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海南旅游生態補償研究

2017-04-08 09:46李昭彭文靜
商場現代化 2017年5期
關鍵詞:海南可持續發展

李昭 彭文靜

摘 要:旅游生態補償是實現旅游地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旅游者是構建旅游生態補償機制的重要主體。通過對海南游客的調查研究發現,生態環境是對海南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要素,而海南游客對旅游生態補償的內涵、方式、支付意愿都處于較低水平,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環保和生態補償知識是提高游客參與可持續旅游發展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游客支付意愿;海南;旅游生態補償;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收入的提高,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不斷增多。旅游由于其獨有的文化特性和休閑功能,能夠幫助人們消解日常生活所帶來的疲乏與壓力,亦是增長見聞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逐漸成為現代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伴隨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研究。盡管旅游業一直被譽為“無煙產業”和“朝陽產業”,但事實上由于旅游開發和旅游活動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與生態損害并不鮮見。故旅游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亦成為當代的重要研究課題。生態旅游是實現可持續旅游的重要方式,旅游生態補償是平衡旅游目的地利益相關者、保護旅游地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有關旅游生態補償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集中于對概念的辨析和補償機制的構建,對旅游生態補償中的生態損失計量、利益相關者權責、評價體系等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李青,王晶,2015)。相比于當地居民,游客是旅游活動中更大的受益者(張冰,申韓麗,王朋薇,賈競波,2013)。從游客的角度進行研究,是旅游生態補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本文運用條件評價法(CVM),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海南旅游者的補償意愿(WTP)進行研究,以期為海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也為海南旅游生態補償機制的構建與創新研究奠定基礎。

二、問卷設計與實施

1.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調研的內容由四部分構成:第一部分,被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資料,包括居住地、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6個因素;第二部分,被調查對象的旅游行為特征,包括年均出游次數、旅游偏好、停留天數、旅游消費、旅游滿意度等5個因素;第三部分,被調查對象的旅游生態補償認知,包括對生態保護的態度、對生態保護責任的認知、對生態威脅的認知、對旅游者行為的認知、對生態補償的認知、對生補償方式的認知等;第四部分,被調查者的旅游生態補償意愿,包括補償意愿與補償額度意愿兩個維度。問卷主體部分主要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的形式,對“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個選項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有關旅游偏好、生態保護責任、生態威脅因素、生態補償方式等問題,采用多項選擇的設置。

2.調查實施

本次問卷調研采用便利抽樣和滾雪球抽樣的方式進行,抽樣地點選擇了???、三亞、五指山等三個地區的旅游景區,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3份,問卷回收率94.33%,其中有效問卷260份,問卷有效率86.67%。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人口統計特征分析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受訪者為123人,占47.31%,女性受訪者為137人,占52.69%,男女比例分布較為平均。此次受訪者來自29個省市,年齡以24歲及以下(45.33%)、25歲-35歲(35.38%)、36歲-45歲(10%)為主,受教育程度以本科(68.85%)、??萍案呗殻?2.69%)、碩士及以上(11.92%)為主,職業以學生(40.38%)、企事業單位人員(21.92%)、自由職業者(10%)、其他(10.77%)為主。在收入水平方面,3000元及以下水平的占45.38%,3001元-5000元水平的占23.85%,5001元-7000元水平的占8.46%,7001元-10000元水平的占10%,10000元以上的占12.31%。

2.旅游行為特征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受訪者平均年出游次數為2.22次,眾數為2,即大部分受訪者的年出游次數為2次(占39.8%)。在海南旅游的停留天數方面,平均停留天數為5.12天,眾數為6,即大部分受訪者的停留天數為6天。在對海南旅游的總體滿意度方面,平均得分為3.46分,表明受訪者的總體滿意水平較好;眾數為4,表明大部分受訪者的旅游滿意程度較高。

在旅游吸引力因素方面,受訪者認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由高至低排序為:優質的海水、沙灘(79.62%)、潔凈的空氣(74.23%)、宜人的氣候(64.23%)、知名旅游風景區(26.92%)、當地特色美食(22.31%)、離島免稅購物(17.69%)、獨特的黎苗文化(16.15%)、其他(3.46%)。

在旅游景點類型的偏好方面,受訪者最偏愛的景區類型由高至低排序為:海灣(75.38%)、島嶼(60%)、森林景觀(45%)、自然與人文景觀(40%)、溫泉(34.62%)、人文建筑(13.46%)、其他(2.69%)。

在旅游消費方面,61.54%的受訪者消費支出在3001元以上,11.92%的受訪者消費支出在2501元-3000元的水平,6.54%的受訪者消費支出在2001元-2500元的水平,9.23%的受訪者消費支出在1501元-2000元的水平,僅1.92%的受訪者消費水平在500元以下。

3.旅游生態補償認知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受訪者對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會對海南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平均得分為3.43分,中位數和眾數都為4,即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認可旅游活動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在“海南應加強環境保護的力度”這一選項上,受訪者的平均得分為4.46分,中位數和眾數都為5,即受訪者對于海南加強環境保護力度的認可程度高度一致;在對旅游生態補償的了解程度方面,受訪者的平均得分為2.47,中位數和眾數都為2,即受訪者對旅游生態補償的認知程度較低;在對“海南有必要實施旅游生態補償”這一選項上,受訪者的平均得分為4,中位數和眾數都為4,即受訪者對實施旅游生態補償的支持程度較高。

