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料庫對比英語本族語者和中國學生將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使用

2017-01-07 03:29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本族語義項介詞

程 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191)

基于語料庫對比英語本族語者和中國學生將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使用

程 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191)

本文旨在研究中國學生和英語本族語者將over作為時間介詞使用時存在的差異,包括使用頻率的差異和對于over兩個具體時間意義的使用差異。首先在布朗語料庫和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分別檢索over,從兩個語料庫的檢索結果中篩選出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全部索引作為研究樣本。通過“時間是空間”這一隱喻,明確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兩種不同義項,即在(一段時間)期間和超過一段時間。繼而對比over在兩種語料庫中這兩種義項出現頻率的不同。結果顯示中國學生使用over時與本族語者對比有明顯差異,而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包括漢語對中國學生習得over時的負遷移作用、over的一詞多義現象及其原型義項的重要性、以及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時的習慣等。

語料庫;over;隱喻;負遷移;一詞多義

1.引言

介詞在英語中相對于其他實詞看似微小,作用卻至關重要。據統計,在柯林斯英語語料庫、政治文獻語料庫和材料科學語料庫中,使用頻率最多的6個詞中有3個是介詞,即of,to和in(Hunston 2006:4)。介詞能夠表達多種含義,包括空間、時間、原因、目的、工具等,吸引了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介詞。楊前輝(2008)曾研究過“at-on-in”語義微系統,即at、on和in分別代表了空間上的點線面。Evans(2005)則專門研究過表達垂直概念的介詞in、over、under、below和above等。此外,也有學者專注于某一個介詞,例如Dewell(1994)就給出了over的八種不同的意象圖式。這些研究大多關注的是介詞本身、或專注于介詞的空間含義、或研究某一個或一組介詞的原型意義和其它隱喻意義。而關于介詞使用者的對比研究較少,也沒有將時間介詞作為獨立研究對象。本文將介詞的意義研究和介詞使用者的對比研究結合起來,聚焦于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使用,通過比較英語本族語者語料庫和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將over用作時間介詞的語料,發現兩者是否存在差異,如果存在,進而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

周恂(2009:48-59)將時間介詞定義為“表達時間概念的英語介詞”,Savchenko (2013: 2)則定義為“后接時間表達的介詞,形式為‘介詞+時間X’”。然而這兩種定義都沒有明確“時間概念”或“時間表達”的范圍,可能產生歧義。例如楊前輝(2008:52-64)將at her birthday中的at作為空間介詞,卻同時將on your birthday中on作為了時間介詞。Schilder和Habel(2001:1)對“時間表達”做出定義,即包含時間信息的語塊,并且將其分為時間指示表達(time-denoting expressions)和事件指示表達(event-denoting expressions)。因此,將Savchenko對于時間介詞的定義和Schilder對于時間表達的定義結合起來可得到一個可操作性定義,即:時間介詞為后接時間表達的介詞,時間表達包括諸如“5點”、“本周”等的時間指示表達和諸如“晚餐后”中的“晚餐”的事件指示表達。本文根據此定義從語料庫中篩選出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索引進行研究。

具體來說,over作為時間介詞時的意義理解需借助“時間是空間”隱喻,由于時間無形,人們對時間的認知往往需要借助空間。殷勝楠(2013)基于Lakoff的研究,認為over最核心的空間域意義為“高于且靠近一個地標”,這里的“高于”映射到數量域中表示“多于”,而在時間域中可表示“超出”一段時間。此外,Dewell(1994:351-380)也基于Brugman和Lakoff的意象圖式理論,詳細說明了over的各項不同含義。在他給出的over的所有空間意義中,多方向路徑中描述的一種情形為物體從多個方向移動出一個容器之外,即溢出。溢出隱含的意義為“超出”,over的空間域中的溢出義對應到時間域中為“超出一段時間”。

其次,Dewell還給出over的延伸路徑:線性延伸軌跡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為覆蓋路徑,即物體在一個完整且連續的平面上的移動軌跡,映射到時間域中意為一段完整的時間;另一種為物體的移動軌跡可能延伸到該路徑的任意一個位置,對應到時間域中意為不確定的一段時間??傊?,over在空間域中的這兩種情況對應的時間域中的意義都為“在(一段時間)期間”,即during。本文對over在語料庫中作為時間介詞的索引分類即基于這兩個意義。

2.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解決三個研究問題。一是英語本族語者和中國學生在將over作為時間介詞使用時的頻率是否有差異?二是英語本族語者和中國學生對over的兩種時間意義的使用是否存在差異?三是可能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為解決這三個問題,本文對比over在英語本族語者語料庫和在中國學生英語語料庫中的使用情況。選取布朗語料庫(Brown Corpus)和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這兩個語料庫規模相同,布朗語料庫搜集了來自1961年印刷的美國英語文本中的1014312個詞;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來自不同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為1000000詞。由煙臺大學楊林偉老師建立的愛語料庫網站提供這兩個語料庫的簡單檢索工具Online Corpus Concordancer,產生的索引以隨機順序呈現,每一行索引的關鍵詞前后都為8或9個單詞,能夠提供相對完整的上下文信息。

