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擴散、吸收能力和人力資本關系的文獻綜述

2017-06-03 14:37莊觀音
中國市場 2017年13期
關鍵詞:吸收能力人力資本

[摘要]技術擴散,認為是技術創新的真正意義和實際價值所在,在技術擴散的過程中,同樣的技術對于不同的技術接納者的效率是不同的,這跟技術擴散的影響因素有關。文章在回顧近年技術擴散相關的文獻基礎上,主要介紹了吸收能力對技術擴散的影響,以及對人力資本和吸收能力的關系進行了總結,并對以后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關鍵詞]技術擴散;吸收能力;人力資本

1前言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后,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我國經濟開始進入新常態,為了推進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毋庸置疑,技術創新是中國制造的核心內容,沒有技術創新就談不上“中國制造2025”。但在目前經濟全球化的世界,一個國家或企業很難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創造出所需要的產品,而通過外部的相關活動來獲得企業所需要的資源會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從而有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術。技術擴散便是外部相關活動的一種,也是技術創新來源的主要途徑之一。

技術擴散從開始出現就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并逐步成為關注的焦點。技術擴散對于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伴隨著一些現象的發生,例如,同一種技術擴散到不同的國家造成了不同的影響,而同一種技術對于國家內部不同的企業也有明顯的差異。這固然跟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地理距離、經濟條件、R&D投入、技術水平……有關,但從技術引進國和企業的角度來看,這跟一個國家或企業的吸收能力和人力資本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通過梳理近幾年的文獻,具體地分析,從吸收能力因素對于技術擴散的影響和人力資本對吸收能力的影響來進行簡單的總結和論述。

2技術擴散的概述

國內外學者對技術擴散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但“技術擴散”的含義至今還沒有得到一致的認可。技術創新的鼻祖熊彼特(1912)將技術創新的大面積或大規模的模仿看作技術創新擴散。[1]我國學者武春友認為技術擴散是創新過程中的一個后續子過程,但同時又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技術與經濟結合的運動過程。傅家驥將技術創新擴散描述為“技術創新擴散是技術創新通過一定的渠道在潛在使用者之間傳播、采用的過程”。[2] 葉靜怡(2010)從所獲得的技術是否需要支付費用從而將“技術擴散”定義為技術轉移和技術溢出之和。[3]楊冬梅、袁巖(2012)認為技術擴散不僅包括有意識的技術轉移,也包括無意識的技術傳播。[4]這些對于技術擴散的不同認識的產生,都是可以歸納為新技術的特性及技術擁有者的行為、新技術傳播的渠道、新技術接納者的行為三個方面。

由此可知,技術擴散引起了學者的重視與爭議,這些爭議出現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學者不同的知識背景、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和所處的環境。這些不同的定義主要是從技術擴散不同的視角所造成的。例如,技術擴散產生的原因、技術擴散形成的過程、技術擴散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技術擴散所處的階段等,難免會有不全面之處。而且大部分的定義都是從宏觀的層面出發的,很少涉及微觀層面。對于技術擴散,還需要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探討。

3技術擴散與吸收能力

技術擴散對于技術引進國或企業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同一技術不同的引進國或企業,技術擴散的效應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差異,這固然跟東道國的政治制度、地理距離、要素稟賦、貿易開放程度、技術差距(曾剛、林蘭,2006;別朝霞,2011;張東輝、臧成偉,2016;饒睿,2011)、技術水平、研發水平、人力資本(張建清、孫元元,2011)、人口吸收能力(劉青海,2011)有關。但從技術接納國或企業的角度來看,吸收能力對技術擴散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李平(2011)認為發達國家技術知識擴散對東道國技術創新的作用效果最終取決于東道國的吸收能力。[5]周應龍(2011)認為技術吸收方吸收相關技術的能力決定了高新技術能否溢出以及溢出的程度。內生增長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產業部門研發具有雙重性:它不僅直接促進了技術進步,同時也增強了對擴散技術的吸收和學習。因此,一個產業部門只有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才能吸收技術擴散帶來的技術、知識。[6]張海洋(2005)認為本地企業必須擁有一定的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才能成功地模仿、吸收和消化外資先進技術,強調了吸收能力的對于技術擴散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吸收能力在技術擴散中起著重大的積極作用。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些學者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吸收能力對技術擴散有著明顯的積極效應,可以促進技術接納者的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張海洋(2005)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內資部門的 R&D 吸收能力較低,外資技術擴散并不顯著。說明內資部門必須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才能使得技術擴散成功發生。李平(2013)通過對國際引文知識擴散的實證研究,發現吸收能力因素對國際引文技術知識擴散效應的影響存在顯著的門限特征,整體上,各吸收能力跨過一定的門限值后,國際引文技術知識擴散對技術創新的作用顯著提高。

總的來說,吸收能力是影響技術擴散的一個重要因素。吸收能力的強弱是跟一個國家或企業的技術水平、R&D投入、人力資本以及基礎設施等緊密相關。當然,對于技術接納國或企業而言,吸收能力越強越好,吸收能力越強,就能更快地消化吸收所接納的技術,也能更好地理解該技術的精髓,提高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

