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認識理解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2017-06-03 19:59李容
中國市場 2017年13期

[摘要]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提出“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三五”規劃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從認識、適應、引領到適應、把握、引領,對新常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認識、適應是基礎,把握、引領是關鍵。文章重點闡述了作者對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

[關鍵詞]新常態;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

新常態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近些年來國際上描述發達國家經濟與金融狀況的一個常用說法,此說是指金融市場有所恢復,量化寬松政策大規模推出后,經濟始終沒有恢復,失業率居高不下。該說法在近幾年的冬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頻繁出現。中國經濟從2013年開始,進入到了一個增長速度相比之前明顯下降的發展階段,新常態也因此被反復用來描述中國經濟形勢。

1如何認識理解“舊常態”

從字面上來看,“新”即有異于舊,“常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新常態是不同以往、相對穩定的狀態。它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我國的“新常態”,是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濟制度環境的變化等多角度來說的。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有所不同的新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期間的高增長,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改革開放前,人民群眾極度貧困,消費品極大短缺,經濟規模小,人均基數低,改革開放使經濟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經濟發展實現高增長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從發展動力的幾個層面來理解中國經濟的高增長。

11在制度層面

主要是改革。改革本身也在幾個層面上促進經濟增長。首先是廢除了諸多的阻礙經濟增長的制度。比如聯產承包責任制取代了農業集體化,提供了經濟發展的第一支火箭式推動力。其次是通過改革促成了一些現有制度的變遷,使其不僅不會阻礙經濟增長,反而促進了經濟增長,比如下放審批權限。最后就是通過改革創設了一些新的制度,比如說財政上的分稅制。

12在結構層面

主要是人口紅利。這些年來,大量農業人口進入城鎮勞動力市場,尤其是制造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這時的中國就像一個大機器,分產業一個工廠一個工廠地誕生,工廠又一個生產線一個生產線地擴能,沒有就仿制國外的,不斷地進行外延式擴大再生產,以滿足國內人民的消費需求。對外開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勞動力的價格優勢,成為世界工廠、第一大貿易進出口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的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應當指出的是,技術的提高來自于應用,而非創新。無論是國內企業的技術,還是外資企業的技術,都依賴于現有技術的應用和擴散,經濟發展比較粗放。

13在政策層面

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是其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產關系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是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做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是我國經濟發展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抓住了,使我國國民經濟上了一個大臺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看,日本、德國、“亞洲四小龍”,都經歷過20~30年的高速增長期,原因就在于工業化改變了資源的配置方式,從低效的農業到高效的工商業,從農村到城市,這是工業化的普遍效用。

2如何認識理解“新常態”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政府債務危機,影響我國出口在連續兩年增長下降的基礎上,又下跌20%,就業壓力加之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情況,導致2009年政府再次應用凱恩斯主義,政府財政投入4萬億元,加銀行信貸十多萬億元的強刺激,力圖繼續保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邊際投資效益遞減規律,十多萬億元的強刺激維持了經濟三個季度的小幅反彈,之后經濟增速繼續下降,即使2014年財政繼續投入5萬億元刺激,仍未能止住下降趨勢,GDP增速一路降至2015年的69%。2009年以來的巨額貨幣投放,對之后的經濟運行帶來了深刻的負面影響。這么大的貨幣投放,在各個行業領域中鋪開了數以萬計、十幾萬計的投資項目,形成了金融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的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債務長鏈條。使本來在高增長時期形成的比較粗放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又造成了大量的產能過剩。這么大的貨幣投放,有大量的資金進入房地產,引起了房地產市場嚴重過剩積壓。造成了企業生存危機。過度的貨幣供應所營造的經濟所謂“超級繁榮”,最終必以經濟的大震蕩或經濟危機來收場。從而開始下一個新的經濟循環。這時,唱衰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聲音逐步增大。

在經濟學中,經濟活動、經濟現象之間的內在的本質聯系和運動的必然趨勢就是經濟規律。經濟規律的客觀性,首先在于它發生作用的經濟條件是客觀的。它隨著客觀條件的產生而發生作用,又隨著客觀條件的消失而失去作用。其次在于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過程是客觀的。不管人們的主觀意愿如何,它都在強制性地起作用。經濟規律是客觀的,人們不能違背經濟規律。但人們能夠發現、認識經濟規律,利用經濟規律指導經濟實踐。

