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學簡論

2017-05-22 20:28湯雁婷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文體學語體體裁

湯雁婷

摘要:文體學是一個外延寬泛、內涵豐富的學科概念[1]。一方面它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前提和理論原則,另一方面它也是文學理論與批評的核心與基點,在文學作品的研究、分析中起著關鍵作用。本文以中國古代文體學為主,輔之以西方文體學相關內容,試圖從體裁、語體、功能三個方面入手,對“文體學”做較為清晰的闡釋。

關鍵詞:文體學;體裁;語體;功能

文體學是一門歷史底蘊深厚的學科,西方的文體學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臘、羅馬的修辭學研究,中國的文體學亦是在《文心雕龍》一書中便形成了較為精深的體系,雖因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使得中西學界對“文體學”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亦有不少共通之處。近年來在學界的關注與推動下,文體學儼然成為新世紀以來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因此,文體學的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方向便成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圍繞文體學中關于體裁、語體、功能的三個角度,試對文體學做一個相對精準的論述。

一、文體體裁

文體,首先是指文章的體裁、體制。體裁是文學的類型,指不同文學的體制規范,是人類長期文學實踐的產物?!拔恼乱泽w制為先”的觀念無論中外都是被反復強調的,體裁將文學作品進行分類,使得文學作品在創作伊始就可確定創作類型,劉勰在《文心雕龍·熔裁》篇中曾言“草創鴻筆,先標三準”而“履端于始,則設情以位體”[2]又被列為“三準”之首,此處“設情以位體”即為根據所述之事,確定主題,選定文體,可見體裁的重要性。然而體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界限性使得其成為劃分文學類型的標準,然其流動性亦是促成新體裁產生的重要因素。

(一)體裁的界限性

體裁是在漫長的文學實踐中產生的,是諸多文學特點凝結而成的產物。不同體裁之間有著嚴格的界限,如若打破了界限,作品便脫離了體裁的規范,成了四不像的怪物,這便是體裁界限性的意義。憑借體裁的界限性,學者針對各類作品進行了不同體裁的劃分,幾乎任何有一定價值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找到它的類,長久以來文人們也都自行遵守著體裁的界限,詩、文、詞、曲等體裁各守其法,不越雷池,使文學有了章法類別,故體裁界限性的存在從一定意義上規范了文學創作。

(二)體裁的流動性

體裁的界限并不是絕對的,在具備界限性的同時體裁還擁有流動性,其流動性表現為體裁會隨著社會、時代等因素的變化而調整變化,不同體裁之間亦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滲透。韓愈曾主張以文為詩,蘇軾亦擅長以詩為詞,他們都打破了體裁的界限,卻吸收各體精華,自成風格。再以古體詩與律詩為例,律詩極講格律,古體詩不講聲律,詩人創作古體詩時為有別于律詩故意違逆律詩章法,使古體詩亦有律可尋,形成“入律古風”[3]的現象。作品的內容就像是沒有具體形態的水,體裁則是承載水的容器,同樣或相似的內容用不同的體裁承載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形態??梢?,體裁之間的借鑒、滲透,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新體裁的誕生亦或是原有體裁新形式的發展。

二、文體語體

語體就是語言的體式,文體學研究的語體是指用以體現文學的體裁并與特點體裁相匹配的文學語言。[4]文學的三種基本語體分別為:抒情語體、敘述語體、對話語體。

(一)抒情語體

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語體便是各類詩篇,其所要表達的是心中的某種主觀感觸,但人們總是無法言明抒情類作品所描述的內容,它們就像音樂一般帶動人們的情緒,卻讓人難以捉摸。抒情語體給人的這般體會與其三個深層特征密不可分。

其一為抒情語體聲音層的特殊地位。抒情類作品十分注重節奏、韻律的把握,長短句的變化,平上去入的切換,給予了詩歌節奏感,從中可感受到詩人情感的輕重緩急,亦使詩文朗朗上口極具音樂性。李清照《聲聲慢》開篇第一句便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用了一連串的疊詞,并未敘述何事,但從此句的節奏中便可感受到急促哀婉的憂愁。