在“海南旅游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來源”感知這一問題上,78.08%的受訪者認為來自旅游者的不文明行為,77.69%的受訪者認為來自政府在監管和治理措施方面的欠缺,74.23%的受訪者認為來自旅游資源的不合理開發,61.54%的受訪者認為來自旅游目的地對旅游者的過量接待,58.85%的受訪者認為來自企業經營中造成的直接污染,43.08%的受訪者認為來自各類旅游設施本身的不環保性。

在“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破壞”這一問題的認知上,90%的受訪者認為可能造成垃圾污染,58.08%的受訪者認為可能造成水污染,40.38%的受訪者認為可能造成土壤植被的破壞,31.54%的受訪者認為可能造成空氣污染,28.85%的受訪者認為可能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威脅,還有2.69%的受訪者認為旅游活動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任何破壞。

在“海南旅游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承擔者”這一問題的認知上,91.15%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肩負更多的責任,80.77%的受訪者認為旅游企業應該承擔責任,73.64%的受訪者認為旅游者自身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59.23%的受訪者認為本地居民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48.08%的受訪者認為社會團隊也不能例外。

在“旅游生態補償方式”這一問題的認知上,92.69%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撥款是最主要的方式,76.54%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從旅游企業的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補償資金,40.38%的受訪者認為旅游者應該交納一定的費用,32.31%的受訪者認為可以采用社會捐贈的方式。

4.旅游生態補償支付意愿分析

對游客旅游生態補償支付意愿的分析包括是否愿意支付和愿意支付額度與不愿意支付原因。在是否愿意支付這一選項上,55.77%的受訪者表示愿意支付,44.23%的受訪者表示不愿意支付。

首先來看人均支付意愿即人均WTP的測算,本文采用三種方法來求得人均WTP,即:

(1)按支付意愿權重比例計算,得出人均WTP為55.40元/次;

(2)按WTP>0時的中位數計算,得出人均WTP為55.77元/次;

(3)按WTP>0時的平均數計算,得出人均WTP為30.92元/次。

綜合三種計算方法所得的支付意愿平均值可獲得游客對海南省旅游生態補償最終支付意愿約為E(WTP)=47.36元/次。

其次,關于生態補償費用的使用途徑:在愿意支付生態補償費用的受訪者樣本中,79.31%的受訪者希望該項資金可用作垃圾處理與回收方面,69.66%的受訪者希望可用于水資源的保護,43.45%的受訪者希望可用來提高各類旅游設施的環保性,40.69%的受訪者希望可用于環境保護宣傳與教育,40%的受訪者希望可用于土壤植被的恢復,29.66%的受訪者希望可用于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

在詢問不愿意支付旅游生態補償費用的受訪者其原因時,60.87%的受訪者表示對補償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存在疑慮,44.35%的受訪者認為該項工作應完全由政府來承擔而非讓游客買單,40%的受訪者認為由于自身收入水平過低而不愿意支付該部分費用,5.22%的受訪者表示對旅游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無參與興趣。

四、結論與討論

從上述分析結果可得出如下結論:

1.海南的生態環境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力要素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由海水、沙灘、空氣、氣候、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共同構成的生態環境對游客產生的吸引力最大。在旅游資源類型中,以海灣、島嶼、森林、溫泉等為代表的自然旅游資源最受游客歡迎。這與海南生態立省的發展目標相一致,亦表明海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仰賴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

2.游客對旅游生態補償內涵的認知意識較差

在詢問游客對旅游生態補償的認知程度時,40%的受訪者表示出對此不了解,12.31%的受訪者表示對此完全不了解。旅游生態補償是實現旅游目的地公平和可持續旅游發展的重要手段,而旅游者作為利益相關者的一方對此知之甚少,顯然不利益生態補償機制的構建。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代表游客缺乏生態保護意識。恰恰相反,從調查結果來看樣本群體所代表的生態保護意識和參與意愿是比較高的。這證明旅游生態補償作為調節旅游地生態與利益平衡的方式,還不為人們所熟知,應加大這方面的知識普及與宣傳教育。

3.游客對旅游生態補償方式的認知程度較單一

生態補償機制的構建需要政府、企業、社區、旅游者、社會團地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而目前絕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政府應該是承擔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角,政府撥款應該是最主要的生態補償方式。實際上生態補償機制的資金來源應該是多樣化的,補償方式和補償標準應通過科學的測算后進行確定。但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認可游客進行的旅游活動會給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故還應加旅游者對環境保護責任的認知。

4.游客對旅游生態補償的支付意愿較低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群體對海南旅游生態補償的支付意愿比例僅為55.77%,遠低于國內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楊主泉,2015)。究其原因,與游客對旅游生態補償的低認知度有直接關系。其中關于旅游生態補償的內涵、補償方式的確定、補償資金的使用途徑等是游客認知較少的幾個方面。

從游客支付意愿的角度進行研究是構建科學系統的旅游生態補償機制的重要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僅僅只是旅游生態補償的一個方面,游客也只是利益相關者的主體之一。要構建和完善海南的旅游生態補償機制,還需從政府、企業、社區等多角度進行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青,王晶.近20年來國內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2015年第32期.

[2]張冰,申韓麗,王朋薇,賈競波.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旅游生態補償支付意愿分析[J].林業資源管理,2013年2月.

[3]楊主泉.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旅游生態補償研究--以桂林市陽朔縣為例[J].學術論壇,2015年5月.

作者簡介:李昭,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費者行為;彭文靜,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態旅游

猜你喜歡
海南可持續發展
2022年“爭做新時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單
海南書香節 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
禮物
59國免簽游海南
熱帶寶島海南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