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時代”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2017-06-03 00:06杜艷綏
中國市場 2017年13期
關鍵詞:引導策略網絡輿情微時代

[摘要]從Web 30到Web 40,標志著“微時代”的來臨,網絡的迅速發展帶來了通信、溝通與新媒體的改變,我們每天都在感嘆生活的快節奏,昨天還在閑聊談論的“新聞”,今日就已“灰飛煙滅,沉入海底”,在 “微時代”之中,“微話語”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態度、“微格局”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微時代”的各種產物,確實為我們提供了自由發聲和自由創作的平臺,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必須要對“微時代”之下的網絡輿情進行引導,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個性化的交流與社會化的傳播充滿正能量。

[關鍵詞]“微時代”;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1“微時代”的到來

以“微”字開頭的信息傳播方式及應用工具,近年來不斷涌現,伴隨著“微”風吹拂,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微旅行、微時尚等各位“微”產品來到我們身邊,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最為熟悉的便是微博與微信。

微博,是一種伴隨著3G技術及互聯網技術出現的新型網絡應用形式,是用戶之間可以進行信息傳播與分享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客戶端進行文字、圖片、視頻以及鏈接等內容的發布,在線與其他人進行互動,用戶之間可以達到人人、時時和處處都可以進行交流溝通,作為這樣一種新空間、新載體,許多用戶由于其言論的獨特性或是超強的個性化,在微博之中,涌現出大量的 “網紅”,并且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微信,是近些年來發展極為迅猛一種巨大輿論場所,其憑借私密、便捷、互動的這些優勢吸引了眾多用戶,據Curiosity China發布的《2015年微信用戶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用戶群突破8億個,每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個。龐大的用戶數量、良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活躍的社交關系都使得微信毋庸置疑地成為當前最受民眾喜愛交流的輿情表達平臺,微信輿情也就是通過個人微信朋友圈或微信公眾賬號等平臺,將自己所關心關注的各種事件、情緒、想法、態度等的總和。

2“微時代”的網絡輿情

21微博、微信等逐步成為網絡輿情新載體

目前來說,許多事件的發生最初都是在微信和微博中傳播,比如近期轟轟烈烈的王寶強離婚案、喬任梁自殺的事件等,均是最初在微博和微信中得到消息,進而不斷地轉發、傳播,最終成為網絡輿情事件,再如此前2012年11月出現的“雷政富接受賄賂與少女淫穢”的文章與視頻傳出的事件,短短幾小時內便在微博之上蔓延開來,整個網絡便迅速沸騰。微博和微信等載體也成功處理過一些反腐事件,對于處理結果,網友也表示大快人心??梢?,對于一連串的網絡事件,微博、微信等載體都為網絡輿情的醞釀與發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平臺。

22網民娛樂調侃折射出的無力感

網絡中人們的言論是相對自由的,也正是由于網絡的虛擬化,使得人們愿意暢所欲言甚至是娛樂調侃。比如,男子闖進幼兒園造成多名孩子死亡與受傷,最終認定男子為間歇性精神??;南京寶馬飆車撞人案,出現的劇情大反轉,原本已經認定為肇事司機,可是在第二天,居然對肇事司機排除了酒駕、排除了毒駕,原本的無證駕駛居然有了駕照,而且最后連肇事司機的姓名都發生了改變,網友只能通過娛樂調侃來發泄不滿,其實這種調侃的背后極大地反映了網友們對于金錢和權力等的無力感,可能只有通過嘲諷的話語和評論才可以將心情得到呈現與發泄。

23網絡問政已成大趨勢

我國政府對于網友的民意越來越重視,網絡發言人也不斷地在全國各地進行推廣,如江蘇南京市委宣傳部在中國南京網上開設了網絡發言人論壇,全國各地政府都提倡政務公開,各地政府和公安部門也紛紛開設了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賬號,為老百姓創造開放的平臺。盡管網絡發言人在處理網絡輿情事件時,有時候過于程序化與行政化,尤其面對突發事件或是負面網絡輿情事件的時候,更是顯現出能力的欠缺與不足。但是,不得不說,網絡問政已經成為一大趨勢,要積極地利用網絡空間,保證事件的真實性與公開性,切勿將網絡問政當成一種技術的炫耀和一種儀式,要行之有效地發展下去。

