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節英語閱讀課的設計談對文本解讀的思考

2017-06-12 19:40毛海晨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有效設計文本解讀高效課堂

毛海晨

摘要:本文通過一節失敗的英語閱讀課闡明了文本解讀在教學設計和有效教學中的引領作用,旨在反思探究合理有效的文本處理、高效課堂教學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感悟品味文本無聲的魅力,熱愛閱讀。

關鍵詞:文本解讀;有效設計;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53

一、 問題的提出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頭戲,英語新課程實施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12,8),因此教師能否進行有效教學將決定這個總目標的達成,而怎樣的解讀決定了怎樣的教學定位,教師解讀文本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實際上,在現實教學中,筆者不難發現,很多的閱讀課教學只是浮于文字表面,過分關注高級詞匯、短語、重點句型,根本忽略了對文本的深層理解,這在高三的閱讀課堂尤為明顯;并且有時對文本的解讀是有偏差甚至是錯誤的,同時對文本分析缺乏思維深度,語篇材料利用率不高,閱讀教學失衡。

筆者曾上了Reading: Keep it up, Xie Lei(NSEFC Module 7 Unit 5 “Travelling abroad”)這一閱讀課,由于當時文本解讀不到位,導致課堂低效無效現象,現在重新思考,從失敗中審視分析如何深入解讀文本,挖掘文本中所蘊含的豐富信息,讀出它們的邏輯關系,內在思想,關注文本背后的故事,進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理解感受,賦予課堂以活力,讓學生有動力,讓閱讀教學更立體綜合。

二、關注標題的解讀,形成作者意識,確定文本體裁,疏通框架

文章的標題即是文章的靈魂亦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對文章標題的解讀,可以透視文章的主題,預測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框架脈絡。

在教人教版英語新教材選修7 Reading Keep it up, Xie Lei 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 時,首次教學時,筆者記得讓學生快速瀏覽了全文后設置了如下問題:Where can you possibly find this article? (A. story book B. magazine C. the Internet D. student newspaper) 有二分之一的學生能選出正確答案,筆者記得當時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就戛然而止了,并未點透其確切的理由。顯然,筆者當時的課堂教學很明顯地體現出文本解讀的粗淺和不到位,甚至可以說是零解讀,并未能為下一教學環節做任何的鋪墊,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筆者后來反思,這一提問之后完全可以通過追問“why?”來改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現關注文本中的信息點,抓住體裁篇章的關鍵點。首先,從標題入手,本篇文章的標題明顯異于以往所學課文,即由兩個標題——大標題Keep it up, Xie Lei和副標題Chinese student fitting in well,這樣的標題往往都是在新聞標題中出現;其次,關注文本細節,文本最后一段 “We will follow Xie Leis progress in later edition of this newspaper bur for now,...”中“follow, edition, newspaper”直接體現了報刊的特征。教師還可以因勢利導,追問學生假如你是作者會怎樣來寫這篇報道。讓我們再次來解讀標題就會發現“fitting in”大有文章,既然是適應那么肯定是因為有困難才要去適應,那有什么困難呢?學生就會很自然地得出是life和study的fitting in。那文章的脈絡框架可以通過如下問題使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In what ways does Xie Lei have to fit in well? Which paragraphs are concerning life/ study?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rest paragraphs? 提出第二個問題是因為文本中life 和study的內容被割斷的,即paragraph 3,4,6是life, paragraph 5是study。很多學生在信息閱讀上的宏觀能力很差,對相關信息的整合和提取無所適從,所以教師的指點和引導就顯得額外重要。教師的倡導可以讓學生能在閱讀中超越句子層面的理解,走向以語篇為單位的整體閱讀理解。至此,學生在初步閱讀的基礎上已經清晰地掌握了文章的體裁和框架,為接下來的細節和深度高效閱讀打下了基礎。教師如果在板書上或PPT上呈現結構框架那就更清晰了。

