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結構變化與挑戰

2017-03-03 18:16張運龍高磊許爭曾昭旭
現代管理科學 2017年3期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商業銀行

張運龍++高磊+許爭+++曾昭旭

摘要: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后,商業銀行所處的金融環境發生了變化,其面臨的風險也隨之發生改變。文章以中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為研究對象,探究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現象,分析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的挑戰,并根據分析提出應對政策。文章針對商業銀行的市場流動性風險和融資流動性風險進行分析,發現步入經濟新常態后我國商業銀行融資流動性風險暴露更為充分;經濟步入新常態后的新特征如經濟下行、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構成了挑戰。中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應結合新環境的變化,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調整。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商業銀行;市場流動性風險;融資流動性風險

一、 引言

李楊、張曉晶(2015)引用習近平主席于2014年12月9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講話:“我國經濟發展進人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經濟新常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特征。

經濟步入新常態之前的上升周期帶來的經濟增長,致使人們忽略了經濟不平衡以及金融創新所攜帶的高杠桿率所隱藏的風險(李楊和張曉晶,2015)。商業銀行是金融創新造成風險的首要沖擊者,全部的資金都要通過商業銀行進行結算流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保持商業銀行合理的流動性水平,規避和降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對于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極易誘發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進而造成金融系統的不穩定。2007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是流動性風險引發系統風險的最好例證。金融危機動搖了經濟穩定的根基,也引發了金融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持續關注。

全球金融危機凸顯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廖岷,2009)。對于商業銀行而言,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和追求利潤最大化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因而,一個全面的衡量和管理最佳流動性水平的風險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巴塞爾Ⅲ針對金融危機的情況專門提出了新的關于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指標(BCBS,2010):LCR(流動性覆蓋率)和NFSR(凈穩定資金比例)。LCR是巴塞爾協議Ⅲ針對流動性風險管理專門做出的改革,主要用來保證商業銀行保持充足的流動性資產,以滿足未來30日流動性的需求。LCR的提出提高了商業銀行面臨流動性風險的回旋空間和抗沖擊能力,切斷了傳導到其他金融機構的可能性,其對銀行業的監管細則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變,這些改變推動著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不斷完善。NFCR推動著銀行流動性管理轉向長期負債,如穩定的存款和中長期債券等。監管新規的不斷出臺推動著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不斷前行。

流動性風險溢價比信用違約成本要高,對于長期的高收益證券尤為明顯。商業銀行在不斷追求收益的時候使得其流動性越來越少。實際上流動性有一個真正的成本,而且它比從信用風險預期損失大(Ericsson & Renault,2006)。Aspachs等(2005)、Acharya和Naqvi(2012)認為商業銀行對流動性的需求是高度扭曲的,并且期限錯配會造成短期內流動性的匱乏。孫清,陳靖元(2011)通過構建資產負債的引力模型,試圖解決資產和負債不同期限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問題。選擇從資產端的市場流動性和負債端融資流動性分析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是遵循了國際上最新的流行方法,如Drig?觍和Socol(2009)與Topaloglou(2015)等學者在研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時,都是從商業銀行的資產端的市場流動性和負債端融資流動性切入的。

金融危機以來暴露出來的流動性問題,已經說明了流動性風險的危害,并且引起了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如何進行流動性風險進行分析并給予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是經濟步入新常態后的棘手問題。本文安排如下:第二章討論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結構變化;第三章分析經濟新常態對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構成的挑戰;最后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 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結構變化

流動性風險是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如何正確匹配資產負債流動性的匹配問題,主要包括資產端的市場流動性風險和負債端的融資流動性風險。而流動性風險是系統性風險的主要誘因之一。分析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不能割斷資產與負債的聯系。特別是2014年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出臺以來,隨著監管的更加嚴格,更應從總體和結構上把握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新來源和變化。

1. 中國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風險。一直以來,我國M2增速處在高位,宏觀流動性比較充裕,中國商業銀行體系流動性較為充足。從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來看,我國商業銀行2008年第四季度~2015年第二季度,整體流動性風險處于穩定水平上。流動性比例總體保持在40%以上,遠高于25%的監管標準,但其波動也較為明顯。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第四季度流動性比例出現了較大的降幅。2009年~2011年,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形勢向好,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保持穩定水平。自2012年起,隨著經濟增長減緩,流動性比例有所上升,但在2013第三季度,受“錢荒”事件的影響,流動性比例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前四年的平均水平,整體流動性風險處于可控范圍。2014年,央行兩次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非對稱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利率水平保持在相對低位,2013年第四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處于上升趨勢,流動性風險下降。

總體上看,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比總體寬裕,但是流動性風險依然存在于商業銀行體系當中。Drehmann和Nikolaou(2009)等學者的研究認為流動性會突然枯竭,流動性風險會突然加大,因而單純的保證總量充裕無法真正消除流動性風險。