為了能以量化方式呈現over在兩種語料庫中索引的差異,本文采用對數似然率(log likelihood ratio)并參考Sig.值對比兩種語料庫中的頻數差異是否顯著,若Sig.值計算結果大于0.05,那么認為兩個比例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反之則說明存在差異,若Sig.值小于0.01,則說明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LLR值和Sig.值由對數似然率計算器計算得出。

本文首先分別統計了over在兩個語料庫中作為時間介詞時的頻率,再利用LLR值對比英語本族語者和中國學生在將over作為時間介詞使用時的頻率是否有差異。之后分別將兩個語料庫中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索引按照over的兩種時間意義分類,統計兩種意義的頻率及各自的比例,再利用LLR值橫向比較這兩種意義在兩個語料庫中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3.結果和討論

3.1 數據分析

表1為over在兩個語料庫中作為時間介詞的頻率,及其占over全部索引的比例和LLR值。

如表1所示,中國學生使用over的頻率遠遠小于英語本族語者,只有743條語料,而其中中國學生將over用作時間介詞的頻率更少,僅有27條,與布朗語料庫對比Sig.值小于0.01,可見這種差異非常顯著。

將布朗語料庫中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82行索引與學習者語料庫中的27個索引按照over的兩種時間意義分類。在布朗語料庫的82行中,有69行表示在(一段時間)期間,只有13行表示超出一段時間。而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的情況正好相反,27行中只有6行表示在(一段時間)期間,而有21行表示超出一段時間,具體數據如下所示,表2為布朗語料庫中的over時間意義分類結果,表3為學習者語料庫中的分類結果。

表1 over作為時間介詞在兩個語料庫中的頻數對比

表2 布朗語料庫中的時間介詞over

如表2所示,例句“Brown & Sharpe has become over the years a singular monument to the mechanical” 的意思是“Brown & Sharp在這些年期間成為了一個不朽的作品”,“15 blood transfusions were given over a period of 4 years” 的意思是“15次輸血都發生在這4年期間”。在這兩句話中,“the years” 和“a period of 4 years”都是指一段時間,over表示在這一段時間期間。而例句“Our building time was slightly over 400 hours — but the total cost for”的意思是“我們的建設時間超過了400個小時”,這里400個小時是一個時間段,over表示超出了這個時間段,也就是“我們的建設時間比400個小時多”。同理,在“for use of employees on business dates back over forty years”中,forty years是一個時間段,over表示超出了這一段時間。

表3 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的時間介詞over

表3是over作為時間介詞在中國學習語料庫中的使用情況。如其所示,僅有6行索引表示“在……期間”,如例句中的“這些年”(these years)、“一夜”(night)、“這三十年”(the 30 years),都表示完整的一段時間或者不確定的一段時間,而所述的這個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變富?;蛘咦冐毟F”、“發展中國家取得進展”三件事分別發生在這三個時間段期間。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over表示超出一段時間的語料占多數,有21行,例句中的“七十年”(seventy years)、“一年”(a year)、“十個小時”(ten hours)都為確定的時間段,而“歷史”、“我來到這里”、“工作”這三件事的持續時間都超過了上述的三個時間段。

在明確over作為時間介詞時的兩種不同意義在兩個語料庫中的使用情況之后,為對比兩者差異,本文對上述兩個表格進行交叉對比,即利用LLR值和Sig.值對比兩個語料庫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over的時間意義在兩種語料庫中的對比

從表4可以看出,兩種意義在兩個語料庫中LLR值對比的Sig.值都小于0.01,這說明兩種語料庫中的over時間意義的使用存在顯著差異,即不僅中國學生將over作為時間介詞使用的頻率遠遠低于英語本族語者,這兩個群體在使用over的兩種時間意義時也存在顯著差異。以下對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

3.2 原因討論

3.2.1 母語的負遷移作用

遷移即母語的影響,正遷移指母語中的結構或語言規則與二語或外語中的結構或語言規則相似時,對二語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相反,若母語中的結構或語言規則不符合二語時,母語對二語學習產生負面作用,即負遷移(Saville-Troike 2006: 19)。對于介詞,英語中有些表達必須借助介詞,而在其它語言中的對應表達可能不需要介詞,或者相反,英語中不需要介詞時,其它語言中相同的表達需要介詞(Swan 2005:425)。

在布朗語料庫中搜集到的over作為時間介詞的索引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幾個搭配為over the years、over night、over a period of time,分別意為“這些年”,“一夜”,“一段時間”,這三種表達在漢語中對介詞的要求是可有可無。例如“We take more textile imports from the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over the years”意為“我們這些年從欠發達國家進口了更多的紡織品”,可見,表達“在(一段時間)期間”的意思時,漢語不需任何介詞。當然,這里也可以加入介詞變成“我們(在)這些年(期間)從欠發達國家進口了更多的紡織品”,但較為生硬。其次,over night是英語中的常見搭配,表示某事發生在一夜之間,而漢語中表達這個意思時則加或不加介詞都很自然,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夜之間白了頭等。英語和漢語的這種差異可能是導致中國學生使用over的頻率低于英語本族語者的原因之一。

