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2017-03-11 20:25鄧鳳想
中學課程資源 2017年2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歷史教學實踐

鄧鳳想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基本要求。但在當今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卻常常被忽視,存在著一些問題:學校和教師在思想上不重視;教師教學能力存在不足;社會和家庭支持不夠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使學校和教師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應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最后要爭取家庭、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理解,多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只有這樣,才能使“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落到實處。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高中歷史 教學實踐

生活化教學是國家推行的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內容。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最新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也指出:在內容選擇上,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但在具體的歷史教學實踐中,生活化教學卻成了一線教師最容易忽視的要求。我結合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對生活化教學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提出幾點思考。

一、生活化教學實施的必要性和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1.必要性

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理念。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方式?!苯裉?,生活化教學也應該是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所必須遵守的準則。首先,教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具有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果教育過于注重教材,忽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那么,我們教出來的學生勢必會高分低能,最終被社會所淘汰。其次,生活化教學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育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積極性,被動地在教師的逼迫下自主學習,效果非常不好。如果能把學習和生活密切結合起來,學生自然會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更主動地去學習。

2.在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生活化教學非常重要,但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卻被廣大教師所忽視。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在思想上不夠重視。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絕大多數學校仍是以高考為主要目標,因此以課本為主仍是大多數學校的首選。其次,教師在知識儲備、教學能力上存在不足。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應對教材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同時對時事熱點和生活環境有充分了解,這樣才能恰到好處地將所講知識與生活現象聯系起來。同時,教師在語言表達上也應生動有趣,要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情境。最后,家長與社會配合不足。生活化教學往往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到社會上去尋找與教材有關的素材。但很多家長認為,學生這樣做是不務正業,會影響學習。所以,想要取得家長的同意和支持往往非常困難。并且社會上有很多場所如紀念館、博物館也不太支持學生參觀。

二、現階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推行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可行性方法

1.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一線推行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感覺最難的就是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大多數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是啟而不發,即使教師安排了討論,也往往是為了討論而討論,流于形式。這是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對教材知識往往是一知半解,同時也覺得教材內容離自己的生活非常遙遠,缺乏興趣。而將生活化教學引入課堂,能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將新課改落到實處。例如,我在講岳麓版必修Ⅱ第二十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時,將深圳的昨天、今天與我所在城市撫順的昨天、今天進行對比,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撫順沒有成為特區?”“深圳成為特區的優勢是什么?”“如果撫順被劃為特區會怎么樣?”將枯燥的教學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課堂教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

歷史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但在很多歷史課堂上,教師只是機械地講解教材上的知識,使課堂枯燥乏味。將生活化教學與歷史課堂結合起來,則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但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對教材知識要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其次,教師還應提高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F在新課改往往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認為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就是全讓學生講,教師少講甚至不講。于是我們會看到,在很多公開課上,教師只講五分鐘。很多學校甚至出臺了“教師講課不能超過多長時間”這種奇葩的規定。歷史學科有它自己的特性,如故事性、邏輯性、理論性等,教師要用精彩的語言來調動學生、引導學生,如采用通俗化、幽默化、現代化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在百家講壇上,學者易中天先生,運用幽默化、現代化的語言講三國,引起了全國的歷史熱。我們歷史教師也可以借鑒,讓我們的歷史課堂更生動、更有趣。

3.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創設情境是新課改推行的一種重要的講課方式。將生活化教學和創設情境結合起來,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講岳麓版必修Ⅲ第一課《孔子和老子》時,將“穿越”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與課堂結合起來。在設計情境時,假設學生穿越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那么,在衣著、飲食、上學、求職等方面會遇到怎樣的情況?安排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圖書館等查找相關資料,使枯燥的思想史變得生動有趣,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4.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

當今,網絡已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網絡上的各種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我們現在的學生都是伴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他們對網絡非常熟悉,接受度也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如制作微課,安排學生課前查找與本課相關的資料,課后用網絡進行積極反饋,讓學生感受到網絡技術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產生非常強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把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

5.爭取家庭、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和理解

學校應通過家長大會、網絡通信等形式向家長說明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同時,與博物館、圖書館等社會機構加強聯系,讓學生真正走向社會,接受社會這個大學校的教育,提高生活能力。

6.多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知識用到具體的社會生活當中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將學習和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如組織學生參觀著名的歷史景點、開展歷史類的征文等。對于一些重大時事如亞太經合會議、亞投行設立、兩帶一路的開通等問題,可組織學生召開座談會,體會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三、結語

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實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有著重要意義,對于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效果有著重要作用。雖然現階段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如能堅持下去,必將對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波.談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生活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2).

[2]樊磊.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5).

[3]趙彥芳.淺析新課標下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3(17).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高中歷史教學實踐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