2. 商業銀行面臨的市場流動性風險。資產方的市場流動性風險主要存在于資產結構和資產期限上,傳統的敞口分析通常會忽略結構上的變化與不同,當市場流動性出現超預期的惡化和枯竭時,銀行的資產會更難在金融市場上變現,使得銀行資產流行性迅速下降。

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構成主要有凈貸款、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同業資產、債券投資等。從流動性來分,商業銀行資產可以分為流動性資產和非流動性資產?,F金、超額準備金、短期同業資產、可交易的證券和短期貸款等都屬于流動性資產。中長期貸款、法定存款準備金等屬于非流動性資產。不同性質的資產面臨著不同的市場流動性風險。貸款是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在商業銀行資產結構中占比最多的是凈貸款。貸款的流動性較差,潛在的市場流動性風險較高,2009年~2014年,商業銀行凈貸款增速一直呈下降趨勢,表明商業銀行一直在控制市場流動性風險較高的貸款項目的增速。商業銀行的凈貸款增速從2009年的38%降到2014年的12%,體現出金融危機之后我國商業銀行不斷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變化比較大的還有同業資產。2010年同業資產縮水嚴重,主要在于央行多次上調準備金率,造成同業拆借資金緊張。同業拆借利率受市場影響比較明顯,波動比較頻繁,若發生流動性危機,商業銀行就會難以在同業市場進行借款,給同業拆借市場帶來流動性風險。政府債券在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中占比較小,主要是因為其盈利性較差,但其良好的流動性和無風險特征受到商業銀行青睞,因而商業銀行需要在盈利性和流動性上進行權衡,因此商業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券一直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從商業銀行總體資產結構看,流動資產中的現金和存放中央款項是呈現增加趨勢,同業拆借市場中的流動性從資產方看保持平穩態勢,因而商業銀行的市場流動性風險較小。

3. 商業銀行負債端面臨的融資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的負債方通常作為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是融資流動性的直接體現,因而對于流動性風險管理來說,商業銀行的負債端顯現的融資流動性風險可能更為重要。

我國商業銀行負債方的主要構成有存款,短期借款和商業銀行發行的債券等。商業銀行資產方的債權是商業銀行負債端的債務。從融資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區分潛在的流動性風險的來源。存款是商業銀行最穩定和最有效的資金來源,是其融資流動性的保障。從2010年起,商業銀行出于經營成本的考慮也逐漸的增加短期借款的持有數量。短期借款的增加減少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增加了短期的融資流動性,但惡化了期限錯配問題,長遠來看不利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長期資金的增加有利于商業銀行降低融資流動性風險,長期債券和中長期存款都是商業銀行不可或缺的穩定資金來源。盡管會增加商業銀行成本,但對于商業銀行減少融資流動性風險,減少擠兌發生的可能性,都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近些年長期資金的不斷增加,為商業銀行防范流動性風險提供了資金保障。

通過分析市場流動性風險和融資流動性風險可知,融資流動性風險較市場流動性風險暴露充分,融資流動性風險要大;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較為合理,面臨的市場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風險較低;中小銀行過于依賴同業拆借市場,融資流動性風險要大于大型商業銀行。

三、 經濟新常態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構成的挑戰

經濟新常態特征的主要特征是經濟下行,但金融環境復雜化,利率市場化等制度的變化也都是新常態的主要特征(張曉晶,2015)。新常態導致的新變化會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測算、評估、管理等帶來一系列挑戰,因此,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加強關注是新常態的要求。

1. 宏觀經濟下行增加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不確定性。余斌、吳振宇(2014)總結經濟新常態特征時認為經濟下行并趨于穩定是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征。宏觀經濟下行的時候,信用違約逐漸增多,銀行壞賬增多,部分銀行開始惜貸,從而使得流動性需求越來越多,但此時流動性供給不斷減少。Minsky(2008)、Davidson(2002)、BCBS (2008,2010)和Nikolaou(2009)都論述了宏觀經濟對流動性的影響。對于大型國有銀行來說,流動性風險管理背后有國家信用的隱形擔保,所以會助長此類銀行過于追求利潤而忽略了風險的存在。中國宏觀經濟增長率近些年來持續下降,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構成了挑戰。宏觀經濟下行會使得其他風險轉化成為流動性風險。Drig?觍和Socol(2009)認為金融機構面臨的經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會使得商業銀行的經營面臨更大的風險。外部環境對銀行的負面影響在增大。潘敏和張依茹(2012)通過構建動態面板模型證明了這個觀點。

流動性風險具有自我強化的特點,在經濟下行時尤為明顯。在銀行業出現危機之時,流動性風險往往會給予銀行最致命一擊。宏觀經濟環境變差會導致資本外逃,加劇資金流動的波動。商業銀行在面臨資本外逃時往往無計可施,而資本外逃也會引發“羊群效應”?!鞍土帚y行事件”和“雷曼兄弟”倒閉說明了忽視流動性風險后果是嚴重的。

