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免費師范生教育路徑探析

2017-07-09 19:04劉菊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師范生免費互聯網+

劉菊

[摘 要] 2007年,我國在六所部屬師范大學重新開展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2016年9月,山東省迎來了首批免費師范生,師范生免費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免費師范生肩負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歷史使命,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免費師范生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通過解讀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分析開展免費師范生教育的意義,從專業情意、全面發展、創新實踐三部分闡述培養理念,在此基礎上探析互聯網時代下免費師范生教育的路徑,為免費師范生教育提供“他山之石”。

[關 鍵 詞] “互聯網+”;免費師范生;意義;培養理念;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35-03

自2007年《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制定后,我國在六所部署師范大學重新開展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免費師范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時隔九年,山東省為滿足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需求,于2016年制定了《山東省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確定由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聊城大學等九所省屬高校承擔3000名山東省師范生免費教育培養的任務,山東省迎來了首批免費師范生。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緩解了農村教育壓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措施。免費師范生肩負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歷史使命,不僅要成為優秀的教師,更應該培養其成為專家型教師。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高質量的免費師范生成為師范生免費教育工作的重點。

一、互聯網背景下師范生免費教育意義

在中國教育學會第29次學術年會上,指出當前中國教育所處歷史方位已進入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階段,“學有優教”是時代發展的訴求。要實現“學有優教”,必須提高教育質量。教育質量的提升不僅指優化占全國人口35%的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大城市的教育質量,更包括西部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和中部廣大農村地區。教育的短板在農村,只有優化農村師資,配置教育信息共享資源,才能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使教育邁入小康時代。

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塑造了一個特殊群體——免費師范生。培養免費師范生的初衷是提高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均衡教育水平,促成教育公平。他們通過接受高等學校專門的教育和培養,逐步具備未來教師所必需的專業知識、道德情操、業務能力和身心素質,實現從一名高中畢業生成長為優秀的職前教師,從職前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山東省師范生免費教育立足于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需要,培養適應當下全課程教育的師資力量,造就一專多能的中小學教師,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水平和現代教育技術,從根本上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教育大省的教育質量。

自2010年國家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來,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們提前實現了很多既定規劃,已實現教育的大發展。如,原本2020年要達到的目標是學前教育的入園率達到75%,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40%,到2015年,我們的學前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99%,高中階段的教育達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教育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等現代教育技術匱乏,教學設備欠缺,我們的教育還不均衡。其次,農村偏遠地區也需要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但是年青一代卻不愿意扎根基層,原有農村教師不愿改革創新,我們的教師隊伍還不夠完備。最后,我們需要培養一批修身立德、志存高遠、勤奮好學、追求卓越的一代新人,如果沒有接收到良好的教育,我們如何培養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才俊。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應以教育公平促成社會公平。當下教育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但高素質的教師資源“下不去、留不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成為農村教育的短板。曾繼耘教授根據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2013年對山東省21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意見分析師資水平時指出,21個縣中小學“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比例”各縣間達標率有明顯差異,比如青島市嶗山區小學達標率為100%,但同一市的李滄區達標率僅有37.04%。加強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僅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辦學經費,健全資助體系,更要配備一批好的教師。

精準脫貧的關鍵不是物質脫貧,而是精神脫貧。中華民族尊師重教,教育應該幫助他們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縮小區域城鄉差距。一個人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一位好老師是學校的驕傲,一個民族擁有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免費師范生教育就是在培養一批志愿服務農村的好教師,他們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業務,還要具備奉獻的堅定,貢獻的執著。他們身上擔負的是責任和使命,引導學生自立自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教育現代化建設輸送人才。

二、互聯網背景下免費師范生培養理念

當下,我們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同時又批判互聯網使我們的學習、生活碎片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省農村中小學教育急需全課程理念下的師資,免費師范生著力培養一專多能的中小學教師。他們不僅僅要掌握學習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并且要關注中小學教育發展和知識結構體系,帶領農村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在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這部分學生要挑起“專家型”教師的重任,成為懂得教育教學理念的專家型教師。

