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文化活動對大學生英語學習促進的影響研究

2017-01-16 00:47翁志積秦燕燕
東方教育 2016年11期
關鍵詞:政策建議英語學習

翁志積++秦燕燕

摘要: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外語學習是一項復雜的認知活動,涉及信息識別、注意力分配、記憶、思維等多種心理現象。很多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習缺少興趣,積極性不高。本文基于流暢理論,對高校英語文化活動如何更加有效的促進校園英語文化氛圍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流暢理論;英語文化活動;英語學習;政策建議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大學生若能熟練掌握英語,不僅能幫他打開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學習之門,最后達成多元學習與價值的目標,而且對以后的工作、事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讓自己的生活、工作更加如意。從小學到大學深造,一個人學習英語的時間跨度往往達到10年之久,甚至更久,但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所有學英語或其他外語的人中,真正能學會一門外語并能用外語流利表達、無障礙“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會超過5% [1]。外語學習是一項復雜的認知活動,涉及信息識別、注意力分配、記憶、思維等多種心理現象。很多大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學習中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沒有滿足感和成就感,最后喪失學好英語的信心。因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產生自然、濃厚的學習英語的欲望,對學習達到一種忘我的流暢狀態,這對于學好英語意義尤為重。本研究從積極心理學出發,通過英語文化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校園英語文化氛圍的建設。

一、流暢理論及在學習中的應用

(一)流暢理論的概念及特征辨析

流暢理論(flow theory)于1975年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Csikszentmihalyi通過廣泛研究發現,人們在內在動機驅使下從事具有挑戰性和可控性的活動時,會體驗到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流暢狀態。當人們處于流暢心理狀態時,因為過于關注、渾然忘我而無暇去思索其他問題,自我意識消失,時間感扭曲[2]。Csikszentmihaly指出流暢心理狀態是個人因自身的興趣完全融入其中,專注在自身注意的事情上,并且喪失其它不相關的知覺,就好像被活動吸引進去一般,完全沉浸在一項活動時所產生的心理狀態。

對于flow theory中flow的翻譯,國內學者們主要有兩種譯法——流暢和沉浸。體育界的研究者往往譯成流暢心理狀態,如符明秋、孫延林等在對運動員心理狀態進行研究時采用的就是運動員的“流暢心理狀態”[3];而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Alan Carr第二版積極心理學中,丁單等學者把Flow譯作沉浸[4]。不同學術背景的專家、學者在翻譯時會根據自己的研究背景和相關課題進行考慮,因此兩種翻譯均都是合理的,Flow這個英文單詞本身是流出、流動、流暢的意思,因此在本文中就稱之為“流暢心理狀態”。

Csikszentimihalyi認為當人們參與一項自己有能力解決但是又相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或者說需要投入很多已具有資源和技能,并且由內部動機驅使的任務時,所進入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流暢心理狀態。這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具有以下六個特征:活動與意識的融合(行動——意識融合)、注意力集中、

自我的暫時性消失(自我意識喪失)、充滿控制感(高度控制感)、感受到活動的精確反饋(精確的回饋)、發自內心地參與活動(自帶目的性)[5]。上世紀九十年代,澳大利亞學者杰克遜(Jackson)在Csikszentimihalyi提出的流暢狀態六項特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項:挑戰——技能平衡、明確的活動目標、時間知覺扭曲[6]。目前有關流暢狀態的研究,大部分仍圍繞流暢狀態及其九種特征展開。

(二)流暢理論在學習中的應用

眾多學者(Csikszentmihalyi,1997;Hekther&Csikszetmihalyi,1996;Whalen,1997,1998)研究得出,學生在任何活動中都有可能發生流暢體驗,而在有效的外語教學和學習中這種體驗是最有可能發生的。因此,教師應該設法讓學生在外語學習中達到這種最佳學習體驗,即流暢心理狀態[7]。不過,學習的內容必須是迷人的,有誘惑力的,而且是令人愉快,可享受的(Chan&Ahern,1999)。

