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中小學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與改善

2017-01-07 01:49田寶軍朱曼麗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鄉土文化農村中小學農村教育

田寶軍+朱曼麗

摘 要 鄉土文化是蘊含于中國文化傳統之內的民間文化傳統,鄉土文化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尤其對農村中小學教育意義重大。然而隨著農村城市化的推進和農村教育價值導向偏頗,各地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被束之高閣,導致農村學生處于不利境地,甚至厭學輟學,并最終導致鄉土文化的遺失。農村學校應明確多元文化的培養目標,創新課程內容,加強陣地建設,讓學生貼近鄉土文化,促進鄉土文化的價值認同。

關鍵詞 鄉土文化 農村教育 農村中小學

隨著農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整個中國的鄉土性不斷受到沖擊,人們的鄉土意識逐漸淡漠并進而導致鄉土文化走向荒漠化。鄉土文化教育是培育學生認同鄉土、熱愛鄉土、尊重多元文化的一種教育形式。傳承和弘揚鄉土文化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是推進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

一、鄉土文化與鄉土文化教育

鄉土文化也可稱為民間文化,是在農村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孕育的產物。鄉土文化隨著民族和地區的不同而幻化出不同的風情與色彩,是構成傳統文化多樣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1]。相對于經典文化來說,鄉土文化被廣泛地認為是一種植根于農村社會的民間文化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多樣性與獨特性的具體表現,有很強的民間影響力。

依據鄉土文化的形態,可將鄉土文化分為物質性和非物質性鄉土文化兩種類型,前者主要泛指鄉土生活中必備的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顯性的文化載體;后者則涵蓋了富有民間特色的各種藝術活動、價值觀念、獨具一格的民俗等各種隱性的文化表現形式。鄉土文化的各要素相互滲透、相互轉化,時時刻刻影響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它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為一體,發揮著傳承、教化、娛樂、審美等功能。

中小學鄉土文化教育是通過學校教育的途徑,根據一定的要求和學生的發展規律,使學生感受身邊生活中的物質性文化和非物質性文化,拉近學生與鄉土的距離,進而認同與熱愛自己的鄉土。鄉土文化教育具有趣味性、知識性、情感性、實用性,不僅培養學生本土觀、世界觀的鄉土意識與鄉土情懷,而且也包括了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2]。歸根結底,鄉土教育是一種育人的教育。

鄉土文化教育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是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挠死砟畹孽r明體現和具體實踐。凡是學生能用其全部感官來親自體驗的直接經驗與活動,他們都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濃厚的興趣。因此,學校教育應融合于社會生活之中。只有如此,中小學生才能在教育中親身感受鄉土氣息,自行發現科學知識,建構正確的觀念。

鄉土文化教育更是農村學生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基礎和手段。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憑借自己現有的認知結構、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對新的信息進行加工而獲得的。鄉土文化教育主張貼近學生的生活,農村學生的學習自然應與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

二、鄉土文化教育缺失的表現

1.學校培養目標缺少鄉土文化要求

當前農村基礎教育培養目標是以城市為導向的,以應試升學作為唯一的目標,體現了明顯的離農性和應試性。離農性、應試性的基礎教育嚴重影響了學生個性與多樣性的發展,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同地域的學校有著各自的本土特色和文化特征,所以學校制定培養目標要立足本土特色,結合學生發展特點,以培養具有現代人格的公民,實現升學與就業的多元整合。

2.課程內容脫離鄉土文化背景

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統一使用國家課程,單一的“升學—離農”培養目標嚴重影響了課程內容的設置,使課程內容與現有的農村實際生活嚴重脫離。大多數農村中小學設置的課程內容主要來源于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編寫發放的教材,通常教材內容與當地實際情況并不相符,所學內容與實踐所體驗發生沖突,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當地農村中小學生只了解了城市化傾向的知識,對當地鄉土文化一無所知,對所學知識不但不能進行實踐運用,而且也會對當地鄉土文化產生質疑與忽略。

