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學研究

2017-03-11 20:24喻四銀
中學課程資源 2017年2期
關鍵詞:有效教學初中物理

喻四銀

摘 要:浮力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比較感興趣但又最難的一部分,研究該部分的有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圖示解釋學生原有概念,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組織小制作活動等方式來促進浮力部分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 浮力部分 有效教學

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是初中整個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初中階段物理學習的重點、難點和興趣點。從整體上看,該部分的知識點具有抽象性強、綜合性強和運用廣等特點,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很多學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新課程改革以后,浮力部分仍是教學大綱中的教學重點,研究浮力部分的有效教學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定性和現實意義。

一、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教學大綱要求

1.教學目標方面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了解浮力的概念,能夠指出浮力的方向,并能利用相應的工具來測試浮力大小,分析影響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的因素。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能力,并能掌握控制變量等方法,以對相關問題進行推理分析。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合作交流能力,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2.教學方法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利用實驗法輔助教學以外,每節課還要貫穿一兩種常見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在講授過程中應盡量使用隱性教育的方式,讓學生體會解題的過程,最后再提出相應方法的名詞。

3.課程標準方面

初中物理浮力部分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來開展教學,還要將學科教學、社會發展與學生需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信息的收集能力、問題的分析能力、問題的提出與信息的處理等能力。在學習內容方面做了詳細的劃分,對學生要了解、描述、說明、解釋等部分的內容做出了更為具體的編排。

二、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學的標準

首先,從學生角度來看,有效的物理教學要體現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僅要讓學生學,還要教會學生正確而高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大腦知識體系的構建,促進對原有知識的正向遷移。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當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而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其次,從課堂管理角度來看,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管理課堂。對于該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不穩定,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課堂管理來加以引導。最后,從教學角度來看,教師要把握學生的特點,靈活調整教學。對于該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認識事物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認知規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將物理知識的規律與他們的認知規律保持一致,逐漸滲入教學中,從而實現有效的物理教學。

三、阻礙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學的因素

1.生活理念的影響

初中學生首次接觸物理知識,由于在他們頭腦中沒有相關的概念,常習慣于用生活中的一些理念來替代教材上的相關概念,從而影響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例如,學生看到鐵塊沉入水中而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就會認為“輕的物體能夠受到水的浮力而漂浮,重的物體就不行”;他們看到輪船在大海中行使,而在小河中卻看不到,就會認為“水多的地方浮力就大,水少的地方浮力就小”,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正確認知。

2.思維定式的影響

思維定式是人們通過長期的嘗試而形成的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積極的思維定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解決問題,而消極的思維定式則會嚴重阻礙學生知識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將小球A分別放在濃鹽水和清水中,待小球靜止后發現,小球在濃鹽水中會漂浮在水面上,而在清水中則會沉入水底,那么,這個小球兩次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學生容易受阿基米德原理解題訓練的影響,利用ρ液和V排的關系來討論,其實只需通過物體的沉浮就可以判斷出所受浮力的大小。

3.相似知識的相互干擾

物理知識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尤其是概念之間會相互干擾,容易混淆。例如,在學習“液體的壓強”時,學生的原有知識是:液體壓強會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學習“浮力”時,也會誤認為“物體所處的液體中的位置越深浮力就越大”,將ρ液和ρ物,V排和V物的概念混淆。

4.教學方法的選取

受教學實踐的影響,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取得好的成績,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因此,在教學上更加重視學生解題技巧的訓練。由于缺乏過程的分析和物理知識規律的探究,當學生遇到新問題時就會感覺無從下手,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多數學生都通過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來推導分析,再機械記憶,并不能真正地理解。

5.感性認識不足

物理概念是抽象的,但它源于客觀現實,掌握充分的感性材料是學好物理知識的基礎。如果僅僅強調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很難將它們與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會阻礙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不利于物理規律的掌握。例如,船從大海駛入大江,它的船身會有什么變化?關于這一問題,都是通過理論來分析的,學生沒有看到相關的現象,理解起來就有一定難度。

四、初中物理浮力部分有效教學策略

1.利用圖示解釋學生原有概念

在學習“浮力”部分內容時,學生一些原有的理念會與新的知識產生沖突,影響新知識的學習。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直接否定他們的想法,而可利用圖示,將原來的知識與現在的知識進行規劃分析,讓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改造,以建立新的圖示,從而提高物理學習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發放問卷等形式來了解學生的錯誤觀念,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措施。

2.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并不強,僅僅依靠抽象的語言邏輯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選擇貼近生活的實例,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學生認知,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經歷了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后,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在“浮力”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可利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將科學的方法滲透給學生,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情景創設是進行探究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創設的情景要有針對性和趣味性,能夠聯系實際又有時代氣息,以激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欲望。例如,在浮力概念的引入部分,很多教師都通過觀看圖片、分析問題來引出浮力的概念,而學生只是跟著教師的節奏被動地聽講。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做出以下調整:播放一段動畫片,片中的小孩正在玩皮球,但皮球掉入了樹洞中,小孩胳膊太短,夠不到。在沒有工具的前提下,旁邊正好有一個水龍頭,大家想一想該如何幫助他將皮球拿出來?這時學生會回答:“往樹洞里灌水,讓球浮起來?!苯處熇^續追問:“皮球為什么能夠浮起來?大家還見過什么能夠浮起來嗎?”這就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回答了。之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鐵球掉入樹洞中,采用相同的方法,它會浮起來嗎?它是否也受到了水的浮力?”這樣,通過孩童時期的故事,提出遞進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從而有效地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3.組織小制作活動

根據所學知識組織學生在課下制作相應的作品,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如引導學生制作浮沉子、密度計、潛水艇等。

參考文獻:

[1]陳剛,舒興隆.新編物理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易其順,蔣志年.物理學科中“浮力”實驗教學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6(12).

猜你喜歡
有效教學初中物理
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
走進農村課堂 實施有效教學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談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藝術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