基于流暢心理狀態和學習的關系,Egbert深入研究了流暢心理狀態與外語學習的關系,如圖1 所示。

該圖說明,目標語言學習任務特征與學習者已擁有的目標語言技巧(閱讀/寫作等)可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即生成流暢心理狀態,從而影響學業表現。流暢心理狀態中產生的愉悅感和成就感,促使學生增強自己的學習動機,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重復學習過的知識并進行探索性學習,愿意完成有難度的學習任務,進一步提升自我滿足感。通過上述方式,學生對目標語言各方面的能力(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聽力水平、語法能力、表達能力等)可以進一步提升。

二、流暢理論下英語文化活動與英語學習的關系

(一)高效英語文化活動中的“流暢”特征

心理學研究表明,可以帶來流暢心理狀態的活動包括競技運動、非競技運動、社交活動、工作、學習、寫作等多種多樣基于計算機的活動[8]。當學生對一項英語文化活動感興趣時,由內部動機驅動去參加該項活動,并認為自己能勝任活動中的各項任務,也覺得這項活動具有挑戰性,同時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需用到已具有的資源和演講、英語等相關技能,那么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往往能進入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流暢心理狀態。

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時,在參加的過程中往往會體會到以下九種特征,也就是說高效的英語文化活動使得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以下九種特征:

1、活動與意識的融合。當學生參與活動中時,整個活動的參與過程是在一種本能和近乎自然的狀態下完成,個體心無旁騖地融入活動之中;

2、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度專注于活動當中,將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失敗與挫折暫時拋在腦后,不會關注失敗所帶來的羞辱感和挫折感,將所有的心神都集中在活動上;

3、自我的暫時性消失。由于個體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活動上,從而使得所有活動以外的意識,包括對自我的意識也將暫時消失,將自我與活動融為一體;

4、對活動駕輕就熟的掌握,充滿控制感。通過不斷練習,對于活動中的任務和知識能夠熟練掌握,能夠對活動中的過程進行掌控,按照自己的計劃和意愿來進行設計和排練。

5、感受到活動的精確反饋。即在活動進行中的每一個環節均可以輕易地覺察到活動的回饋,根據反饋來不斷調整的練習及學習,為完成下一個步驟做好準備工作,最后順利完成整個過程;

6、發自內心地參與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參與相應的活動,即在內部動機的驅使下,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參加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活動所獲得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不計較是否能獲得外在物質性的獎勵;

7、挑戰——技能平衡。當活動的挑戰性與活動所需要的技巧基本接近1:1時,高挑戰水平和高技能水平的活動將把人們引入流暢狀態,而低挑戰水平和低技能水平的活動會使人感到缺乏興趣,高水平挑戰性、低水平技能的活動可能使人感到焦慮,低挑戰性水平、高技能水平的活動則是乏味的(見圖2)。高挑戰和高技能是相對的,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適當高于自己能力的水平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達到一種挑戰與技能的平衡。

8、明確的活動目標。即學生清楚自己為什么目的而做,為什么參與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想收獲什么,會根據活動目標不斷推進自己的計劃;

9、時間知覺扭曲。在活動練習或參與過程中,往往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一個排練結束之后才發現已歷經多時,或者感覺短短的數分鐘象數小時一樣長。

如果英語文化活動具有適當挑戰并且目標清晰、任務有趣味性、時間充裕、及時反饋、學習者掌控、學習者有機會六大語言學習任務特征,那么在參與的過程中往往更容易產生流暢心理狀態。

