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文視野下看《故都的秋》的語言風格

2017-07-05 12:18丁怡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故都的秋語言風格互文

丁怡

內容摘要:本文將《故都的秋》的語言風格置于互文性理論的視野下,從文章篇內、篇外體現出來的“有標記互文”,系連文本與社會文化背景之間的“無標記互文”,得出《故都的秋》隱性的語言風格特征:真切細膩。

關鍵詞:互文 故都的秋 語言風格 真切細膩

互文性理論由法國符號學家朱莉婭·克里斯蒂娃從巴赫金的對話理論發展出來,于20世紀60年代在其論文《詞語、對話和小說》中首次提出:“‘文學語詞不再被視為一個‘點(即固定含義),而是一個多重文本‘平面交叉,是多重寫作的對話。書寫者包括作者、讀者(或角色)以及當下或過去的文化背景?!被ノ睦碚搶⑸鐣v史、意識形態、他人話語等諸多外部因素當作文本重新納入文學研究的視野,把文本看作是一個自身包含多種聲音的意指過程,即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本,以此方式質疑文本的同一性、自足性、原創性。

“篇內有標記互文”指平面維度同一文本內(上下關系)互相指涉,“篇外有標記互文”指空間維度文本與自身以外事物(里外關系)互相指涉,“無標記互文”指文本生產層面非自覺、無意識的指涉。

一、篇內有標記互文

1、散文與詩歌的結合

克里斯蒂娃認為“任何文本都滲透著其他文本,對話體式的‘互文關系存在于各種類型的交際文本中,如小說、書信、札記、詩歌和戲劇等,只不過是各自的側重面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說,不同的體裁會體現不同的對話或‘互文關系”。在《故都的秋》這篇散文中,加入了許多傳統詩歌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形成散文和詩歌的互文關系。

《故都的秋》大量運用排比、復疊、反復的修辭格,又諧以平仄音韻的交錯,使散文語言富有節奏與詩性,回環不斷,一唱三嘆。同時,文章中運用整散句相間的句式,參差錯落,別具美感,如: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

郁達夫本人兼具詩人身份,主要從事舊體詩創作?!豆识嫉那铩芳Y了散文和傳統詩歌的優點,是兩種文體之間互文性參照的突出表現。

2、銜接手段上的首位照應

銜接指的是語篇中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或者說語篇中一個成分與另一個可以與之相互解釋的成分之間的關系。 就《故都的秋》而言,其并非中規中矩按照單向推進的順序加以展開,而是通過內容上的首位照應,進行一種回環式的抒情表達。如:[首]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尾]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在Halliday和Hasan的語篇銜接系統中,照應被看作是指代成分與語篇上下文中的所指對象之間在語義上的相互解釋關系。它是一種語義關系,指的是語篇中一個成分做另一個成分的參照點?!豆识嫉那铩分?,首句與末句以反復的口吻,互相召喚,充分體現篇內互文的內涵:上下連貫、前后對應。這種銜接將單項的“線”勾畫成一個“圓”,讓整篇文章的前后文本顯得交相輝映,將獨特的抒情感受推向更為深刻的程度。

3、語篇思維上意象的融貫

語篇按照一定的思維模式組織起來。黃國文將語篇常見的思維模式分為列舉、敘述、描寫、說明、比擬等種類,而《故都的秋》以比擬思維模式最為引人注目,集中體現在意象的運用上。

《故都的秋》中善于運用各種意象,使原本抽象的東西,如心理、情緒、感覺等,像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具有具體的形態,如:秋雨、夜月、破屋、秋草、秋槐、落蕊、秋蟬、秋潮、涼霧。這些意象通過文本滲透,相互融貫與作用,調動各種感官,共同渲染了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意境,將沉郁深刻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呈現言(形式層)——象(再現層)——意(表現層)——道(意蘊層)四個逐層深化的美感層次。

二、篇外有標記互文

1、文本間的巧妙借用

克里斯蒂娃建構的互文核心理念認為,任何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在《江南的冬景》(寫于1935年冬)中,郁達夫同樣采用相同的手法,將這種感情的對象從北國轉移至江南: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但在江南,可又不同。1936年,郁達夫寫作《北平的四季》,再次將對比手法運用得惟惟妙惟肖: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過是英國話里所說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氣而已。

這三篇散文不僅在時間上間隔緊湊,而且內容與手法更是互相呼應與參照,情感表達有深有淺,但都指向同一維度。同時,三篇文章的結尾更是深藏著作者在不同時間、地點、情境下的情緒共鳴感,“我”這個主體不再隱蔽,而是直接地表達出自己與自然相互聯系的切身體驗。在郁達夫的創作中,這種自我引用和自我指涉構成了一種深藏的互文性: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故都的秋)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上湖上散散步罷?。ń系亩埃┪辶倌陙砦幕圯偷谋逼?,一年四季無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遙憶,我也在深祝。(北平的四季)