3.活動設計脫離鄉土文化因素

據了解,農村中小學活動課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大部分學校將活動課程改成了自習課或語文、數學等主干課;二是活動課只是簡單的學生自由活動,無組織,無活動目標,場地只局限于操場,最大不過校園?;顒诱n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于經驗?;顒诱n完全與外界環境隔離,更不用說結合滲透鄉土文化了。學生只是機械地鍛煉身體,簡單地做游戲,僅僅為了娛樂放松,很少有組織地結合當地鄉土文化進行有意義的活動。

三、鄉土文化教育缺失的不利影響

在基礎教育實行國家主義的大一統體制下,農村中小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課程等的設置和城市一律統一,致使教學脫離了本土特色的生活實踐和文化語境。鄉土文化這一極為寶貴的教育資源被教育者束之高閣,鄉土教育的缺失從教育作用的對象來看,對學生個體和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1.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導致農村學生處于弱勢地位

農村教育城市化不得不讓我們深思農村學生在升學競爭中的地位。在農村學校的師資水平、管理能力和設施設備等各方面遠不及城市的前提下,農村學生學著和城市一樣的教材,面臨著同樣的考試,可想而知農村學生在升學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的過程。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學生學習內容嚴重脫離了自身的經驗和生活環境,使學生難以形成有效的知識建構,從而使其難以理解吸收,加之升學的無望導致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厭學甚至是輟學。落榜或者輟學后的學生難以適應農村生產和生活的要求,這也導致了農村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讀書越久越傻,上學無用。

2.鄉土文化的缺失影響學生的和諧發展

鄉土文化影響著少年兒童思想意識的形成,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鄉土文化中存在著一種為人處世的“德性”、“價值觀”,蘊含著人的內在品質。缺乏鄉土文化教育也會使學生缺乏人文素養,對家鄉缺乏文化認同感和熱愛之情,最終導致在紛繁復雜的文化氛圍中喪失自我。正確的文化認同感是確立個人身份及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也是傳承鄉土文化精髓、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前提。最后,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不能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展,不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實現個體價值。鄉土文化是農村穩定的文化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成長的根基,所以要加強鄉土文化教育,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

3.鄉土文化的缺失阻礙文化傳承,造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遺失

現如今中國鄉土文化的保留已殘缺不堪,除極少數地區還保留著古老的風俗習慣之外,大部分鄉土文化已城市化、西方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也使鄉土文化隨著傳統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而日漸衰落甚至消失。鄉村中一些優秀的民間文化、特別是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滅絕。鄉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形成了對鄉土文化傳承的阻礙,同時造成了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遺失。鄉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鄉土文化的挖掘和教育,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開來,以文化軟實力推動民族強盛。

四、改善鄉土文化教育的策略建議

1.明確多元文化的培養目標,促進文化融合

面對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學校教育應明確培養目標,只有這樣,學校課程、教材、活動等才會有明確的方向。中小學生既需要汲取鄉土文化中的寶貴養分,也需要吸收城市文化中的先進文化。農村中小學應主要培育學生對農村積極的情感依戀與農村生活的基本自信[3]。農村中小學教育應多與學生生活結合,從物質性和非物質性鄉土文化當中汲取養料,使學校教育與鄉土文化充分融合,有效地引導學生認同自己的家鄉,熱愛鄉土文化,促成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鄉土文化教育并不是排斥以城市文化為代表的現代文化,農村中小學也需要培養學生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所應具備的意識和精神。未來農村社會的人在形成對自己鄉土文化認同的同時應兼具從容接納城市文化的開闊胸襟,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生存的能力,最終實現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融合。

