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治教育的制度反思與路徑選擇

2017-01-14 01:38羅英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4期
關鍵詞:路徑選擇法治高校

摘 要 多年來,高校作為培養社會骨干的重要平臺,在法治教育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法治國家建設作出了貢獻。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部署,目前局限于課堂授課式的法治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本文從明確高校法治教育概念出發,厘清“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對高校法治教育進行歷史考察和反思,提出加強高校法治教育路徑選擇的前提是明確教育目的、基礎是課程模式改革、關鍵是綜合施策教育。

關鍵詞 高校 法治 教育 制度反思 路徑選擇

作者簡介:羅英,青島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知識產權法、法理學等。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06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高校處于教育系統序列最高層次,是培養和造就法學法律人才和知法守法公民的重要通道。

當前,除法律專業教育外,每個高校每個專業均設有不同程度的法治(法制或法律基礎)教育課程。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所帶來的巨大心理沖擊以及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諸多弊端,造成當前高校在校生、畢業生違法犯罪案件頻發多發、高校及學生依法辦事和依法維權能力匱乏等問題,高校法治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一、導語:高校法治教育的概念厘清

縱觀近年來我國高校法治教育發展歷史和教學科研成果,對高校法治教育學科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其中以高校法制教育居多 ,也有部分表述為高校法律基礎 。大多數高校根據2006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的《關于普通高校從2006級學生開始普遍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通知》,將該門學科與思想道德修養合并為一門課程,將該門課程稱之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案拍钍墙鉀Q法律問題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限定嚴格的專門概念,我們就不能清楚和理性地思考問題”。 法治通常包含兩重含義:一是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二是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良好的法律。法制與法治兩詞看起來大同小異,實質上有本質區別,法制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著重講的是法的一系列規則、原則及與此相關的制度;法治則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 高校法治教育,是指高等學校采用多種方式,對全體在校非法學專業大學生 進行法治思維培養、法律知識傳授、法律方法教育等一種基礎性、全民性和專業性高等教育,既包括法律基礎課程教育學習,又包括法治實踐觀摩、普法、校規校紀遵守等多種方式的法治教育。

二、嬗變:高校法治教育的制度反思

(一)歷史考察

與新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保持同步,高校法治教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演進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發展完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是黨和政府工作堅定不移的基本方針”。隨著上世紀80年代國家集中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規,學習法律知識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1986年國家教委下發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的通知》,決定在全國高校全面開設“法律基礎課”,主要由學校的宣傳部門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具體工作,主要是通過法制宣傳報告、講座、知識競賽、辯論賽等活動方式進行。途徑上以課堂內外相結合,以課堂外為主。 1987年10月,國家教委下發《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的意見》,將法律基礎課列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必修課,課時為30學時。1993年8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國家教委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將法律基礎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簡稱“兩課”)的內容,作為重要課程來建設。1995年11月,國家教委頒布了《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再次肯定了“兩課”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并指出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和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共同構成思想道德教育課程體系,“法律基礎課程和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教學時數,本科不少于85學時,??撇簧儆?8學時。施行學分制的學校這兩門課至少安排5學分” 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提出關于普通高等學?!皟烧n”課程設置及實施的意見,再次明確思想品德課程中所含的法律基礎課,??茷?8學時,本科為34學時。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下發實施方案,將《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兩門課程合二為一,整合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育部又于2006年6月下發通知,要求全國高校從2006級學生開始普遍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隨之高等教育出版社也于同年8月出版發行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規定本??茖W分均為3分。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印發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對義務教育階段、高中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階段進行了明確劃分,相應規定了法治教育的目標和措施。

