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2017-03-02 22:38李陽
求知導刊 2016年34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學前教育問題

李陽

摘 要: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設計與實施已經成為當前深化學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無論是通識類課程、學科專業課程,還是技能類課程、實踐類課程,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理論與職業素養,要從情意、技能、核心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維度來融入實踐理念,提升我國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本文就當前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現狀及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改進與實施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現狀及問題

1.課程目標理解存在偏差,實施不到位

從學前教育發展到現在,由于個體對教育認知存在不同理解,學前教育具有啟蒙性、基礎性、發展性等特征,影響了學前教育在課程目標設置中的正確地位,也給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帶來影響。如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多由《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來制定,但對于教學任務的實施,則由不同幼兒園根據自身實際來調整,顯然無法通過學前教育的目標貫徹實現幼兒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在《綱要》中也提出了環境教育目標,要貼近幼兒的身心需求,從現有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活動環境等方面來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同時,《綱要》將尊重幼兒的權利與身心發展規律,作為構建游戲活動的基礎,并從保教與教學銜接等方面關注幼兒個體成長與差異化發展。在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實施中,很多教師側重于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忽視了學前兒童自身情感、意志、個性、態度、價值的培養??梢?,課程目標與學前教育培養實踐的認知與偏差問題突出。

2.在課程目標實施上過于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

教育活動反映了教育觀念,在當前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實施與教學實踐中,教師只要讓孩子掌握了相關知識,就算完成了相應教學目標。由此帶來的重結果、忽視過程的問題,一味地考查學生的技能,在教學組織上關注結果性目標而忽視過程性目標的做法,并不能促進幼兒的成長。

3.課程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流失

學前教育實踐活動中教育目標的流失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現有課程目標的編制缺乏有效性,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甚至忘記;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基于對不同學科領域知識的培養需求,在主觀上認為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應該學習更多的知識,由此帶來的教學重負,也抑制了幼兒對課程的學習興趣。課程目標的制定與教學實踐的銜接,無論是在知識點掌握上,還是關注學前兒童個性培養上,都要兼顧全面發展,要從知、情、意、德等方面,滲透并綜合課程目標,完善教學內容,否則的話,學前教育將陷入片面發展的窠臼。

4.過于強調顯性課程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從課程目標設置到課程內容的組織,顯性課程往往被是學前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整個學前教育階段的主體。如我們看到幼兒園的課程表中所列課程,多是與顯性課程相關的知識及技能。隱性課程是相對而言的,從兒童發展的影響來看,隱性課程更傾向于學生自我認知和感悟力的培養。如幼兒園的空間結構設計,其建筑、規模、風格、樣式、裝飾等;在教室環境搭建上,圖書、器具、照明、裝飾、色彩,以及聲光電、溫度、濕度等要素;在學前教育管理與評價管理上,與教學安排、活動組織、教學設計、內容考核等方面有關。這些不同的分類,都對兒童的全面發展帶來重要影響。尤其是在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力及適應力等方面,不同物質、空間、文化氛圍的營造,所帶來的影響具有較大差異性。因此,要關注隱性課程的利用與開發,要發揮隱性課程在營造良好成長環境中的作用。

二、學前教育課程目標改進與實施的對策、建議

學前教育作為學齡前的教育,由于孩子身心發展處于特殊期,在心理認知、情感認知等方面與中小學教育還存在顯著差異性。因此,設定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協同學前教育教學與實踐關系,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促進學前兒童快樂成長。

1.強調學前教育課程目標規劃,確保目標的全面性

完善學前教育課程目標體系建設, 需要結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實際,從推進學前教育整體發展出發,將培養目標轉換為相應的課程目標,并把課程目標細化到具體的教學任務中。根據《綱要》及相關學前教育規定來看,對于課程目標的設置,應該以促進學前兒童全面、整體發展為基礎來展開。學前階段是一個孩子不斷成長的特殊過程,孩子心理發展由混沌到分化再到整體化發展,其培養目標要圍繞語言、社會、健康、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來細化到具體的課程目標中,并從課程目標的聯系與滲透中,促進學前兒童的全面成長,實現培養完整人的目標。同時,在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銜接上,對于學前兒童的課程與教學實踐,要以培養完整兒童為基礎,從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上,來優化學前兒童的接受能力、身心發展能力,并從學前兒童的個性成長、社會性培養、情感培養、意志與道德養成上,幫助兒童成為具有自主性、主體性的完整兒童。

2.優化課程目標,兼顧結果性與過程性

在傳統教育理念下,過于關注結果性目標往往是學前教育實施的主要問題,也是很多教育者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的主要問題。教育活動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內容,將使兒童掌握具體的知識作為課程目標,忽視學前兒童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其身心、價值觀念、情感、態度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來看,課程實施過程要關注學前兒童的情感、態度、興趣、學習方式等過程性目標的養成,要關注學前兒童各方面的成長,不僅僅使兒童掌握具體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促進學前兒童意志、個性的發展。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知、情、意各方面完整的人,必須兼顧結果與過程目標。

3.強調創生課程目標與教育實踐的滲透

教學目標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點,要結合學前兒童實際來優化教學活動,貼近兒童的生活、身心。但目前的教學目標并非完全符合學前兒童實際,特別是在兒童注意力不穩定條件下,外界變化所帶來的干擾,很容易使教學目標偏離。因此,創生課程作為近年來完善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有效方式,強調對現有教育資源的統一與開發, 強調在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讓學前兒童能夠從自我知識的構建中實現個性化發展。

4.發揮隱性課程在學前兒童整體發展中的積極效用

隱性課程的關注與應用,要從課堂環境的營造出發,發揮隱性課程的雙重性、廣泛性、隱蔽性,從課堂活動的組織與架構出發,啟發學前兒童的意志、情感、個性、態度等。如利用師生互動、同伴互動、班級互動、園所環境互動等外界因素,來增進隱性課程在促進幼兒全面成長中的優勢作用,讓學前兒童能夠通過交流、互動、合作,為學前兒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

三、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與歸結學前教育課程目標與實施中的問題,結合當前學前教育課程資源整合與實踐教學任務,強調教師對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培養目標的協同認識,充分發揮課程目標的作用來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張 娜,陳佑清.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現狀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3(6).

[2]楊榮輝,周新新.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探析[J]. 職業,2015(35).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學前教育問題
走向學科育人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一種將課程目標關聯到畢業要求的評估方法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