(二)英語文化活動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英語類社團文化活動往往伴隨著一定的學習任務,通過參與這些校園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在校園中開展各項英語文化活動,在活動中達到一種忘我的流暢心理狀態,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陳豪,王志軍(2015)提到寧波大紅鷹學院每5月份學校層面專門舉辦一次英語文化節。英語文化節歷時一個多月,具體活動包括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大賽、英語詞匯競賽等多種形式的英語競賽和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英語文化節是將學生活動參與同專業學習緊密結合的有益嘗試,在保證大多數同學積極參與的同時,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水平[9]。李燮,張釗(2009)通過調查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學生,發現參加過“英語綜合能力訓練營”(開展演講比賽、外文原生電影放映、英語辯論賽等學生活動)的同學英語專業成績、參加比賽獲獎、社會實踐等方面均高于未參加過的同學[10]。

三、流暢理論基礎下高校英語文化活動有效開展的政策建議

在參與校園英語文化互動過程中,必然會使用相應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同時伴隨著英語學習的過程。而參與英語文化活動往往是一種“隱性”的英語學習過程,學生們會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參與活動的內容上,而不是英語學習上,可以有效降低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枯燥感和疲憊感,切實增強學生的興趣與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各個高校都會開展多種英語文化活動,形式不一,效果不同。對于高校英語文化活動如何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基于流暢理論,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內容有趣、題材新穎

無論是活動的內容、題材還是形式需有趣、新穎,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本身

英語學習不是一項有趣的事情,如果再加上該活動無趣,那么很少有學生會去參與活動,也就失去了舉辦英語文化活動促進校園學習英語氛圍和學生英語成績的目的。對于內容和題材,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與話題,選擇流行的元素和英美文化,同時兼顧內容形式積極向上。如“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一是選擇通俗易懂的,二是選擇時下流行的,三是反映英美文化的。二零零七年美劇“越獄”正在中國大紅,各網站都開辟了美劇影評評論專區,還有明星看越獄的新聞,學生也是窩在寢室津津有味的追劇。那么當時英語角的話題選擇“越獄”,第一許多學生了解并熟悉這個話題,第二大家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本來在寢室就會一起追劇,討論劇中的故事,那么在英語角只是大家從中文交流該劇變成了英文交流。英語演講比賽也可以從“越獄看美國文化”等選題。那么如果現在還是選擇這樣的內容,很多學生僅僅了解有越獄這部美劇,并不了解劇情,而且并無較大興趣,在選擇題材上就是過時。所以在選取內容、題材上要與時俱進,高校每年舉辦同一類活動時,對于相關內容應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進。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微信等自媒體工具高度發展,對于活動形式需不斷創新。比如“英語角”活動,以往我們都會選擇一個教室或校園公園的一角,一堆同學圍在一起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可以嘗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建一個專門的英語聊天室來進行“英語角”活動,線下的活動可以采取“下午茶”的形式,讓大家的溝通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提高活動的質量。

(二)挑戰與技能相對平衡

挑戰和技能的平衡是影響流暢心理狀態的主要因素之一。挑戰太高,學生會對活動控制力的缺失而產生焦慮或挫敗感,不能產生滿足;挑戰太低,活動參與者會感到無聊而失去興趣,流暢心理狀態主要發生在兩者平衡的情況下。在活動中,學生運用先前知識對活動中承載的學習內容及知識技能的內化而習得問題解決能力。學校應根據學生入學時的英語基礎和課程安排,在校園英語文化建設中開展初級、中級和高級等不同層次的校園英語文化活動。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可選擇相應的活動參加,在活動中若找到了與自己技能相平衡的挑戰,便會產生流暢心理狀態。流暢狀態下的內在愉悅和成就感會成為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的強勁動力,它“過濾”掉了一切與活動無關的感知,使學生高度聚焦于活動任務上;學生快速調動相關知識和技能來克服所面臨的挑戰,在完成活動任務的同時也完成了活動所承載的學習內容;最終,學生的相關技能更加熟練,英語水平也得到了鞏固和提升。