其二為抒情語體在選詞構句上的偏離。偏離常規的語法、句法是抒情語體的一個突出特點,即為將兩個意想不到的語詞搭配在一起,產生一種更加巧妙靈動的表意。好比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綠”這個子系統放在這句詩中便有了其特定的意義[5],將“綠”與春風相配,使“綠”有了動詞的含義,江南一片美好的春景便躍然于眼前了。

其三為各類修辭手法的運用,抒情類作品一般篇幅有限,怎樣在有限的篇幅中充分抒發內心情感是抒情類作品創作的關鍵,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作品的視野和空間。例如,詩歌類作品常用典故,典故的運用豐富了詩歌的內容,深化了詩歌的思想,從而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詩歌因篇幅短小而內容單薄的不足。

(二)敘述語體

小說、報告文學、傳記文學和部分散文所用的便是敘述語體,敘述語體具有內指性、雙聲話語、多音齊鳴等特征。

內指性是相較于普通語體的“外指性”而言,普通語體的內容指向的是外部現實的世界,而敘述語體則指向敘述作品所構建出來的虛構世界。好比史書是以歷史史實為基礎進行編修的,它指向的是歷史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事,符合客觀實際。而小說作為典型的敘述語體,它所描述的事件可以不遵循客觀事實,只需符合小說的內部世界,這就解釋了為何神魔志怪小說中所描述的事件與客觀現實相悖,卻并不顯得格格不入反而情通理順的原因。

前蘇聯的文論家巴赫金認為敘述語體是一種“雙聲話語”,即“它始終是敘述者與人物的混合或融合”[6]。這就涉及到敘述語體中敘述者的視角問題,早期的古典小說中一般使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進行敘述,作者即為上帝;隨后出現了第一人稱視角,即作者將看的功能委托給了文本中的某一個人物,寫的是這個人物所見、所聞、所想的內容,這樣的寫作方式拉近了讀者與故事的距離,使得一幕幕景象仿佛親眼所見一般歷歷在目?!都t樓夢》便具有人稱間相互切換的特點,最典型的是林黛玉進賈府一段,從全知視角,切換為林黛玉的視角,通過林黛玉一路的見聞向讀者介紹賈府眾人的關系結構,后又將視角轉向寶玉,通過寶玉的視角來描寫黛玉,視角切換得如行云流水不露痕跡,亦給了讀者深刻清晰的感觸。

“多音齊鳴”這一說法也是來自巴赫金,他認為小說是一個“雜交”形式,是一個藝術地組織起來的系統,目的在于使不同的語言相互接觸。小說這種體裁中包含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文學語言,如《紅樓夢》中便有關于詩歌、曲詞、藥方、燈謎等方面的文學語言,它們組織成了小說文本的大系統,故而敘述語體并不是單一的語言形式,它是一個多音齊鳴的復雜系統。

(三)對話語體

戲劇是典型的對話語體,在戲劇文本中,對于人物的動作、語言都有一定的要求,戲劇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呈現的,劇中人物的動作既要與對話內容相符,又要顯示人物此刻的內心走向,人物的動作、語言、內心世界成為一個相互牽絆的系統,每一部分都要恰到好處。戲劇文本中,人物的語言還需符合人物的身份,當俗則俗,宜雅則雅,如此才能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氣質和個性。例如關漢卿的《望江亭》中,白士中是個儒雅士子,他的言語不失文采風流;而在其《竇娥冤》中,張驢兒是個潑皮無賴,他的言語便骯臟下流,及其符合其人物身份。

戲劇較其他文本不同,它是需要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形式,聽眾更是五花八門,故其需要用淺顯的語言來表達深層的意義,語言不宜過深,但立意又不能太淺,李漁在《閑情偶寄》一書中提到戲劇創作的“貴淺顯”[7]便是此意。