2.結合區域鄉土文化創新課程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課程內容主要體現在教材上,利用統編教材進行鄉土文化教學是有益的、可行的。但是,統編教材的篇目數量、文章水平的限制不能完全滿足鄉土文化教育的需要。所以,我們要緊緊依托統編教材,并進行深入挖掘;要對當地鄉土文化資源進行系統、全面地調查,進行課程開發,巧妙創新地引入學生學習生活中。農村鄉土課程資源無時無刻不在學生身邊,廣大教師要善于去引導學生積極地開發與利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索的學習效果遠遠高于老師的說教,使學生發現家鄉的美,了解當地鄉土文化,對家鄉產生濃濃的愛意。

鄉土文化教育是充滿人文關懷的,運用實物教學教導學生認識周圍生活,感官認識實物,不但可以教導學生獲得實際的生活經驗,還可以拉近學生與鄉土的距離,進而對鄉土產生認同情懷;鄉土文化教育強調兒童主動地、積極地建構與鄉土有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理念,合乎認知發展理論。

3.充分發揮青少年組織的作用,提高活動質量

青少年組織是中小學生的群眾組織,中小學校內青少年組織主要有少先隊和共青團。充分利用青少年組織的作用,開展有關鄉土文化教育的系列活動。青少年組織在進行鄉土文化教育過程中,要抓住小接口組織符合青少年年齡特征的活動,讓青少年真真切切地在活動中感悟學習?;顒拥馁|量與老師的專業化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組織老師要提高自身專業化,結合自己學校鄉土文化教育和組織活動的基礎、特色,整合利用好地區、社會的鄉土文化特別資源,因地制宜、因校而異,創新譜寫青少年組織的鄉土文化教育新篇章。

鄉土文化教育的活動是學生實踐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在活動組織策劃中要及時聽取學生的意見,發揮學生主體性,帶動全體學生積極參加鄉土文化活動,主動發現鄉土文化教育的意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加強鄉土文化的陣地建設,營造獨特校園文化

鄉土文化的陣地建設大致可以分為組織教育類和宣傳教育類。學校鄉土文化的組織教育,可設置鄉土文化學習交流室,文化室的布置可由學生出謀劃策,使其布滿鄉土文化氣息;還可在教室內、教室外走廊布置鄉土文化角,文化角是一種學生常見且喜愛的組織教育陣地,便于建設和開展相關活動。文化角的建設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墻面或角落,靈活運用文字、圖畫、實物、照片等便可形成文化角。學校鄉土文化的宣傳教育主要是以媒體為中介,校報(板報、墻報、自編小報)、廣播站、電視臺、校網站、閱報欄、展覽窗等都是鄉土文化宣傳教育的陣地。校報用豐富多彩的畫面、優美的文字內容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廣播中優美的歌曲、幽默詼諧的對話,豐富著學生的課余生活;電視臺、網站則以生動活潑的畫面反映鄉土文化鏡頭,贏得孩子們的歡迎。在運用媒體時可注意運用新媒體的功能,比如微信平臺的使用。學??山ㄔO微信公眾平臺,及時發送鄉土文化學習的內容,也可開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堂,便于家長和學生課下的親子學習。

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調節心境、陶冶情操、塑造性格等功能,它以有形和無形的文化環境彌散于師生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具有鄉土文化氛圍的校園文化環境有著強大的內在力和明確的指向性,它以特有的形象向師生公開地灌輸著熱愛家鄉、認同家鄉的思想,更以獨特的象征符號熏陶著師生。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文化軟實力”觀:制度為本、傳統為根、價值為魂[N/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02-09.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206/c40555-26522055.html.

[2] 彭文君.全球化時代我國鄉土教育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3] 唐開福.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文化的傳承困境與學校策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3).

[作者:田寶軍(1967-),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朱曼麗(199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王 穎】

猜你喜歡
鄉土文化農村中小學農村教育
借助鄉土文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關于如何優化農村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探索
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區域發展的對策研究
淺談如何改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
借助鄉土文化資源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試論新背景下鄉土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回歸與運用
古代社學對發展農村教育的啟示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