(一)培養專業情懷

支持免費師范生從教的動力不是外界強壓的因素,而是內心對專業和職業的認可。他們的專業理想、專業情操、教育觀念等,是免費師范生未來從教的動力源泉。[1]免費師范生入校時簽訂協議,志愿從事教育行業并服務基層6年。有的免費師范生認為這是變相的“賣身契”,是捆綁自己才華的手段,希望有機會跳槽;有的免費師范生志愿從事教育行業,卻不愿意下基層;有的免費師范生學習一段時間后,感覺從事教師行業沒前途。相關研究顯示,六所教育部屬師范院校的首屆免費師范生中有比較明確的投身基礎教育意愿的學生僅占51.9%。[2]既然選擇了免費師范生道路,就應該從內心認可教師職業,堅定理想信念,并以教為樂。在眾說紛紜的網絡生活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專業情意的培養,開設相關課程,發現互聯網帶給學生的不利信息,同時利用互聯網端正學生的教育觀念,使免費師范生樂于從教。

(二)培養全面發展的理念

免費師范生的培養不僅要專門化,而且要多元化,一專多能是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根據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和加德納的智能多元化理論,每一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點,每個學生的氣質品性不同,會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尊重并認可自己的風格,在此基礎上多加打磨,通過鑒賞優質課堂錘煉屬于自己的風格;通過廣泛涉獵優化自己的課堂表達;通過素質拓展歷練自己的意志體魄,以此為自己的財富與學生亦師亦友,獲得學生的認可和欣賞,成為學生的榜樣和偶像。高校要為學生個性追求和知識追求提供最好的平臺和發展。

(三)培養創新實踐意識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免費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應該以此為新契機,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優秀教師。學生的需求在不斷提升,教師的能力也應不斷提高,以滿足教育教學需求。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以問題引發學生思維,設置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創建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教育實習外,充分利用微格教學,反復觀看自己錄制的視頻,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幫助學生發現不足并進行修正。學校提供現場觀摩機會,讓學生走進名師課堂,觀看教學錄像,集體備課,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助力。

三、互聯網時代下免費師范生的教育路徑

互聯網風靡全球,我們可以共享名校資源,實現信息零距離全覆蓋?;ヂ摼W為教師個體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不僅改變了教師的培養模式,還優化了教師的知識體系。在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將免費師范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志愿服務農村的教師成為各高校教育者思考的問題。

(一)鑄魂育人,堅持培育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給新形式下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免費師范生既是學生又是職前教師,我們是在教學生,同時也是教教師。免費師范生是社會發展、教育改革和文化傳承的承擔者,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要幫助免費師范生樹立文化自信,形成專業道德,培養新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網絡化時代成就了知識的快速傳播,也引發了文化的泛濫。免費師范生作為職前教師,必須充分認可祖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必須具備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立世,文化興邦,必須首先對自己的國家自信,才能走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昂首挺胸,才能教育出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結合學生在不同形勢下的思想情況,利用校園網,借助豐富的網絡內容、新穎的版式設計、微黨課、微團課展開教育工作,吸引大學生的范文,用簡短的視頻充盈碎片化時間,通過網絡載體向大學生傳遞正能量。如,利用共青團“青馬微課堂”微視頻評比活動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再如,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新生培養計劃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從經濟與社會或者人文與修養選修2個學分才允許畢業,這是學校踐行立德樹人觀念的體現,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彰顯。

