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農業創新之新勢能分析

2017-04-29 12:31王芳芳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農業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農業發展涌現出很多新的機遇和創新點,本文從“互聯網+農業”的生產前、生產中 、生產后的各個環節來探析農業發展機遇和創新,以期對我國農業現代化有所啟示。同時,本文也對農業互聯網生態構建做了些思考分析。

關鍵詞:農業 互聯網+ 生態

一、引言

中國歷來屬于農業大國,農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國正處在“互聯網+”時代,而在“互聯網+農業”的進程化過程中,農業發展依然充滿挑戰。目前農業生產中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農業家庭處于人工化種植、生產作業模式,規模不大且效率低下;也有一部分農業企業處于工業化階段,利用先進的機器設備進行大規模的種植生產。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業與互聯網開始了融合的過程,相對優先進行的是農副產品的互聯網化,但這只是“互聯網+農業”的初級階段,只是拓寬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在農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進程中,依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二、“互聯網+農業”應深入整個農業產業鏈

“互聯網+農業”的真正價值在于深入農業的整個產業鏈,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再到銷售,互聯網在融入每個環節后都會釋放出相當大的效用。

1.“互聯網+”農業的生產前融合應用?;ヂ摼W的本質是連接,連接后所產生的效應是互聯網的價值所在。農業主要解決的是人類的飲食需求,食則求安,消費者在食用某一農產品時,首先考慮的是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同時重視農產品的食用價值。那么,在農產品的生產前,互聯網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供需模式,在DT(Data technology)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的生產和供應以消費者需求為前提。那么如何獲取需求,使產與銷能夠有限的結合起來呢?筆者認為一方面農業或農產品生產方可與大型的農產品銷售方結合起來,雙方達成戰略聯盟,以大型農產品銷售方的銷售數據為基礎,明晰各個農產品的需求狀況和銷售狀況,而后有針對性的進行生產和供應。另一方面,我們知道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和農產品的消費體驗越來越看中,產品的定制化成為一個趨勢,那么農業土地是否可以進行私人化定制?如此即可實現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有效對接,以城市家庭的需求為基礎,讓農村家庭有針對性的進行生產和種植,農村家庭則實現產有所銷,城市家庭則可在周末或節假日到農村家庭進行考察、體驗或者游玩,一舉多得。

2.“互聯網+農業”的生產中融合應用。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管理數據化、智能化是“互聯網+農業”的一個大勢。一方面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確保其施肥、澆灌、施加農藥等環節的流程化、數據化,每個物種根據其土地特征、成長特征等數據進行定制化的生產作業,即在農技環節的互聯網化、數據化,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生產管理。例如目前專注于“互聯網+農技服務”的有農管家、農醫生等等。農管家把傳統的農業技術服務與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將先進的農技課程整合APP,并提供農業金融、農資團購等服務;農醫生整合了農技專家、植保專家等在線免費、快速解決農民種植過程中的各類難題。另一方面,在生產過程中可充分利用目前的物聯網技術,以物聯網技術實時傳遞并獲取農作物生長或養殖過程中的各項監控指標,例如溫度、采光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各農作物的生物狀況等,并可將部分數據公布,以科學、開放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當然,在農業領域要想有規?;?、綠色化的發展,金融后盾的支持尤為重要。特別是現在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更需要金融資本的大力支持。為此,央行發布了《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深入闡明了互聯網與農村金融的關系,鼓勵金融機構服務于農村地區,這方面已有了些許進展。例如,在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方面有三農服務商村村樂、云農寶等;互聯網金融企業螞蟻金服、翼龍貸等。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借助物聯網技術,以大數據為基礎,構建農戶的信用體系。例如大北農的農銀貸借助農信云和農信商城收集用戶的各類電子交易數據,積累用戶大數據資源,從而構建用戶的信用評估體系,而后與光大銀行、廣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由金融機構提供資金,大北農提供客戶及其信用評估,充分把控貸款風險,同時也解決了農戶在生產管理過程中的資金問題!

3.“互聯網+農業”的生產后融合應用。當農產品生產結束后,便會有倉儲、加工、銷售、物流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在這些環節中,倉儲方面可與目前的冷鏈生鮮配送服務機構達成合作,例如順豐優選、京東等。農產品的加工環節需嚴格把控質量關卡。而尤為關鍵的是在農產品加工環節的藝術化和特色化,這是現代消費升級環境下的一大趨勢,也是提高農產品品質的一個有效措施,借此來避免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此外,給每個產品以獨特的藝術或情感屬性,讓特色產品賣出特色價值。

在銷售環節,可成立區域性農產品銷售服務商,整合區域優質農產品,并利用線上平臺的網絡分銷,或線下農產品的分銷渠道進行銷售,對于具有特色屬性的農產品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工具進行分銷,吸引特色人群,傳遞特色價值,打造農產品品牌。另外,在農產品的消費流通環節,可充分利用B2C生鮮電商平臺(例如天貓、京東、本來生活網、易果網、天天果園等)進行銷售。當然也可以利用B2B生鮮電商分銷農產品,以商家需求為基礎,以大規模采購方式提高市場供應效率,這類平臺主要有美菜網、大廚網、有菜等。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構建農業生態大環境

目前正值產業互聯網時代,產業互聯網就是通過互聯網的連接屬性將生產、交易、流通、融資等環節實現連接與融合,并形成以農產品消費為中心的產業生態圈;以互利互惠、共享共贏等生態思維,將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實現互通互融。以“互聯網+農業”變革農業生產價值鏈各個環節。換言之,從農業角度解決“互聯網+生產”、“互聯網+營銷”、“互聯網+供應”、“互聯網+金融”等環節,通過此方式更好的解決農業信息不對稱、農業生產管理及營銷落后問題(即交易鏈條過長、交易效率低下、生產交易安全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則可利用數據化生產管理、智能化電商模式以及產品的數據化升級供應和金融模式,打造多平臺共生的,從生產到供應消費的一體化、全鏈式生態模式。例如,大北農在構建農業生態圈時推出了“管理-交易-金融”的三位一體的生態架構,具體包括農信商城、農信云、農信金融等平臺;農信商城是農業電商和交易平臺、農信云是農業大數據服務中心、農信金融是農業金融服務平臺。在三位一體的生態架構中,大北農利用大數據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通過交易平臺縮短了產業鏈之間的距離,降低了交易流通成本,利用金融體系保障各生產、交易、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金融服務,并在此環節中可實現盈利創收。

構建生態的主要作用是解決中小企業或單個大企業難以解決的系統性服務問題,主要目的是提高用戶的交換量和交換頻率,并提高用戶體驗。在農業領域也一樣,大企業利用已有資源和強有力的連接能力構建生態,小企業或創業公司則抓住生態鏈中的某一功能點,做強、做精,而后融入生態,發揮其獨特價值,提高企業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思二勛.商業生態:新環境下的企業生存法則.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王芳芳(1979.09—)女。河南焦作。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