2. 金融環境變化使得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復雜化。金融脫媒導致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受到沖擊,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融資成本;資產證券化在為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也積聚著風險;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速了流動性風險的暴露,也加速了系統性風險的傳染速度。金融危機以來的金融環境復雜化使得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復雜化。

經濟新常態下的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構成了新的挑戰,在經濟形勢較好的時候,資產證券化的資產可能不會出現問題,但過度膨脹的同時在不斷積聚風險。商業銀行的資產證券化的資產存在著價值減少的情況,如果貸款出現違約或者展期,則意味著商業銀行目前持有的尚未資產證券化的非流動資產不再受市場歡迎,變得難以繼續資產證券化,銀行的流動性難以為繼。對于金融市場上的資產證券化的資產來說,如果價格波動過于激烈,尤其是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證券化資產就會被拋售。市場流動性因此出現萎縮,甚至枯竭。商業銀行在資產證券化市場上也參與了交易,市場流動性出現的風險會傳導到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導致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其中的機理在于,拋售行為使得資產價格下浮更快,價格持續下跌會加劇資產拋售,形成惡性循環。

四、 結論

商業銀行流動性總體充裕,但資產端和負債端分別存在潛在的市場流動性風險和融資流動性風險。從市場流動性風險看,大型商業銀行由于盈利渠道廣,抗風險能力強的特點,擁有較多的優質資產;中小銀行盈利渠道少,因而同業存放較多,但保持了靈活性。從融資流動性風險看,大型商業銀行持有較多的穩定的資金,并且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中小銀行融資更多的是通過同業拆借的方式,在金融環境復雜化和金融脫媒加速的今天,中小銀行面臨更多的融資流動性風險。宏觀經濟下行、資產證券化和利率市場化的發展都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在我國經濟處在新常態的發展階段中,央行和監管部門在流動性風險監管時應重點關注:(1)宏觀經濟波動的時候,流動性風險極易由利率風險、信貸風險、市場風險轉變而來,因為信貸市場、利率市場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防范流動性風險的同時,需要同時防范利率風險、信貸風險等風險。(2)流動性風險具有資產負債結構特征,同時流動性風險也會根據宏觀經濟波動和流動性變化而變化,因而仔細分析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的結構變化,區別發現潛在的流動性風險,及時的補充商業銀行的流動性。(3)資產證券化和利率市場化的發展會促使金融創新,金融創新要在合理的監管范圍內進行。監管部門應對有關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金融創新進行動態監管,以便及時做出對策,防止流動性突然枯竭,誘發流動性危機。

參考文獻:

[1] 李揚,張曉晶.“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邏輯與前景[J].經濟研究,2015,(5):4-19.

[2] 廖岷.從全球金融危機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性[J].西部金融,2009,(1):33-35.

[3] 劉志洋,宋玉穎.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與系統性風險貢獻度[J].南開經濟研究,2015,(1):131-143.

[4] 孫清,陳靖元.基于引力模型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J].經濟問題,2011,(6):82-85.

[5] 張曉晶.試論中國宏觀調控新常態[J].經濟學動態,2015,(4):12-22.

[6] 余斌,吳振宇.中國經濟新常態與宏觀調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11):17-25.

[7] 潘敏,張依茹.宏觀經濟波動下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研究——基于股權結構異質性的視角[J].財貿經濟,2012,(10):57-65.

[8] 張超英.對金融資產證券化經濟學意義的再認識[J].財貿經濟,2002,(11):17-20.

[9] 劉琪林,李富有.資產證券化與銀行資產流動性、盈利水平及風險水平[J].金融論壇,2013,(5):35-44.

[10] 黃小軍.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及其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J].銀行家,2014,(12):86-91.

[11] Aaron M, Armstrong J, Zelmer M.An Overview of Risk Management at Canadian Banks[J].Bank of Canada Financial System Review,2007,10(1):39-47.

[12] Acharya V, Naqvi H.The seeds of a crisis: A theory of bank liquidity and risk taking over the business cycl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106(2):349-36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日本量化寬松政策溢出效應與東亞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協調研究”(項目號:13BGJ042)。

作者簡介:張運龍(1983-),男,漢族,湖南省常德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政策;高磊(1985-),男,漢族,河北省滄州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貨幣經濟學;許爭(1987-),女,滿族,河北省承德市人,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商業銀行;曾昭旭(1986-),男,漢族,海南省東方市人,就職于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業務總部,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風險管理。

收稿日期:2017-01-18。

猜你喜歡
經濟新常態商業銀行
2020中國商業銀行競爭里評價獲獎名單
2019年農商行競爭力評價報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國內上市商業銀行績效評
基于因子分析法國內上市商業銀行績效評
2018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結果
2016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陪名表
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城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策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