語體的形式多樣,牽涉到的內容也繁多,語體也同樣是在發展中變化的,探究不同文本中的不同語體,及各語體的新變,同樣是文體學研究的重要方面。

三、文體功能

文體功能是作者賦予作品的語言秩序以獨特的意義,以及這種意義對讀者所產生的效能。關于文體功能的產生、發展、影響內容繁多,不一一贅述,本文主要針對文體的表意功能、表象功能和表現功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文體的表意功能

簡單地說,讀者通過自身的想象將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在心中“翻譯”出來,從而了解作品的意義,在讀者心理造成一定的效能,即為作品的表意功能。文體的表意功能是較為根本和基礎的功能,它處于較淺層的理解層面上,傳達的是較為基本的思想內容。例如,韓愈的《馬說》,描寫了一匹受埋沒的千里馬,以及作者對它的憐惜之情,這便是文章表層的含義,讀出這層意義便稱得上是作品表意功能的體現。

(二)文體的表象功能

自古情不離景,景中含情,作品中的情意往往是通過某種景象傳遞出來的,讀者能夠通過文本中對某種景物的描寫,在心中構建出畫面感,從而與作者心意相通有所感觸,即為文體的表象功能。晏幾道的《鷓鴣天》,上闕將當年與此女子把酒言歡縱情歌舞的場景刻畫得惟妙惟肖,與下闕多年再見“猶恐相逢是夢中”的感觸巧妙結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更加凸顯了重逢的喜悅與久別的相思,情真意切,真摯動人。特有的情意在特定的場景中才會顯得逼真感人,文體的表象功能便是在作者心中搭建起這樣的一個場景,將讀者引入文本的世界去體會文本的意義。

(三)文體的表現功能

文體表現功能的意義是不被或不完全被詞、詞組、詞組群所限定的。文體的表現功能要求作家去表現、讀者去領會一種難以言說又非說不可的思想感情,即文本的言外之意。陶淵明就十分注重言外之意的表達,其作品大都平淡自然,卻可在平淡中見警策,于樸素中見綺麗,讓讀者去體會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此外,文本的表現功能還要求作家以間接的暗示方法來吸引讀者的注意,這樣往往會使暗示的事物具有更加深遠的思想,《紅樓夢》第一回中有僧曾言甄士隱懷中的英蓮“有命無運、累及爹娘”,表面上看是僧人無意的一句批語,實則暗示了英蓮一生的命運,脂硯齋曾評這八個字道:“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誠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人騷客!”此即所謂“不寫之寫”,通過暗示的方式使文本擁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四、結語

文體的體裁、語體及功能都是文體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亦是我們研究文本的切入點和手段,它們共同組成了文體學的研究體系,使得我們能夠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對文本進行詳細徹底的研究,亦使得為文者可以運用研究所得的前人創作經驗創作更多優秀的華章。文體學是一門惠及文本研究人員的學科,是一門惠及文本學習者的學科,更是一門惠及執筆寫作之人的學科。

參考文獻:

[1]吳承學.建設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文體學[J].文學評論,2015(02):211.

[2]劉勰,黃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文心雕龍[M].北京:中華書局,2012:429.

[3]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48.

[4]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造[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19.

[5]朱永生,吳格奇,趙玲俐.系統功能語言學對語篇發生學的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5(06):30.

[6]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171.

[7]李漁著,鴻恩主編.閑情偶寄[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公司,2015:23.

猜你喜歡
文體學語體體裁
中考英語不同作文體裁的寫作指導(二)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社交新聞”:一種新興的新聞體裁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語體語法:從“在”字句的語體特征說開去
語體轉化的量度與語體規范
近期認知研究對戲劇文體學的啟示
漢代語體思想淺談
佛典譬喻經語篇銜接方式的文體學考察
論韻律文體學的基本原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