三、關注文本層次結構和語意的解讀,指導閱讀策略

筆者在處理Difficulties in life這塊內容的時候,向學生提問:What difficulty does Xie Lei meet in her study? 學生從文本的閱讀中回答She has to get used to the academic requirements。當筆者問及How many suggestions did her tutor give her? 學生給出的答案是Four。學生的理由是文本中出現了first of all, besides, then以及finally。當時筆者的處理是贊同學生觀點的。但是當再次深入細讀的時候,卻是另一種理解。(以下為課文內容重現)。

First of all, he told me, I couldnt write what other people had said without acknowledging them. Besides, as far as he was concerned, what other people thought wa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He wanted to know what I thought, which confused me because I thought that 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knew far more than I did. My tutor explained that I should read lots of different texts that contain different opinions and analyse what I read. Then, in my essay, I should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explain it by referring to other authors. Finally he even encouraged me to contradict the authors Id read! At first I lacked confidence, but now Im beginning to get the idea and my marks have improved. More importantly, I am now an autonomous learner.

是不是出現了這四個表示順序的詞,就是四種建議呢?在尋找幾個分點的時候,這是關鍵的線索。而此內容中的then是對I should read lots of different texts that contain different opinions and analyse what I read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導師指導Xei Lei先讀再分析然后呈現觀點,這部分內容都是在闡述如何寫出有自己想法的論文,所以此處的then和besides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從屬關系。通過此段內容的教學,學生會有意識地在閱讀時關注層次結構和行文邏輯。這種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也正是新課標的要求,更是應戰高考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的閱讀領好航。離開了對行文邏輯和結構的正確、深度解讀,閱讀的教學是平面的、表層的、不到位的甚至是錯誤的。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筆者繼續深入文本。提問According to Xie Leis tutor,how can she meet the western academic requirements? 學生解讀出如下關鍵詞:acknowledge; read, analyse, put forward/give, explain; contradict。語意的解讀不該到此就結束,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也應該更深入。如何寫好論文只是如何適應西方教學的一個例子,讓學生從該例子思考要想在國外留學,你該具備怎樣的學業素質。教師可以幫助提煉語言即“be honest, be yourself, be contradictory, be autonomous”。課堂教學進行到這一步時,我們更能解讀到中西方教育的差別?;谶@一環節所設問題的難度和深刻性,筆者在所教的文科普通班是略掉的,課后倍感可惜。從《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來看,高中英語課程應該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而且高考測試中也越來越關注對考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問題的設計上,應避免設計太多的封閉性問題,事實性問題、這樣的問題過多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閱讀信息加工和處理的思維層次,限制學生使用所學語言參與真實交際的機會。(陳澤璇,何廣鏗,2007)因此,教師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設計開放性、挑戰性、具有穿透力的高階學習問題。(戴軍熔,2012)

四、關注文本意圖的解讀,培育理性思維閱讀者

閱讀理解的過程是高度復雜的信息加工過程,完美的解讀應該是讀者的理解、作者的意圖及文本的意義三者的完全吻合(張靜、王家鋮2010)。只有深剖文本內容,以作者的姿態解讀作者的意圖,才能讓教師在教學的設計上是到位無偏差的,才能實現高效英語課堂,向學生傳遞更多的語言閱讀技能,培養其關注文本意圖的意識,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只有在仔細閱讀、分析作者意圖和文本思想的前提下,與閱讀材料進行持續性的交互作用(潘云梅,2011),評判性地評估文本資料才能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只有備課中做到了這點才能把自己的理念和思維在教學中傳遞給學生,才能培養出具有批判性理性思維能力的閱讀者。