活動中挑戰和技能的平衡關系是動態的,但現實中的活動設計和過程中,這種關系是靜態的。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在活動中聘請指導老師和助理學生一起擦怒活動中,解決活動中挑戰和技能的靜態平衡關系。當學生的技能稍微低于活動挑戰時,老師和助理學生可以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參與,直到達到平衡。當學生的技能稍微高于活動中子任務的挑戰時,老師和助理學生可以適當提升子任務的挑戰,保持挑戰與技能的動態平衡。學生為了保持流暢狀態所帶來的享受,隨著技能的不斷提高,學生會不斷地去接受新的挑戰,在新的挑戰中提高技能。因此,挑戰與技能的動態平衡關系有利于延長學生在活動中的沉浸時間,進而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指導教師和學生雙導師制

Csikszentmihalyi認為,在一個沒有反饋的環境里保持流暢狀態體驗會很困難。持續的反饋對于保持流暢狀態的持續性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1]。這一點對于活動中的訓練來說至關重要。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當我們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一個計劃時,剛開始時由于新鮮感的存在,每天能正常的按照計劃進行學習。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感覺目標遙不可及的時候,那就容易產生懈怠情緒,最后導致計劃失敗。比如背英語單詞,剛開始大家都興致勃勃的按照計劃進行,可沒過幾天,興致越來越低,最后不了了之,能按照計劃堅持下來的同學少之又少?;顒又械挠柧毢蛥⑴c也是這個道理,剛開始大家對于活動中的任務積極熱情的制定計劃,認真的去執行,當任務過于繁瑣或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的時,將導致參與者產生懈怠情緒,從而不能有效有質量的完成任務。那么,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是設定每周甚至是每天的短期目標,聘請合適的教師和有經驗的高年級學生對進行指導和反饋,然后努力實現一個一個的短期目標,這樣才有動力去實現長遠的目標。

借助流暢體驗快速反饋的特點,在設定訓練任務時將一些復雜的任務分解成一個一個子任務,觀察學習者對子任務的反饋。在活動中因為參賽同學較多,而指導老師往往要忙于日?;蚪虒W工作,不能及時和有效的對同學們進行指導。而安排已參加過此類比賽的優秀高年級同學擔任指導老師助理恰好可以解決的這個問題。這些助理已參加過此類比賽,那么對低年級同學的任務完成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可以進行監督和指導,參加活動的學生得到及時反饋,同時在指導的過程中這些學生助理也得到了對自己指導能力的一種反饋,不僅促進參與學生的有效執行,也督促助理們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減輕了指導老師的工作量。

四、小結

學校通過開展學生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發展環境,促進學生和學校的共融共進。熱衷于怎樣的學生活動,偏向于哪種性質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和思想發展狀況,也反映了一個學校校園文化繁榮的程度和水平。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具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繆迅.中國大學生學英語十幾年無障礙交流者不超5%[EB/OL].http://new.

qq.com/a/20131006/005449.htm

[2]Csikszentmihalyi M.Play and intrinsic rewards[J].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1975(15):23—25.

[3]王洪,符明秋.高水平運動員流暢狀態特征研究[J].運動心理與心理健康康.2005(4):127—128.

[4][8]Alan Carr,丁單.積極心理學[M].第二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121.

[5]Csikszentimihalyi.Optimal experience:Psychological studi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7—32.

[6]Kimiecik J C,Stein G L.Examining flow experiences in sport contexts;Conceptual issues and methodological concerns [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1992,4(2):144—160.

[7]Egbert,J.A study of Flow Theory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3(4):499—518.

[9] 陳豪,王志軍.“1+2+3+X”學生活動參與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學生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5(15):133-134.

[10] 李燮,張釗.高校學生活動體系的研究[J].安徽文學,2009(11):239-240.

[11] DAVID W. Carrol Psychology of Language[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猜你喜歡
政策建議英語學習
關于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研究與思考
江蘇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與思考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如何培養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科研經費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芻議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
微信對大學英語學習的輔助作用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優化教學方法輕松過“詞橋”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