(二)現實考察

目前各高校普遍沿用2005年教育部方案,使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或類似教材在高等學校開展法治教育。以2010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該教材除緒論、結語外,共八章,其中前六章為理想信念、愛國傳統、人生價值、道德修養、社會公德、職業家庭等內容,均為思想道德修養的主體內容;僅有后兩章為法治精神、法治制度等內容,僅占該門課程的四分之一。據筆者從山東及青島的部分高校調查統計情況看,大多數高校將該門課程設置為大一新生入學第一學期教學內容,學分為2至3分,為必修課程。法律基礎教學大多設置為10個學時左右,該課程有的由政治學教師授課、有的由兼職教師授課、有的甚至由保衛處等管理部門職工授課。且授課方法以教授課本知識為主,采取單向的、居高臨下的灌輸方式,教師匆忙趕進度,學生被動接受,難以實現對高校學生法治素養的樹立、法律知識的傳授,高校法治教育效果和學生認可程度普遍不高。

(三)問題考察

一是目標不準確。當前高校法治教育缺乏獨立價值,依附于德育課程,成為課時量極少、普遍重視程度不夠的一門邊緣學科。

二是路徑過于單一。主要是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通過課堂教育單向教授學生法律知識。據有關調查,89.7%的同學從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法治課外實踐活動。

三是效果不理想。高校法治教育大都集中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面臨著課時少、內容多、教學任務重、方式方法簡單等實際困難,造成高校法治教育出現了教學一帶而過、學習囫圇吞棗、考前突擊背誦、效果流于應付等問題。

三、探索:高校法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概括為“三個事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稕Q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甭窂绞侵浮斑_到目的地的必經道路”,法治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方位綜合性改革,本文僅就高校法治教育的路徑選擇問題進行初步探索。

(一)路徑選擇的前提是明確教育目的

相較于傳統“德育”的培養目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大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教育,更應當凸顯法治教育自身的重大意義。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頒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法治教育的目標是“進一步深化對法治理念、法治原則、重要法律概念的認識與理解,基本掌握公民常用法律知識,基本具備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牢固樹立法治觀念,認識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概言之,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標就是通過法治教育,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具備法治信仰、法治思維、法律知識、遵紀守法的現代社會公民,進而帶動和提升全社會的法治水平,為推動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二)路徑選擇的基礎是課程模式改革

因為當前小學、初中、高中已開展法治教育,建議高校階段設立初階、高階兩個層次的法治課程。其中,初階法治教育集中在高校一二年級,以全面學習法律基礎課程為目的,學習重點法律原理、法律法規原文、經典司法判例等;高階法治教育集中在高校三四年級,以重點學習專業法律知識為目的,結合本專業,有針對性地學習部門法學、法學理論和國內外法治歷史等。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高校根據編寫專門的法治教育教材。

(三)路徑選擇的關鍵是綜合施策教育

多渠道傳授,是指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渠道,對高校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法治教育。其中,學校教育本身是最主要的內容,也是推動其他教育渠道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多方式教育,是指高校應在傳統書本學習、課堂傳授之外,多采取網絡學習、手機APP、主題日宣傳、觀摩法庭、參觀監獄等方式開展法治教育。多方面參與,是指高校應打破壁壘,將高校法治教育延伸到社會各界,引導司法人員、律師等社會法治力量參與到高校法治教育當中去。多學科協同,是指除法治專門課程外,其他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都要強化法治教育內容,將法治教育內容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育目標之中,在各學科課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多指標考核,是指改變當前單一的閉卷考試做法,采取多項指標如案例分析、問題分析、實踐調查及大學生言行等綜合考量方式;同時高校主管部門應對高校法治教育成效,進行宏觀的綜合測評。

注釋:

如陳大文.課程整合背景下大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問題初探.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5);王曉慧.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的現實困境與理性選擇.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4);楊小蘭.國內外高校法制教育比較研究.當代教育科學.2014(21)等.

如彭美.高校法律基礎教學研究.重慶科技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2010(19);陳愛娟.高校法律基礎教育理念探討.長江大學學報.2013(6).

[美]E·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486.

本書編寫組.依法治國七講.人民出版社.2014.4.

法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高級法學專門人才, 不在本文范疇內。參見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www.3docin.com/p-117000906.html.

陳大文.從普及法律常識到提升法律素質的教育-改革開放30年高校法制教育發展回眸.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4).

顧海良.高質量地全面實施“兩課”課程新方案.教學與研究.1999(9).

劉瓊.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10月.

猜你喜歡
路徑選擇法治高校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民辦高校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