4人力資本與吸收能力

41人力資本的概述

人力資本理論的開創者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他把資本區分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認為人力資本是“通過投資形成并由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體力所構成的資本”。佟銳(2009)把“人力資本”定義為通過投資形成的凝結在人自身體內的知識、健康、經驗和教育等能力和素質的總和,是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資本。趙如(2011)把人力資本在企業中的作用具體分為企業家的決策作用,技術人員提供的技術支持以及銷售人員與市場的溝通等方面。

人力資本最終體現在人的身上,表現為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技術熟練程度等。隨著經濟全球化、互聯網以及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技術擴散的目的從一開始引進簡單的產品、設備、技術逐步演化為對文獻知識的引進,從實在的產品和技術公式轉變為對文獻知識的理解。這更加大了吸收能力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對于人力資本的要求也越高,例如,以前引進產品設備時,只需按照產品設備的說明書或將員工送去培訓學習一段時間就可以;而對于國際文獻的技術知識吸收就有較高的難度,需要有專門的高端人才去理解文獻知識的內容并將核心的知識翻譯成本國語言,才能轉化成所需的產品。這對人力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人力資本逐步向高端化和專業化方向邁進。

42人力資本與吸收能力

從前面可知,人力資本是吸收能力的一個至為重要的因素,人力資本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吸收能力的強弱,特別是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就更是如此?;仡櫼郧暗奈墨I,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人力資本是技術吸收能力的重要影響因素。符寧(2007)經過實證研究,認為人力資本和國內研發正是影響技術吸收的重要因素,進口國的人力資本和國內研發水平越高,對國外技術的吸收能力就越強。李有(2008)認為人力資本是吸收能力的主要決定因素。張文麗(2015)通過對人力資本積累與技術吸收水平的實證研究發現,人力資本積累與技術吸收水平之間存在正向關系,人力資本每增加1%,技術吸收水平將增長 0257%。研究表明技術吸收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技術引進成果能否轉化成實際生產力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而人力資本水平是影響技術吸收水平變動的最重要因素。這些文獻從不同的視角論證了人力資本對于吸收能力的重要性,在技術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的時代,人力資本水平的高低對于吸收能力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從古至今,人都是技術知識的載體。任何先進的技術都是由人創造和掌握的,也是由人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生產、服務過程,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所以人力資本在技術吸收的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與人力資本水平低的企業相比,人力資本水平高的企業對于同一技術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更全面地吸收所需的技術,從而將其獲得技術運用到新產品的研發設計上,增加企業的技術存量和技術創新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競爭優勢。

5總結與研究展望

本文從技術接納者的吸收能力和人力資本的角度分析考察了技術擴散的影響,技術擴散的差異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由于技術接納者的吸收能力不同而導致的,比如,技術接納者的技術水平落后、基礎設施不健全、人力資本水平低等。對于技術較落后的國家和企業而言,技術擴散是技術創新的一個途徑之一,所以對其給予必要的重視是有意義的。

當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文獻和個人能力的不足,本文大部分文獻都是出于國內的學者,較少涉及國外的文獻;二是本文是出于橫向比較,較粗略地進行了總結和介紹,而沒有對吸收能力和人力資本在不同的國家或企業所處的階段對于技術擴散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做論述;三是沒有詳細討論人力資本對技術擴散的影響,人力資本是吸收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吸收能力對于技術擴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人力資本與技術擴散之間肯定存在著關系。本文據此提出幾點研究展望。第一,從縱向的視角探討吸收能力對技術擴散的影響。即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或企業的吸收能力對技術擴散的影響。第二,人力資本是直接影響技術擴散還是只能通過吸收能力影響技術擴散,這需要通過嚴密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第三,可以細分吸收能力對技術擴散的影響。從吸收能力對技術擴散的主要渠道(國際貿易、FDI、國際引文等)的不同影響來論述對技術擴散的影響?!糎J*5/6〗

參考文獻:

[1]曹興,柴張琦技術擴散的過程與模型:一個文獻綜述[J].中南大學學報,2013,19(4):14-21.

[2]饒睿技術創新擴散對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布局的影響——以安徽省“合蕪蚌”試驗區為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1,34(1):80-84.

[3]葉靜怡,李晨樂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技術擴散[J].經濟學動態,2010(6):103-108.

[4]楊冬梅,袁巖基于內生增長模型的藍黃兩區國際技術擴散效應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2,208(12):96-100.

[5]李平,宮旭紅,等基于國際引文的技術知識擴散研究:來自中國的證據[J].管理世界,2011(12):21-31.

[6]周應龍,蒙少東基于高新技術擴散視角的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1,25(8):44-47.

[作者簡介]莊觀音(1992—),男,江西贛州人,云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術創新管理。

猜你喜歡
吸收能力人力資本
金融環境對OFDI反向技術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淺談國有企業人力資本投資與改革研究
吸收能力研究進展評述
技術轉移二元視角:吸收能力與釋放能力的作用
企業知識搜尋、吸收能力對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吸收能力對校企合作績效的影響探討
吸收能力的研究評述——基于知識創新的動態理論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