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料庫對“融入”和“融入到”的句法對比研究

2017-01-07 03:23鄒騰云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題元句法結構古漢語

鄒騰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市100083)

基于語料庫對“融入”和“融入到”的句法對比研究

鄒騰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市100083)

在Mark C. Baker“介詞并入”理論的基礎上,本研究利用北大語料庫,對“融入”和“融入到”的類聯結和每項類聯結包含的句式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當“融入”和“融入到”用在NP1+V+NP2(Loc.)、把+NP1+V+NP2(Loc.)和將+NP2+V+NP2(Loc.)這三種句式中時,動詞“融入”后存在一個隱性介詞后綴-,其功能相當于“融入到”中的介詞“到”。本研究從句法、語義、語用等方面給出了可能的解釋。

介詞并入;類聯結;隱性介詞后綴

1. 前言

1988年,Mark C. Baker(1988)在他的專著《并入》中提出“介詞并入”的現象。他發現,Chichewa語中存在兩種介詞形式:普通介詞和后綴型介詞,它們雖然形式不同,但功能一致,只是后綴型介詞必須緊跟在動詞之后。

例如:

a. Mbidzizi-na-perek-a msamphakwankhandwe.

Zebras SP-PAST-hand-ASP trap to fox.

The zebras handed the trap to the fox.

b. Mbidzizi-na-perek-er-a nkhandwemsampha.

Zebras SP-PAST-hand-to-ASP fox trap.

The zebras handed the fox the trap.

(Baker 1988:229)

為分析句子b的句法結構,Baker(1988:46)提出題元角色分配一致性假說(Uniformity of Theta Assignment Hypothesis),即“兩個結構的題元關系相似,可表現為兩者擁有相似的深層句法結構?!辫b于句子a和b 的語義和題元角色分配相同,它們應該擁有相似的深層句法結構。因此,句子b 的句法結構如圖1所示:

Baker(1988:236)認為,“當與后綴型介詞相關的NP承擔與格/目標;施益者/受益者;工具/地點這幾種題元角色時”,類似的結構可能會存在。另外,后綴型介詞在某些條件下可呈現隱性,即“動詞+后綴型介詞”與動詞本身形態相同。

基于Baker 的理論,可以推斷漢語中也許存在類似的結構。為了驗證這一想法,作者從新華網和光明網收集了19108字的中文語料研究隱性介詞存在的可能性。在分析了所有V+NP 和V+P+NP結構之后,同一動詞V+NP和V+P+NP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情況列舉如下:

圖1

VerbV+NPandV+P+NP納入納入+NP=納入+到+NP融入融入+NP=融入+到+NP帶入帶入+NP=帶入+到+NP給給+NP+以+NP=給+NP+NP聚焦聚焦+于+NP=聚焦+NP傾向傾向+于+NP=傾向+NP

在表1所示的動詞中,“融入”被選作研究對象,原因如下:首先,“融入”出現的次數最多;另外語料中出現一些可將“融入”和“融入到”交換而結構和意義保持不變的例子。

因此,作者猜想,“融入”的句子結構中存在一個與“融入到”結構中介詞“到”功能相同的成分,發揮介詞的作用。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為驗證“融入”的句子結構中是否存在與“融入到”結構中介詞“到”功能相同的介詞成分,需要對比“融入”和“融入到”的句法結構。為了比較它們的句法結構,本文選擇北大漢語語料庫作為研究的平臺和方法。

1957年,Firth首先提出了類聯接和搭配這兩個概念。根據Firth的定義,類聯接是“語法范疇之間在句法結構上的相互關系”(衛乃興2002)。它是詞語搭配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語法范疇間的結合(Firth 1957)。Mitchell(1975)也提出,類聯接是關于詞語組合類別的抽象表述,搭配則是類聯接的具體實現。因此類聯結研究與句法研究關系緊密。為了對比“融入”和“融入到”的句法結構,作者利用北大漢語語料庫分析了兩者的類聯結和每項類聯結所包含的句式。

2.2 語料庫

北大漢語語料庫(CCL)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建立,包括古漢語語料庫,現代漢語語料庫和中英平行語料庫。本研究選取了北大現代漢語語料庫以對比分析這兩組結構。

如表2所示,在庫容為581,794,456的現代漢語語料庫中,“融入”有4243條索引,“融入到”有315條索引。本研究隨機選取了100條“融入”索引和100條“融入到”索引,其中,“融入”的索引中排除了“融入”與“到”搭配的情況。為比較分析兩者的類聯結和句式,筆者對每條索引進行了歸類。

表2 CCL相關信息

3.研究結果

3.1 “融入”的類聯結和句式

表3 “融入”的類聯結

【頻數>=3】

表3展示了“融入”的主要類聯結(頻數小于等于3的類聯結在結果中未體現),為了進一步分析其句法結構,每項類聯結所包含的句式如表4所示:

