擇等全方位的心理適應問題。針對這種狀況,必須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大學生的“逆境商數”,使他們保持健康的情緒狀態。筆者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主講教師,在實踐過程當中發現心理健康課程對高校學生產生最主要的影響表現為認知、情感和意志力三個方面。筆者認為“知情意”不僅僅是一個德育概念,也是指導心理健康課程的航標。當前,我國有針對性的大學生磨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對滯后,針對不同的磨難類型開展的具體而又行之有效的勵志教育十分少,嚴重阻礙了他們素質的全面提高。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活動中,進行一些嘗試,力求把磨礪教育的內容融入于心理健康課程中去,對此提出一些個人淺顯的想法,在以期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改革以及大學生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一、認知結構——樹立合理信念,摒棄非合理信念

認知結構就是一個人觀念的全部內容和組織,或是一個人在某一知識領域的全部觀念和組織認知,從心理健康課程內容上來看,即學生對挫折情境的知覺、理解和評價判斷過程。個體的認知結構的不同,更確切說是信念的不同,將直接導致對挫折情境的認知不同。不合理信念對個人的挫折認知有三方面的影響:

1、首先是對事物的不正確認知

大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常有一種過分概括化的錯誤思維,即以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來認識世界。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有意識地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一條鋪滿鮮花的陽光大路,使他們形成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應該是美好的不正確認知,并帶有完美主義的傾向。一旦遇到不如意,就會體驗到挫折,遇到困難之后又會偏激地否定一切,認為這一事物或這個世界一無可取,從此一蹶不振,長期沉浸在消極狀態中無法自拔。

2、來源于對自我的不正確認知

大學生在對自我進行認知時,常有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即常常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這樣的信念。當理想自我遠高于現實自我但又無法接納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時,就會體驗到挫折。之后又會走向過分概括化的錯誤思維,而全面否定自己,出現自卑和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形成習得性無助,從此不再相信通過努力能獲得成功。

3、對困難情境的不正確認知

同一個困難情境有些人認為是一件平常事,而對有些人來說就是痛苦的根源,甚至是無法超越的障礙。主要原因是因為大學生以一種糟糕至極的不合理信念對待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這種想法會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焦慮、悲觀、抑郁的惡性循環之中而難以自拔。

因此,在講解《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培養》這一主題時,要注意通過適當講解、范例的提供及積極的辯論等手段,校正他們不合理的信念,使他們獲得和形成關于事物、磨礪情境和自我的正確認知結構,這一部分正是當前的磨礪教育中比較薄弱的環節,一直以來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情感結構——學會合理自我歸因,培養高情商

情即情感和情感,指學生對困難情境的態度體驗,如悲觀、絕望、悲痛、壓抑、厭惡、憤怒等。大學生的情緒情感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和兩極性,他們很容易在順境中躊躇滿志,奮發向上,勇往直前,遇逆境則悲觀失望,憤憤不平,甚至自卑絕望。在這種不穩定性和兩極性的表現當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否對困境當中的成功或失敗進行很好的歸因。有些人傾向于外部歸因,認為外部復雜且難以預料的力量是主宰行為的原因;有些人傾向于內部歸因,即認為自身的努力、能力是影響事情的發展與行為結果的主要原因。從對失敗的歸因方面來看,由于他們傾向于把原因歸于主觀因素,就容易自我埋怨、自我責備會給他們帶來挫敗感和心理損傷。

在教學過程當中或者在心理咨詢中,首先應時刻注意學生由于挫折或磨難帶來的不良情緒,引導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整個事件困難的所在;其次學會合理地歸因,避免歸因的片面性,克服過分承擔或完全推諉責任的傾向,避免過多自責帶來的挫敗情緒;再次,將受挫后的消極情緒傾訴出來,可以減輕或消除其心理壓力,提高其抵抗挫折的能力;最后,教師可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可把《大學生情緒管理》和《大學生挫折應對及壓力管理》兩個主題一塊進行學習,培養大學生以適宜情緒促進認知過程和鍛煉堅強意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情緒活動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意志結構——增強意志品質,完善磨礪人格

大學生屬較高的社會知識層次,由于知識量逐年增加,實踐能力日益增強,意志品格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學習競爭和社會生活中意志相應得到鍛煉。但是進入大學,當學習遇到困難、人際交往出現障礙、競爭遭受失敗、戀愛受到挫折時,一些學生就會產生失落感和困惑感,如果意志不強,不能及時對自己進行適應性調整,就可能由失落轉化為自卑、失望,甚至心灰意冷,精神上出現萎靡不振,心理上產生嚴重障礙,導致輕者休學、退學,重者出走、自殺。

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大學生學習心理》、《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相關主題要重視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一要通過系統而有效的教育和實踐,幫助大學生增強努力學習、刻苦鍛煉、講究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覺性;二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支持鼓勵學生在各種時間活動中與困難作斗爭,不斷提高意志品質等。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如組織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社會實踐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等,使學生在各種活動的平臺上面對壓力、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在不斷的歷練中成長,增強抗壓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以及戰勝挫折的勇氣,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發展。

總之,為保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盡量避免挫折帶給他們不必要的傷害,我們對大學生開展磨礪教育,即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有計劃地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各種途徑增加他們對人生、對世界、對自我、對困境的認知和體驗,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挫折觀,以增強大學生在未來生活中應對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因降級、掛科、失戀、受處分、競爭失利等各種原因而產生挫折心理的學生個體或群體,還要輔以必要的心理咨詢的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面對挫折,并通過一定的方法平衡挫折心理,樹立對未來學習生活的理想的決心。

基金項目: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項目批準號:SZZX1428)“大學生心理磨礪教育模式的研究與構建”

【參考文獻】

[1] 羅曉璐, 夏翠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6:207-213.

[2] 傅維利. 關于磨礪教育的幾點思考[EB/OL]. 吉林市教育信息網, 2010-08-22. http://www.jledu.com.cn/jyjxyj.

[3] 傅維利, 秦福利. 中小學實施磨礪教育的原則和方法[J]. 教育評論, 1998(12).

【作者簡介】

俞佳(1987—),女,江西東鄉人,單位: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高校
心懷陽光,健康成長
運動過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