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數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7-03-18 22:50李振生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數學教學高中數學

李振生

摘 要: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科教學不僅要完成基本的知識傳授任務,還要發揮其更多的功能,以達到培養學生多方面素質的目的。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學科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高中數學;心理健康教育;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39

當前,高中生受社會不良因素的消極影響,他們的心理極易受到沖擊,面臨著很多的挫折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對他們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利用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一、借助數學中的文化因素陶冶學生性情

數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數學的發展伴隨著源遠流長的數學文化,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師在備課中可以有意地收集一些有關數學的歷史故事,一些重大發現的典故,或者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等。在這些資料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努力的重要價值,啟發學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沒有過不去的阻礙,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很多的數學家,他們身殘志堅,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鉆研數學知識,百折不撓,這本身就給了學生努力奮進的精神力量。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歐拉,他在失明之后,憑著對數學的強烈興趣和頑強的意志,在數學上做出來大量重要的研究突破,還陸續出版了400多篇論文和多部專著。這是一種偉大的精神,來自于興趣,來自于使命感,來自于對實現人生價值的強烈愿望。

二、挖掘學科中的德育因子,開展德育教育

心理學研究發現,很多心理和異常行為問題的出現跟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有著很大的關系。一個學生對祖國、對政府、對家人失去信心,就容易表現出極度的自私自利、虛無和冷漠的態度。我們知道,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只有在集體中,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孤單,才會感到歸屬感,其它的社會需要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因此,我們可以從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開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首先,教師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把自己良好的心態展現給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上,教師要精于專業,把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也才能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把兢兢業業的精神運用到學習上。相反,如果教師對于一些數學知識沒有做到非常精通,在學生請教的時候,教師對知識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獨到的見解,便會影響到學生對教師和對學業的態度。其次,雖然數學這門學科抽象性強,但其中有很多等待挖掘的教育因素。例如,愛國主義的教育資源,能夠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數學課中很多的知識點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展開,讓學生受到德育的熏陶,且這種熏陶是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自然更好。尤其在當前這個數學知識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大背景下,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數學,實現自己內心的抱負,造福于社會和人民,也離不開數學。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為了美好的未來孜孜以求,奮發圖強。

三、糾正學生異常心理行為

有些高中生會有一些異常的心理行為表現,如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看課外書,甚至睡覺,還有的學生考試時候作弊,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負責任的態度。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學生身上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單獨與個別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其行為背后的原因所在,幫助他們主動去解決問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如果之前的基礎沒打好,很可能會在之后的學習中遇到問題就退縮,認為是自己的智力不行,便放棄努力,消極懈怠。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幫助其識別原因,把以前落下的課程補回來,逐漸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慢慢地,他們的成績就會提高上來。

四、通過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課堂的學習氣氛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課堂氣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情感和注意力。我們要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讓學生在一種開心的氛圍下學習新知識,同時培養良好的心態。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教師。只要教師的心態積極,對各位學生平等相待,營造出一種鼓勵、互幫互助的局面,學生自然會受到這種正能量的影響,提高突破困難的勇氣。

有的教師不注意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使得課堂死氣沉沉,很多學生也因為討厭這種氣氛,而對數學提不起興趣。更可怕的是,這種消極氣氛會較長時間地影響學生的心情,甚至波及到旁人。從現實情況看來,課堂氣氛差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有時教學過于嚴厲,出現過譏諷學生的錯誤,而學生本性是積極的,追求進步的,一次受挫的心理因素很可能導致他們怕出差錯,而不敢于回答問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積極思維的習慣。 所以,教師一定要多內省,注意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五、及時發現并消除學生在學習方面表現出的憂慮情緒

在應試教育重壓之下,很多學校的課業任務繁重,這使得學生的心理承受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高三學生,其產生焦慮異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有些學生更是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不注意休息,導致身心疲憊不堪,情緒波動大,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這種過度焦慮會讓學生產生不自信,由此帶來考試怯場,從而影響考試的正常發揮。所以,教師要關心學生,幫助他們消除憂慮情緒。

總之,我們可以利用好數學課堂教學,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設計安排好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自信心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取得學習的成功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何元慶,馮娟.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途徑[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10):773~774.

[2] 李瑞久.高中數學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才智,2009(27):

136.

[責任編輯 馮紅偉]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數學教學高中數學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