表4 每項類聯結所包含的句式

【頻數>=3;NP1代表作賓語的NP;NP2 (loc.)代表抽象地點NP;NP2 (Loc.)代表有方位詞“里”、“中”等標記的抽象地點NP?!?/p>

從表4中可以看到,“融入”可用于10種句式(頻數小于等于3的句式不考慮),常用于表達某物融入某一(抽象)地點,或使某物融入某一(抽象)地點。NP2(loc.)和NP2(Loc.)既可表示具體地點,也可表示抽象地點。例如,NP2可表示一個集體、一項任務或某個產業領域。

3.2 “融入到”的類聯結和句式

表5 “融入到”的類聯結

【頻數>=3】

表5展示了“融入到”的主要類聯結(頻數小于等于3的類聯結在結果中未體現),為了進一步分析其句法結構,每項類聯結所包含的句式如表6所示:

表6 每項類聯結包含的句式

【頻數>=3;NP1代表作賓語的NP;NP2 (loc.)代表抽象地點NP,NP2 (Loc.)代表有方位詞“里”、 “中”等標記的抽象地點NP?!?/p>

從表6中可以看到,“融入到”主要用于4種句式(頻數小于等于3的句式不考慮),常用于表達某物融入某一(抽象)地點,或使某物融入某一(抽象)地點,與“融入”相同。

NP2 (loc.)和NP2 (Loc.)既可表示具體地點,也可表示抽象地點。例如,NP2可表示某項任務或某個產業領域。

3.3 “融入”和“融入到”的比較

表7 “融入”和“融入到”相同的類聯結和句式

【頻數>=3;NP1代表作賓語的NP;NP2 (loc.)代表抽象地點NP;NP2 (Loc.)代表有方位詞“里”、 “中”等標記的抽象地點NP?!?/p>

從表7中可以看到,當人們想表達某物融入某一(抽象)地點,或使某物融入某一(抽象)地點的意思時,“融入”和“融入到”都可滿足。在NP1+V+(P)+NP2(Loc.)、把+NP1+V+(P)+NP2(Loc.)和將+NP1+V+(P)+NP2(Loc.)三種句式中,兩者句式和語義相同,彼此可以互換。

4.句法結構分析

4.1 隱形介詞后綴

根據Baker的題元角色分配一致性假說,“兩個結構的題元關系相似,可表現為兩者擁有相似的深層句法結構?!?Baker 1988:46)也就是說,如果兩個結構擁有相似的題元關系,那么它們擁有相似的深層句法結構?!叭谌搿焙汀叭谌氲健笔欠駬碛邢嗨频念}元關系呢?

根據題元理論,“每個動詞都有一個論元結構,論元結構規定了實現動詞表達所需要的最少的論元數量。一個合乎語法的句子必須有足夠的論元滿足論元結構的要求?!?溫賓利 2002:45)根據語料庫中的索引,“融入”在句中至少需要兩個論元:NP1和NP2(loc.),是一個二元謂詞。

另外,題元準則規定,“每個論元都必須充當一個題元角色;每個題元角色都必須分派給一個論元?!?Chomsky 1981;Chomsky 1993:36)根據分析,在“融入”的主要句式NP1+V+NP2(Loc.)中,NP1擔任述題(或受事)的角色,NP2(loc.)表示地點?!叭谌氲健敝写嬖谙嗤念}元關系,因此NP1+V+NP2(Loc.)和NP1+V+P+NP2(Loc.)擁有相同的題元關系。

根據題元角色分配一致性假說,NP1+V+NP2(Loc.)和 NP1+V+P+NP2(Loc.)擁有相似的深層句法結構。

“融入到”與“融入”的深層句法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從圖2中可以看到,在“融入”和“融入到”的深層結構中,介詞“到”和空介詞后綴“-?”都可發揮介詞的作用,賦予NP2(Loc.)地點的題元角色。根據零散詞綴檢驗式(Stray Affix Filter)(Baker 1988:140),后綴“-?”必須與動詞“融入”合并,形成“動詞+介詞后綴”復合詞。另外,投射原則(Chomsky 1980)要求在句法演變過程中,題元關系結構要一直保留,因此空介詞后綴“-?”在并入動詞“融入”時,要在原來介詞的位置留下語跡(t)。綜上所述,“融入”的表層句法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從圖3可以看出,句中存在一個與介詞“到”功能相當的隱性介詞后綴“-?”,因此“融入”的句式NP1+V+NP2(Loc.)實際上應為NP1+(V-?)+NP2(Loc.)。同理,把+NP1+V+NP2(Loc.)和將+NP1+V+NP2(Loc.)兩個句式中也都存在隱性介詞后綴“-?”,實際應為把+NP1+(V-?)+NP2(Loc.)和將+NP1+(V-?)+NP2(Loc.)。

