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7-06-03 03:57高亞紅
中國市場 2017年13期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高職院校教學

[摘要]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它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為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支撐條件,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文章從教學理念、經濟制約以及應用推廣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從提升教師建設能力、加大政策與經費保障、共建平臺、共商學分互認等方面,提出促進地方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對策。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高職院校;教學

1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教學領域掀起一股改革浪潮,教育形式也在隨之發生演變。教育資源的公平、教學成本的降低、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成為了信息技術30時代下的新呼喊,在線開放課程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大眾需求下問世。傳統的課堂陣地在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正面觸動下,有望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真正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改變。

2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

在線開放課,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的簡稱,也叫“慕課”(MOOC)。2011年秋,來自190多個國家的16萬人同時注冊了斯坦福大學的一門《人工智能導論》課,并催生了Udacity在線課程。[1]緊接著,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平臺創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手實施edX網絡在線教學計劃。[1]2012年,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課程提供商正式興起,這年因此被稱作“慕課”元年。三大平臺的課程特點是全部針對高等教育,這幾乎攪動整個中國大學課堂。在部分西方大學中,甚至可以用課程平臺上的網絡課程學分來替代大學中的學分。

2012年,中國與該三大課程提供商簽約合作;2014年4月,“WEMOOC東西部高校課程聯盟”成立;5月,網易云課堂和“愛課程網”合作推出“中國大學MOOC”項目;2015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2]同年,浙江省教育廳組織開展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爭取用3年時間建設500門在線開放課程;2016年到2017年繼續每年立項建設200門左右,供校內外學生選課使用,并逐步探索校際學分相互認定機制。

一系列的國家與地方政策表明,教育信息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互聯網+”已迅速滲透高校課堂。在線開放課程因其新穎的授課方式、不受限制的學習地點和時間以及受眾面廣、互動便捷等特點,也將逐步在教育界普及并成為今后的教育發展趨勢。

3地方高職院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存在問題

在線開放課程獨有的優勢使其迅速在全國高校盛行。它擴大了高等教育受眾范圍,降低了學習成本,有效地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推動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由于國家與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地方高職院校在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方面都不遺余力,在校級培育課程、立項建設等方式給予了很大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發展和實踐創造了條件,部分高校也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課程開發和應用推廣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阻礙和制約因素,導致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進程緩慢,課程重復建設,利用率低,資源共享有限。我們亟須正視這些問題,并及時予以改進,才能加快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進程,真正做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31教師教學理念問題

“互聯網+”雖已在各高校教師間耳熟能詳,但教師對該概念的理解度,以及與自身教學結合的實現度因人而異。部分教師認為課堂內采用電腦教學、無線網絡通信教室便可稱作“互聯網+教育”,事實上仍未擺脫教師上課“滿堂灌”、學生課內被動聽、課后機械完成作業的教育枷鎖。教師是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推進過程中的關鍵力量,教師需要以線下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厘清重點、難點、疑點,使之在線上形成一門與線下課程相對應的課程,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與框架,邏輯清晰。每個章節包含若干單元,既有教學微視頻,也有每個單元相關知識點的測試、作業等,可在線上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同時,線下傳統課堂將作為線上學習的補充,起到答疑討論、小組展示匯報的作用。

在線開放課程今后發展的兩大趨勢:①線上獨立的一門課程,具備讓學習對象學完該課程后完成“學分認定”的條件,拿到課程合格證書。②線上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采用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課堂答疑的模式,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論哪種發展模式,在線開放課程都需要實現由課堂內教師傳統教學向課內外“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模式轉變。但是多年來中國教師已有的固化的傳統課堂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互聯網+”的學習和實踐也有深淺,有些老師不能很好地適應網絡信息化教學,甚至認為線上學習反而增加了師生共同的負擔,這都成為了在線開放課程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制約因素。

32建設經費問題

開放課程是信息化時代下的產物,每一門開放課程都包含了視頻、在線作業、測試、論壇等幾大功能,因此它對網絡技術、硬件設備等都有較高要求。首先,需要有專業的視頻制作團隊支撐,包括視頻拍攝、制作編輯、后期維護等。要保證視頻清晰美觀,剪輯銜接自然,字幕準確清楚,聲音流暢無雜音,整體界面友好,這些都對制作團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設期需要有較多的經費支持每個教學視頻的拍攝與制作。其次,需要有穩定的服務器后臺,流暢的網絡速度,才能保證學習者能較好地觀看教學微視頻,完成線上作業、討論等,以確保整個學習過程愉快而有效率。故而不僅在建設期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在后期維護更需要有經費保障。

然而,我國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辦學經費短缺,特別是民辦高校,大部分費用均來源于學生學費,需要自己籌措教育經費,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投入更顯捉襟見肘。即使教學分管部門領導意識到在線開放課程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也難以大踏步地建設和發展在線開放課程。有些地方高校甚至還處于較落后閉塞狀態,對在線開放課程抱著觀望態度,真正著手建設的開放課很少。即使有些高校已動手開發,也因為經費問題,課程建設質量參差不齊,閉門造車,對外開放較少。