如下是筆者在盲目相信參考權威和評判思考及與同事研討后得出的對文本閱讀教學兩種完全不同的文本意圖的解讀。

不同于圖1的是,在2的設計中,筆者加入了主線問題(4)和應題問題(5)以及關乎情感的兩個問題(6)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first arrive in London?(nervous)(7) How does she feel now when studying abroad?(feels much more at home)。是什么促成了這一轉變呢,細讀文本學生明白,nervous是因為對Xie Lei來講生活是全新的(new),學業要求是跟國內不一樣的(different),所以她有困難(difficulties),要克服困難適應全新的學習和生活得有人幫她,那就有了她的導師和寄宿家庭,他們給的幫助是難能可貴的,的確她是得到了很多的好處(benefit)。但文本的本意不是要向讀者傳遞Xie Lei得到了多少好處。我們知道這篇文章是news report, 作者旨在報導Xie Lei的國外留學生活,以這一事例為窗口,讓學生探視中西方教育文化差異這一大視野。圖2在對文本的處理上有了最后的總結和拔高(8)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education? How can we prepare ourselves to fit in well if we want to study abroad? 所以圖1的處理是平面的,沒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宏觀把握文本的意圖。假如教師沒有引領學生到圖2所示這一閱讀的境界,那么前面的所有閱讀設計都是徒勞無功的,學生的思維梯度和思考廣度就大打折扣,更談何高效閱讀,培養具有國際情懷的閱讀者和思考者?

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教師的教學視野,思維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的思維和理解方式都將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與習慣,思考的廣度和深度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一意義上,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理性的思辨者,用理性的視角來解讀文本所蘊含的觀點,情感,哲理和文化。(戴軍熔,2012)

五、關注對閱讀主體的解讀,設計多維度閱讀問題

其實,一節閱讀課是否成功,教師的閱讀設計是否精妙,學生的主體參與和學生的習得產出是至關重要的;一節閱讀課是否解讀到位也是影響著這一目標達成的關鍵因素,而能否解讀學生這一閱讀主體,正是成就一堂有效乃至高效閱讀課堂的起碼因素。離開學生,我們的解讀將變成一廂情愿;離開學生,我們的教學將失去教學的參照。

正如在本次教學設計中,筆者只看到所授班級是普通班,而未考慮到他們是高三的學子了——事實上,他們的語言能力與詞匯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水平。因此當時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對學生的要求偏低,只注重表層的信息羅列和陳述。比如,在了解Xie Lei的基本信息時,筆者給出的是如下設計:Xie lei, who is 21 years old , a plane for London six months ago. She hopes to study for a there. And now she is halfway through the , which most foreign students complete before a degree course.

從此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學生只停留在“boarded, business qualification, preparation year, applying for”的詞匯要求,沒有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及對其能力的培養,只是讓學生機械性地尋找答案。筆者思考如果讓學生回答“What do you know about Xie Lie?”那學生的篇章閱讀能力和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都將會得到鍛煉及提高。教師只有設計多維度多層面立體化的閱讀問題,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相應相長。

六、結束語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獨立的思維能力,根據高中生的交際需要和認知發展水平,高中英語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交際需要和認知發展水平,引導他們運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展其批判性思維能力。而教師只有在進行深入精確的文本解讀基礎上才能培育出具有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閱讀能力的閱讀者。從筆者自身教學和身邊同事的例子來看,高中閱讀課設計與教學仍然存在普遍的因文本解讀錯誤或不到位造成課堂低效乃至無效的現象,這證明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亟待提高。教師只有具備了新課程同步的教學理念和文本解讀能力,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才能引導學生更加深入有效地理解語料,通過巧妙提問,培養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成為真正積極的閱讀者。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感悟其無聲的魅力,熱愛閱讀。

參考文獻:

[1] 戴軍熔.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中的六個基本關注點[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9).

[2] 葉建映.例談閱讀文本的解讀與處理[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2(2).

[3] 傅詠梅.從同課異構看文本解讀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影響[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12).

[4] 潘云梅.基于高中英語文本解讀,培養學生評判性閱讀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8).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黃巖中學 318000)

猜你喜歡
有效設計文本解讀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高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作業有效性的探索
對文本解讀與課堂操作四個“度”的把握
探究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語境層面的文本解讀策略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