3.2.2 多義詞的習得及原型意義的重要性

Lakoff,Langacker等幾位認知語言學家曾經基于范疇理論研究一詞多義現象,他們認為“詞義屬于語義范疇,詞的不同義項就是相應范疇的不同成員”(李福印 2008:214)。一個詞的語義范疇中最典型的一個義項成員即是這個詞的原型義項,一般也是這個詞的本族語者見到這個詞時第一反應的義項,原型義項與該詞的其他義項具有關聯性,其它義項一般通過隱喻、轉喻等手段從其原型義項中抽象出來(李福印 2008)。因此在學習多義詞時往往從認識一個詞的原型義項開始,進而通過聯想等掌握其他義項。

在認知語言學領域關于over原型義項的研究有很多,殷勝楠(2013)結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上對over的24種義項的解釋及以往關于over意義的研究給出了over的原型義項。over的原型義項屬于空間域,而在空間域中最典型的義項為“高于且接近某一地標”。中國的英語學習者無法像本族語者一樣在母語環境中潛移默化的掌握over 的所有義項,因此在學習over這個詞時最先掌握的是其原型義項。而“高于某一地標”這一原型義項映射到時間域時即表示“多出”或“長于”某一段時間,因此,相對于over的在(一段時間)期間這一義項,中國學生對超出一段時間更加熟悉。

此外,當中國學習者想要表達在(一段時間)期間這一義項時,更傾向于使用during,而不是over。根據《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during的義項較單一,基本含義就是“在……期間”,因此中國學生傾向于選用意義更明確的during。相反,該詞典中關于over作介詞的義項多達15項,且“在……期間”并不是其核心義項,因此,中國學生可能沒有掌握over“在……期間”這一義項。綜上所述,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over意為在(一段時間)期間的索引少于over意為超出一段時間的索引,且兩種意義的出現頻率都少于布朗語料庫。

3.2.3 其他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學生對介詞的掌握情況與其學習習慣有關。由于同義介詞的存在,學生往往傾向于避開自己不熟悉的介詞轉而使用更加簡單常用的介詞。其次,相對于at、on、in等常用介詞,over出現的頻率本身偏低,因此學生的輸入不足,而學生學習時往往對不熟悉的詞較為抵觸,導致對本身輸入不足的介詞使用和練習更少,更加不利于介詞習得(謝珍 2010)。筆者同樣統計了at、on、in作為時間介詞時在這兩個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從兩個語料庫中每一個介詞隨機抽取1000條索引,結果發現in用作時間介詞的頻率相當,分別為100和103,而在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中at和on用作時間介詞的頻率要高于布朗語料庫,這可能與中國學生傾向于選擇簡單常見的介詞有關。此外,教師教學時對某一介詞的不重視或學生投入的努力程度不夠,都可能造成對某一介詞的不熟悉,進而導致使用頻率較低。

4.結束語

本文采用語料庫為對比中國學生與英語本族語者使用over的差異提供了更為直觀的證據。研究中發現的差異為以后的介詞教學提供一些啟發,如重視學生對一詞多義介詞的訓練,除了要掌握介詞的原型意義外,要更多的接觸和了解其他隱喻意義,而語料庫可以提供相關材料,使學生了解英語本族語者對某一介詞的使用情況。

Dewell, R. B. 1994.Over again: Image-schema Transformations in Semantic Analysis[J].CognitiveLinguistics(5).

Hunston, S. 2002.CorporainAppliedLinguis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 P.

Kemmerer, D. 2005.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meaning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can be independently impaired[J].Neuropsychologia(43).

Lakoff, G. 1993.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J].MetaphorandThought(41).

Lakoff, G. & M. Johnson. 2003.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koff, G. 2009. The Neural Theory of Metaphor [OL]. http://ssrn.com/abstract=1437794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1437794.

Qianhui, Y. 2008. The Corpus-based ESM Analysis of the “AT-ON-IN” Micro-system[MA].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avchenko, E. 201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and Norwegian cognates from and fra [MA]. University of OSLO.

Saville-Troike, M. 2006.Introduc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P.

Schilder, F.& C. Habel. 2001. From temporal expressions to temporal information: Semantic tagging of news messages [P]. In 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ulouse.

Swan, M. 2005.PracticalEnglishUsage[M]. Oxford: Oxford UP.

李福印. 2008.認知語言學概論[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謝珍.2010. 關于邊緣介詞習得困難的成因探析[MA]. 陜西師范大學.

殷勝楠.2013. 基于原型范疇化理論的一詞多義研究[MA]. 沈陽師范大學.

周恂.2009. 英語時間介詞語義構建的認知語言 學研究及其對應于介詞教學的啟示[MA]. 廣州大學.

2016-07-20

猜你喜歡
本族語義項介詞
介詞和介詞短語
介詞不能這樣用
《本族語和非本族語科技寫作中的詞塊:語料庫方法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述評
英漢本族語者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語理解度的對比研究
兩用成語中的冷義項
Enhanced Precision
看圖填寫介詞
最容易發的音與最難發的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