33資源利用問題

2012年以前,國家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精品課程和視頻公開課,但課程的利用率低,浪費了許多課程資源。因而在線開放課程只有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才能不步當年精品課程的后塵。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在建設開放課程過程中,出現高校各自為營、交流甚少的問題。雖然有些省份已通過相關教育部門成立資源共享平臺,但平臺上仍存在部分課程重復建設的狀況,課程之間缺乏競爭力,優質的課程資源無法真正做到共享應用。同時,課程建設后,在各自校內的利用率也較低,不能很好地實現學生自主選課,仍舊是出于教師強制要求學生選課學習,背離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初衷。

4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發展對策

在信息化浪潮下催生的在線開放課,已經席卷了中國高校。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教學改革中,地方高校該如何保持并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實現教師隊伍的完美蛻變,實現學校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筆者認為,首先,以典型專業為試點,有針對性地先扶持一批有基礎的課程,培養一批適應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模式的教學團隊,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和鼓勵機制,挖掘和激發課程教師的建設潛力與熱情,促使他們對該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改革,進而引領輻射整個專業的課程。其次,地方高校教學主管高層要敢于投入,放手讓教師去嘗試,鼓勵課程教師大膽改革,做好開放課程建設經濟上的堅實后盾,保障政策與經費。最后,通過學分認定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選課學習,激發學習熱情,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建立資源共享平臺,校際間課程資源通用,學分互認,實現課程利用最大化。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41提升課程團隊整體建設能力

要使課堂真正從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整體建設水平是關鍵。

411樹立教師“互聯網+”的正確理念

教師首先需要對“互聯網+”有正確的認識?!盎ヂ摼W+”是指互聯網與傳統的結合,因此“互聯網+教育”是指互聯網與傳統教育的結合,它需要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性,絕不僅僅是上課有電腦、教室有網絡、授課PPT這么簡單。在教學個性化和教學互動上,教師需要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可根據自身不同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能力水平選擇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記錄學生不同的學習過程,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3],并提出個性化的教學意見和反饋,能實現教育的人機交互。教師只有正確認識信息化時代中互聯網對于教育的意義,清楚地了解高校教師如何利用互聯網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才能正確把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思路和方向。

412提升教師現代化教學能力素養

2016年美國新媒體聯盟發布的《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指出,教師的信息化能力素養是影響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4],而在線開放課程對教師的現代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ヂ摼W教育可以提供多樣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更加靈活多變,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元素融合應用,將教學內容以新奇、更加容易理解的表現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習更加生動有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3]地方高校要通過多種渠道組織信息化專題培訓、教師通過參加微課競賽等信息化教學比賽,不斷提升自己的現代化教學能力,提高自身設計制作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及電腦操作能力,將互聯網技術密切融入日常教學,實現課堂教學信息化;同時隨著4G、Wi-Fi和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教師還需要不斷鉆研使用甚至主動開發各種可以促進教學的手機App,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自主權,享受隨時隨地想學就學,這也讓終身學習成為可能。

42保障高校的政策與經費支持

地方高校特別是一些民辦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經費上,不如教育部或部委隸屬高校寬裕,這是影響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緩慢最根本的問題。但地方高職院校不能在這股信息化改革大浪中坐以待斃,要想發展必須主動出擊。一方面,國家教育部門需充分考慮地方高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經費短缺的實際問題,對在線開放課程等信息化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上適當傾斜扶持。另一方面,地方高校需要從上至下深化內涵建設,銳意改革,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制度保障教學,給予課程建設團隊在政策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鼓勵教師在開放課程等信息化教學方面改革創新,并為在線開放課程配備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創建良好的客觀建設條件。

43創建共享平臺,提倡“學分認定”

要建成一門優質的在線開放課程,必定需要學校和課程團隊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才能完成。在地方高職院校資源緊張、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若還是各自為營,各立門戶,只會造成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后,課程不能共享,優秀經驗不能輻射,課程建設效果也不佳的結果。因此,地方高職院校需要大力加強校際合作,建設強大的平臺共享機制,既共享了資源,也避免了課程的重復建設,更能互通有無,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手,極大地擴大課程受益面,提高課程的利用率。

其次,修完在線開放課程后,課程合格證書及“學分認定”會給學習者帶來更大的學習動力,這是在線開放課程發展的最佳方向。但是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學的中文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好大學在線”對上海西南片區19所高校的在線開放課程學分進行互認[5],地方高職院校在學分互認上,需要利用共享平臺,探索新的合作機制,提倡學分認定,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開展在線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在線互幫協作能力,進一步促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習者為中心”轉變。

5結論

實踐表明,在線開放課程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趨勢,對傳統課堂和教師都提出了正面挑戰,給予了學習者新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推動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改革。地方高校和教師都必須要正視目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存在的阻礙因素,并積極果敢地改進,以期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找到教師和教學發展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陳文靜,閆丹陽,王軒慕課時代,你準備好了嗎?[J].湖南教育(上),2013(9).

[2]謝子娣我國在線課程學分認定與管理的實施現狀——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例[J].重慶高教研究,2017(1).

[3]莊金鑫互聯網教育定義與現狀[J].互聯網經濟,2016(8).

[4]劉允,王友國,羅先輝地方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8).

[5]熊艷,王雅娟“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

[作者簡介]高亞紅(1983—),女,浙江紹興人,紹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商務英語專業負責人、《英語口語》課程負責人。主持的《英語口語》課程列入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猜你喜歡
在線開放課程高職院校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從“3號文件”看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發展趨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