3“微時代”網絡輿情引導策略

31加強網絡輿情監管力度,健全引導機制

對于網絡輿情的監管應當行之有效,組成專門的監管人員進行輿情信息的匯總與整理,實時監控,對信息進行及時的反饋,對事件具有主流價值的判斷,不隨波逐流,不趨炎附勢,要遏制和避免謠言的傳播與擴散,使網友的情緒可以得到合理的安撫。監管與引導就是當網友對某一輿情事件有不滿情緒的時候,通過網絡輿情的監管系統進行引導,使網友的激動情緒既可以得到表達,同時又可以得到緩解,適當的、適時的監管與引導對于社會的和諧氛圍的營造,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預防和避免惡性事件的再次發生。

32建立依法治理機制,加大法治力度

我國是法制社會,網絡輿情也不例外要

依法治理。目前,關于網絡法制條例可以追溯到《中國互聯網網絡版權自律公約》和《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等內容,到2014年8月,《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對于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等進行規范,越來越多的條例法規不斷地被頒布,對于保護公民、法人以及一些組織的合法權益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網絡輿情的法制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工程,要持之以恒,以科學高效的法律進行引導和監管,對于公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權等都要重視,構建合法有序的“微”環境。

33提高網民素質修養,構建平等溝通心態

“微”時代的信息極為迅速,可以說如今的信息傳播已經進入到了“秒時代”,信息的傳播者也從發布者蔓延到任意一個網民,隊伍的不斷壯大,使每個人在網絡之中都是獨立的新聞來源,傳播者與讀者之間是平等的、對等的狀態。輿論的自由性讓民眾們具有了表達思想的自由性和隨意性,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信息傳播的不對等,在這樣一個“微”時代之中,每個人都要對話語權把握住,在網絡輿情發生的那一刻,全體網民應當把提高媒介素養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網民要不斷地將自身對信息選擇判斷的能力、對事件的理解與質疑能力、評估和創造能力等不斷地培養,對于對信息判斷能力較差的如學生或是老人等,家人和老師要培養他們對信息的判斷能力,對不良、虛假、惡意信息進行抵御,不隨意轉發、傳播和散布。

34完善網絡輿情監控機制,建立預警信息平臺

“微”媒體中的網絡輿情具有極大的黏性,因此一旦輿情點燃之后,其在網絡中的傳播速度及影響力都是成倍的增加,要建立權威的預警信息平臺,一般來說,網絡輿情主要包括:常規監測、特殊事件監測和突發事件監測三大類,這就要對輿論的熱點進行有效的監測和預警,使網友和民眾可以了解真實的信息,將事實真相進行還原,惡意信息或是虛假信息要進行遏制,避免造成人群恐慌等現象,通過信息平臺的搭建,可以促使公眾與事實之間的互動,使網絡輿情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網絡信息的權威不斷建立,因此,對網絡輿情監控機制進行完善,建立預警信息平臺是極為必要的。

4“微”總結

網絡輿情正是具備了自由性、影響范圍大、蔓延速度快等特點,使得“微”媒體自身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目前來說,網絡輿情存在著監管難度大、負面信息多、管理主體不明確等眾多問題,這就要求對網絡輿情進行正確的引導已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必須要對網絡輿情正確疏導,使“微”媒體價值導向的功能最大限度得以發揮,為眾多網友提供更加健康、文明、和諧的交流溝通平臺。

參考文獻:

[1]繆志波淺析微博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監測與引導[J].當代教育論壇,2012(1):118-121

[2]吳薇微時代下大學生網絡輿情引導策略思考[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40-43

[3]寧瑩瑩“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7):61-62

[作者簡介]杜艷綏(1982—),女,滿族,遼寧綏中人,碩士,副教授,遼寧行政學院。

猜你喜歡
引導策略網絡輿情微時代
“微時代”視閾下醫德教育的變革、創新與堅守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
捕捉靈動話題,催生日記寫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