4.2 原因解釋

在上述三種句式中,“融入”后面存在一個與“融入到”中介詞“到”功能相同的隱性介詞后綴,其存在的原因如下:

首先,在“融入”一詞中,“入”字的語義與介詞“到”有重合。根據《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和《中華大字典》,“入”字在“融入”一詞中的釋義為:從外到內(李行健2010;馮國超 2012)。因此,從語義角度來講,介詞“到”可以被省略或呈現隱性特征,因為“入”字已經表達了它的含義。

其次,盡管“融入”和“融入到”在上述三種句式中結構和語義相同,但是相對來說,“融入”比“融入到”更為簡潔。Leech在1983年提出了四條經濟原則,其中一條為“要簡單便捷”。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可以用盡量少的話語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那么他就可以減輕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負擔(Leech 1983:67)。這一經濟原則在Chomsky的最簡方案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最簡方案中,經濟原則可分為“方法上的經濟”和“實體上的經濟”。方法上的經濟主要關注分析研究語言的方法,而實體上的經濟主要關注語言本身。實體上的經濟又可分為“推導經濟”和“表征經濟”(Chomsky 1995:151)。表征經濟要求,語言表達中要盡量避免冗余的成分(Chomsky 2002:133)。因此,雖然“融入”和“融入到”的結構和意義都相同,但是鑒于“融入”比“融入到”更為簡潔,根據經濟原則,介詞“到”可以呈現隱性特征而不在句中出現。

再次,類似于“融入”的結構在先秦時代的古漢語中也曾出現過(方平權2000)。何樂士(2000)通過對比《左傳》和《史記》中介詞“于/於”字的使用發現,《左傳》中后跟介詞“于/於”的一些動詞在《史記》中多呈現出介詞為空的現象。

c.次于城濮——次城濮

d.說于晉——說晉

(何樂士2000)

由此可見,“融入-?”結構極有可能是繼承了古漢語中介詞為空的用法?,F代漢語由古漢語經數千年變化而來,盡管用法有很多不同,但是仍然保留著古漢語的一些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口語語言結構較為簡單,多不完整句,存在省略(為空)現象,而書面語則傾向于表意完整清晰,很少出現不完整句或省略現象(李紹林1994),因此V+N結構多出現在口語中,而V+P+N結構常用在書面語中(孫良明2002)。

5.結束語

根據Mark C. Baker的“介詞并入”理論,本研究利用北大語料庫,對“融入”和“融入到”的類聯結和每項類聯結包含的句式進行了對比。根據Baker的題元角色分配一致性假說,當“融入”和“融入到”用在NP1+V+(P)+NP2(Loc.)、把+NP1+V+(P)+NP2(Loc.)和將+NP1+V+(P)+NP2(Loc.)三種句式中時,兩者擁有相同的深層句法結構。通過對比發現,“融入”結構中存在一個隱性介詞后綴(-?),其功能與“融入到”中介詞“到”相同。這一隱性介詞后綴之所以存在,可能是因為“入”的語義與介詞“到”相似;另外根據經濟原則,“融入”與“融入到”語義相同,但前者更為簡單明晰;最后,可能是因為受到古漢語中類似表達的影響。

Baker, M. C. 1988.Incorporation:ATheoryofGrammaticalFunctionChanging[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omsky, N.1981.LecturesonGovernmentandBinding[M]. Berlin: Water de Gruyter & Co.

Chomsky, N.1995.TheMinimalistProgra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omsky, N.2002.OnNatureand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rth, J.1957.PapersinLinguistics[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ech, G.1983.Principlesof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Mitchel, F.1975.PrinciplesofFirthian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

方平權.2000.關于介詞“于”由先秦到漢發展的兩種結論[J]. 古漢語研究(2).

馮國超.2012.中華大字典[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樂士.2000.漢語句法結構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從《左傳》、《史記》的比較看介賓結構位置的前移[A].古漢語語法研究論文集[C]. 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紹林.1994.論書面語和口語[J]. 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4).

李行健.2010.現代漢語規范詞典[Z].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孫良明.2002.關于取消“介詞省略”說以及“于”字的用法問題[J].古漢語研究(3).

衛乃興.2002.基于語料庫和語料庫驅動的詞語搭配研究[J].當代語言學(2).

溫賓利.2002.當代句法學導論[M]. 北京:外語研究與教育出版社.

2016-03-22

猜你喜歡
題元句法結構古漢語
古漢語疑問句末“為”字補證
《杜牧 題元處士高亭》
上古漢語“施”字音義考
淺析題元理論
淺析題元理論
現代漢語句法結構解讀
《基本句法結構:無特征句法》評介
談談古漢語的翻譯
古漢語中表反問的一組能愿動詞
構詞派生:語義關系與句法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