(二)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引導學生積極踐行“四有教師”的要求

2014年教師節前夕,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上指出: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3]免費師范生畢業后將直接踏上三尺講臺,應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老師,并將此作為他們奉行的準則。為了讓免費師范生獲得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打破時間和地域障礙,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當下, MOOC成為“互聯網+教育”的典型代表,免費師范生可以借助MOOC的力量,將集聚在網絡上的優質課程共享。每年,國家都會創辦國家精品課程,而這些課程可以免費共享,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各個高校也以推出大量網絡公選課供學生學習,免費師范生除了在校學習必備的知識外,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可以接受知名高校教師的思想和觀念,為成為一名“四有”教師奠定基礎。

(三)借助網絡交流工具,加強深入的溝通交流。

在互聯網風靡的時代,即使相隔千萬里依舊可以交流和探討,距離已經不是問題。目前,QQ、微信、微博、郵箱、論壇等聯系方式被廣泛使用,QQ電話、微信語音甚至取代了一部分通信交流。30年前,查閱文獻需要去圖書館,一點點手抄自己需要的觀點;書信交流、登門拜訪,時間長效率低。而互聯網實現了知識共享,我們可以從論壇上搜集優質資源,可以通過訂閱號查看最新新聞,可以通過QQ和微信與優秀的專家老師交流。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接收到高質量的服務和指導,學生通過網絡與任課老師、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解決疑難問題。交流工具需要用,但要用到正確的地方。QQ動態、微信朋友圈和點贊不是我們的全部,溝通交流才是主打。

(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免費師范生特色

免費師范生大部分來自于農村,創新意識欠缺,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時想法只是停留在心里而沒有行動。想求穩,不敢提出想法打破原來的框架,不敢放手去做。大學生應該有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帶來不一樣的思想和潮流。經驗很重要,創新的思想和意識更應該加強,要強化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提高工作效率,知道“怎么辦”,并且要落實好“如何辦”。學會獨立思考,在實踐中檢驗“怎么辦”,努力打造個人特色,在“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基礎上要“甩開膀子放手干”。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新生培養計劃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從創新與創業至少選修2個學分,從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至少選修2個學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能夠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碰撞的舞臺和交流暢想的機會。作為免費師范生,大學畢業后將直接踏上工作崗位,他們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為單位注入新的激情和活力,培養和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五)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實現教育管理與評價信息化

免費師范生培養院校應不斷完善淘汰機制。個別免費師范生因享受免費教育,有編有崗,便不思進取。學生一旦被錄用,學業就業壓力變小,生源質量降低。[4]互聯網已實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無紙化辦公。當前也有許多相應的免費軟件如釘釘、愛班級等,可以記錄學生的考勤、簽到、請假,可以下達通知進行操行評定等。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我們可以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建立較完備的獎懲制度,完善免費師范生的誠信檔案。部分學生是基于當下就業狀況、家庭經濟和家長意見做出的選擇,并不是完全熱衷于并致力于教育事業,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會改變初衷。當前我們急需農村教師,因此在違約的背后是經濟的束縛,部分學生會因為這個原因放棄違約,但如果有合理的淘汰機制,可以為免費師范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對學生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的培養也可以通過教育管理信息化模式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皇甫倩,王后雄.提高免費師范生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基于對某部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的調查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14(6):17-24.

[2]康震,陶群英,付謐.以專家型教師為目標:談免費師范生的培養理念與質量保障[J].中國大學教學,2013(6):17-19.

[3]趙婀娜.加快建設“四有”教師隊伍[N].人民日報,2015-9-10.

[4]金東海,藺海灃.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建設: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0):20-24.

Abstract:In 2007,China has re-launched the free education system for normal students in six subordinate normal universities,In September 2016,Shandong province owns the first batch of normal education free of charge. Free education becomes a hot social concern once again. Students who enjoy the free education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era, how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students of free normal education becomes the focus of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interpretation system of free normal education, carry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free normal education. That culture concept including three parts: the professional cordialit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ath about Shandong free norm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Internet +”,it may provide some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normal education.

Key words:“Internet+”;normal education free of charge;significance;culture concept;education path

猜你喜歡
師范生免費互聯網+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免費
免費為止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最珍貴的東西是免費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