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文化視角下的校園暴力事件

2017-06-19 20:26范小亮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校園暴力

摘 要:最近,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女生暴力的殘忍程度甚至超過男性,本文通過解釋犯罪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即亞文化理論來分析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原因,由此得到對預防未成年女性犯罪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亞文化理論;校園暴力;女性犯罪

一、問題的提出

近日,兩段浙江省余姚市成教中心學生遭多名女生毆打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幾名女生輪番上前對受害者王某猛踹數腳,之后還揪其頭發,數次對其掌摑。接著受害女生褲子被脫掉,視頻中未露臉的女生一邊用樹枝侵犯其下身,一邊對其譏諷凌辱。其實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繁發生:2014年3月4日下午放學后,海南省屯昌縣某中學女生小娟在教室里遭到同年級11名女同學圍毆,甚至被扒了衣服,有幾個同學對她拍了視頻錄像……僅今年上半年,經媒體公開報道的校園暴力事件就多達20余起,學生們的暴力手段,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v觀這些校園暴力事件,我們發現施暴者多為未成年女性,她們實施暴力的手段比起男生有時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文將根據犯罪學的相關原理,以校園暴力為視角,分析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原因,并從中得到對預防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啟示。

二、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原因分析

亞文化一詞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犯罪學家艾伯特·科恩在1955年出版的《少年犯罪人:幫伙亞文化》一書中使用。它通常是指在一個社會的某些群體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文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亞文化理論認為:在社會的較低階層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亞文化群。由于亞文化群的成員沒有社會、經濟地位,因而不能實現其較高的目標,這類持有相同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而又處境相同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便糾集在一起,以相互支持、相互依賴,來幫助群體成員實現各自的需要。在亞文化群中,往往存在大量與社會主體文化相沖突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在他們那里,違法犯罪作為實現自己目標的手段是不受指責反而受到鼓勵的。亞文化理論不僅清楚地闡明了產生和維持犯罪亞文化的原因是社會力量而不是個人特質,而且系統闡述了幫伙—犯罪亞文化—犯罪行為之間的關系。這為我們分析當今校園行為提供了良好的視角,從而有助于我們揭示女性暴力的原因,并研究其對策。

科恩認為:下層社會的青少年渴望達到中上層社會的生活目標,但是由于自身種種條件的限制,使得他們在學?;蛏鐣偁幹薪洺T獾绞』虼煺?,但是又無法忍受或妥善處理這些挫折,這樣他們逐漸形成了不同于普通社會的價值觀念即亞文化,以此來克服社會適應中的失敗與挫折,并認為他們不屬于正常的社會,于是,這些青少年自動結合起來,形成亞文化群,共同用反社會的行為來應付社會適應中產生的問題。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大多數女生因為學習不好,她們也常常被取笑和歧視。于是,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的傷害,自以為學業失敗、前途無望,于是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厭學、逃學,即成為所謂的“問題學生”。在經歷欲求實現的挫折與失敗之后,這些女生往往會有一種“同病相憐”的境遇和心理,為了獲得一種代償性的成功和安慰,她們往往以退縮、冷淡、超現實的想象等方式應付挫折,他們中的一些個體便會聚合為小的伙伴群體。女性暴力犯罪是在校女生在對立于社會的價值觀念、生活模式和行為準則支配下的一種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而其中的價值觀念、生活模式和行為準則正是由亞文化所提供的。

對于校園暴力事件中的女生,她們一般在十五、六歲左右,正是心理學上所講的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期”,即青春期,這個時期由于心理、生理尚處于不完全成熟階段,辨別是非、抗拒誘惑能力差,一旦遇到不法分子誘惑或強迫或不良亞文化的誘導,很容易掉進犯罪的泥沼。情感與理智的矛盾與落差,造成他們上缺乏分辯與自控能力,在不良亞文化的影響下,極易誘發犯罪和其他錯誤行為。正是受這些亞文化的影響,一些女生價值觀念發生變化,開始一味地追求享樂、獨立、自由、極端個人主義,一切以對我是否有利為價值尺度,在這種價值觀念的誘導下,很容易形成幫伙亞文化,她們們無視校紀校規,把法律當兒戲,缺乏罪惡感,導致校園女生違法犯罪中團伙作案越來越多。暴力文化是導致高職學生產生暴力傾向的一個深層原因。這些暴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年學生爭強好勝、崇尚暴力的心理,使其尚不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畸變,沉溺于通過侵害他人顯示自身力量的觀念中。

三、啟示

作為專門的社會化教育機構,學校應檢視和調整自己的培養模式,學校在關注優等生的同時對差生予以足夠重視,因材施教,不斷鼓勵,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避免由于學習壓力過大而放棄學業甚至輟學游蕩,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老師對于女生應給予更多更細膩的關懷,主動溝通,耐心引導。對于女孩子初期的不良行為應提高警惕,及時發現并制止,但方式應適當,避免粗暴急躁造成對方逆反或置身負面輿論之中。學校應大力組織課外活動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既可以避免她們將過剩的精力投入到不良娛樂場所和結交不良友伴中,又可以培養她們的愛心與耐心,幫助她們形成良好的品性。復雜危險的環境,容易使未成年女性受到騷擾傷害,產生極低的安全感,嚴重的會導致“惡逆變”,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拉攏,身不由己地實施賣淫、盜竊等違法犯罪活動。其次應著力建立良好的娛樂環境,對于酒吧、舞廳、網吧等不適合未成年人涉足的場所,應當采取措施嚴禁未成年人進入,建立嚴格制度明確有關人員的責任。關于這方面的措施,還需要不同地區、不同機構因地因時地具體制定與實施。在弘揚主流文化的同時,也必須遏制不良亞文化的滋生和蔓延,有效地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

四、結論

本文將焦點放在最近社會上引起熱議的校園暴力事件,通過運用亞文化理論,分析了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原因以及給我們的啟示。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女性在生理心理都發生著劇烈變化,由于其所處環境充斥消極犯罪因素,受到不良感染誘導,從而生成實際的違法犯罪行為。在探尋這些原因后,最終的目標是對未成年女性犯罪的預防,家庭、學校包括整個社會都應為其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為其成長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讓其能安全健康的度過青春期這一特殊而重要的人生階段。

作者簡介:

范小亮(1993.2~),女,漢族,湖北省宜昌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刑法學專業。

猜你喜歡
校園暴力
淺談中小學校園暴力犯罪的預防
校園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控
淺析校園暴力犯罪的成因、特點及預防
從中美校園暴力案件報道出發思考相關法律問題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淺析大眾傳播中的“媒介暴力”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