2、典故的靈活應用

“用典”本就是典型的互文。當原型被人們作為典故來援引時,其內涵悄然發生變化,不僅由原文本凝聚為幾個精煉的字,更被使用者賦予新的意義。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主要以兩種方式“引經據典”。

其一為直接引用,如: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此處化用成語“一葉知秋”,追溯其源頭,則為《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中將該種手法稱為“暗用法”。

其二為間接引用,主要體現在意象的選擇上,如秋蟬:蟋蟀在堂,歲聿其逝。(詩經·蟋蟀)殘蟬不斷知秋近,雙燕歸來伴晝長。(陸游《偶作夜雨詩明日讀而自笑別賦一首》)文中的悲秋意象,并不是郁達夫個人的創造,而是整個詩人集體共同的心靈與情感的積蓄。譚學純認為“‘秋的歌頌與悲啼屬于普泛意義上的‘秋天的書寫,這是一種集體無意識”,而這也正是全文“秋”字頻繁出現達43次卻并未犯修辭之忌,而相反屢屢出彩的關鍵原因所在。

三、無標記互文

共同的母題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們心中積淀下來,反射在語義文本的生成過程中,只要有一定適合的語境和訴諸文本的需求,就會轉換成為有著相同語言風格的文本。

1、社會時代背景

王自立、陳子善在《郁達夫研究資料》中提到:“郁達夫的一生,經歷過幾次革命的高潮和低潮,但始終保持了五四時期進步知識分子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始終是一個愛國主義者?!痹谄浯碜餍≌f《沉淪》中,郁達夫也曾以主人公之口發出感慨:“祖國啊,我的死是你害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

語言的時代風格指“同一民族的同一時代的人們,由于共處在相同的時代條件下,在語言運用上受著相同的社會環境的制約,往往有許多相同或相近的特點,表現出相同的時代風格?!薄豆识嫉那铩穼懹?934年8月,全文呈現沉郁色彩。三年后的8月,北平失守,郁達夫不經意中為一座歷史名城提前唱了一首凄惻而真切的挽歌。

2、個人生活經歷

張宗正在《理論修辭學》中把“社會地位”列為影響修辭表達不容忽視的因素。社會地位通常指人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學術地位、家族地位等 。

由于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過早缺失,母親在郁達夫4歲時即成為替代性角色。郁達夫將自己的《自傳》第一章冠以《悲劇的出生》,里面有這樣的描寫:“光緒的二十二年(西歷一八九六)丙申,是中國正和日本戰敗后的第三年敗戰后的國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國民,當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經質 的”,“兒時的回憶,我所經驗到的最初的感覺,便是饑餓;對于饑餓的恐怖,到現在還在緊逼著我”。

留日回國的他,大部分時間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1928年,郁達夫因神經衰弱癥遷居療養。1934年,處于精神矛盾與生存夾縫中的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寫下《故都的秋》。

四、結語

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一個文本都不能孤立存在,不同文本之間、文本內部之間都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比較、互動、推理的方法,宏觀、動態、多元地審視,《故都的秋》語言風格中隱性的真切細膩的一面也浮出地表。

參考文獻:

1.郁達夫.故都的秋[M].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

2.朱莉婭·克里斯蒂娃. 詞語、對話和小說[J].??塑?,宋姝錦,譯.黃蓓,校.當代修辭學,2012,(4),34.

3.許力生.文體風格的現代透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223.

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1989,182.

5.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1988,142.

6.??塑?克里斯蒂娃與互文語篇理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0(24),A08.

7.譚學純.修辭場、語象系統、修辭認知和文學閱讀——以《故都的秋》為分析個案[J].福建論壇,2006,(2),21.

8.王自立,陳子善.郁達夫資料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368.

9.郁達夫.郁達夫文集[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0.

10.黎運漢.漢語風格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451.

11.張宗正.理論修辭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74.

12.郁達夫.郁達夫自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15.

13.巴赫金.文本、對話與人文[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4.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15.??塑?互文:語篇研究的新論域[J].當代修辭學,2010,(5).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

猜你喜歡
故都的秋語言風格互文
互文
傳統詩文中的互文
藝術語言學視角下方言節目分析
談談電視新聞語言口語通俗化的風格特點
讓人癡迷的瑰麗世界
由《故都的秋》談高中散文教學思路
以《故都的秋》為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
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分析
論姜夔詞語言的風格及特征
從《故都的秋》教學中看六步點撥教學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