本質上講,經濟增長的速度是由經濟發展的動力決定的。動力強增長就高,動力弱增長就低。中國經濟經過連續30多年高速增長,原有的發展動力逐步弱化,有的已經喪失。發展動力消耗了、喪失了,高速增長必然難以為繼。我們仍可從結構、制度、政策三個領域來分析。從結構領域來看,我國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一個確定的事實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將成為一個“未富先老”國家。人口紅利的消失,無論對內經濟對外經濟都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世界貿易和經濟失衡也是影響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因素;從制度領域來看,改革滯后,新生動力不足;從政策領域來看,國家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干預過多。經濟發展最終應該是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宏觀調控應作為輔助。而宏觀調控太多,太頻繁,會抹殺經濟的內生機制。

發展動力的弱化和消失,加之世界經濟不平衡,經濟增速下降成為必然結果,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中國經濟下行調整的宏觀趨向,要求我們對以往支撐經濟高速發展的三個層面的動力要素認真分析,然后尋找如何通過改革,再次激活這些層面的要素,或者,如果這些要素不可能再被激活,就要尋找新的增長要素和動力。遏制增速的下降,使中國經濟軟著陸。

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發展形勢,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做出重大戰略判斷,為我國國民經濟邁向更高級發展階段,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提出了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21在制度層面

中國將向深化改革要動力,通過改革獲得制度紅利。比如上海、天津、廣東和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已經取得了成效。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版圖中,如果把“一帶一路”看作橫向鋪開的話,那么,四個自貿區的意義就在于縱向深入,當“一帶一路”在開辟對外開放新通道時,作為傳統開放起點的沿海地區,則在嘗試著把改革開放“掘”得更深。國務院下放審批權,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標志著改革在推進。

22在結構層面

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是生產要素在市場中的合理流動。通過新型城鎮化、戶籍改革、二孩化等,加強城鄉之間的勞動力、土地、資本的流動。進而提高生產率,可以繼續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享受人口紅利。隨著勞動工資的上漲,帶來資本取代勞動力的趨勢。伴隨著資本取代勞動力,資本積累將會加速。在區域結構上,從各自為戰到協同發展,打造“一弓雙箭”格局,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耙粠б宦贰睉鹇?,代表著中國對外發展的重新定位。向西9000公里歐亞大陸,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年后,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如果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結束閉關鎖國,開始全面改革開放,進入資本“引進來”的時代,那么,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亞投行”的成立,人民幣納入SDR籃子,中國開始了全面進入資本“走出去”的時代。

23在政策層面

中國經濟2013年開始進入“三期疊加”(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經濟的主要矛盾已由周期性矛盾轉化為結構性矛盾。加之世界經濟疲軟,中國經濟不可能再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形反彈,可能會經過一個“L”形增長階段。根本解決之道在于結構性改革,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包括結構性減稅、簡政放權、放松管制以及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在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戰略性政策舉措,通過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的辦法,對企業實行減稅政策(每年減稅費5000億元)解決了“錢從哪里來,投到哪里去”的問題,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雖已呈現出過度投資的趨向,但社會領域的投資還遠遠不足,仍然需要大量資金對社會基礎設施的投資。比如像學校教育、醫院養老等。社會投資雖不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對經濟增長會有正面的影響??萍紕撔率且I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也越來越大。提出“中國制造2025”逐步由技術應用、創新式改造到原創,即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萍紕撔聦洕纬傻拈L遠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進入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內部各要素均進入節點,盡管還有不少問題和困難,中國經濟已經從新常態初期的不穩定時期進入較為穩定的新常態時期,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間內,經濟增長將穩定在6%~8%的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變為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轉變為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變為新的增長點。在可以預見的十年內,中國必然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

參考文獻:

[1]李揚,張曉晶論“新常態”[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報告系列,2014

[2]金碚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1).

[3]隱虹,厲以寧中國經濟新常態與新趨勢[J].法人,2015(4):86-88

[4]楊春學國際金融危機與凱恩斯主義[J].經濟研究,2009(11).

[作者簡介]李容(1995—),女,河北秦皇島人,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經濟系2014級學生。研究方向:經濟學,國家宏觀經濟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