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奴隸到人民,從城邦到社會

2017-07-27 22:31左鵬達
商情 2017年23期
關鍵詞:城邦社會

左鵬達

【摘要】人的一切研究行為都可以歸屬于政治學研究,并進而得出人是政治動物。而人是趨于城邦生活,離開城邦在其觀點中人必將無法生存。在進入現代社會后,隨著城邦和政治動物的認同感降低,人對政治的關注也逐漸向其他地方分散。

【關鍵詞】城邦 社會 政治動物

“人根本不是生而平等,有些人生而為奴隸,而有些人生而為統治者?!眮喞锸慷嗟略凇赌岣黢R可倫理學》中做出了如上的的表述:即人從一出生便注定了身份與地位的差異,或高貴或低賤,在后天的學習或者生活中會因循前例,而世代保持奴隸(被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身份。而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便提出“人是生而平等的,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的一切人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人更是奴隸?!比藗儞碛械淖杂?,是為人性的產物,人生而為奴或生而自由便是觀點沖突之一。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每種實踐和選擇,都以某種善為目的”,政治的目的是其他學科的目的,并且此目的在亞里士多德認為是屬人的善,最高的善。人的一切研究行為都可以歸屬于政治學研究,并進而得出人是政治動物。而人是趨于城邦生活,離開城邦在其觀點中人必將無法生存。在進入現代社會后,隨著城邦和政治動物的認同感降低,人對政治的關注也逐漸向其他地方分散。人為共同的利益,兩個獨立的個體聯合起來形成新的社會單位,此時的含義也已經與古代政治中的含義相區別,此時便也就出現社會這一概念。

一、奴隸與人民

所謂奴隸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生而為奴隸,當然其便會有另外一部分生而為統治者的人存在,在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人是無法獨自存活在世界上,必須相互依靠才能夠得以生存,亞里士多德奴隸制的存在便就是受到這種說法的影響,認為有理智和遠見的人能夠成為統治者,而付出體力勞動、缺乏思想的人則便就成了奴隸。此外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人在出生后,當其父母有能力使其獨立的生存情況下,便成為了統治者,反之則成為被統治者,亦即奴隸,這一角度在我看來也有也十分中肯。亞里士多德的奴隸觀也與其人本性追求善的政治觀點相契合?!案怕缘呐暹@個最高善是什么,以及哪一種科學是以他作為對象的?!闭螌W規定了其他諸多的科學,是其他科學為自己服務。同時,規定者人的為和不為。人本性是追求善的,政治學是最高善,從而得出人以政治學為最高追求。奴隸制作為一種政治制度,必然也代表了最高善,其存在符合政治的要求,便也就具有了合理性。

“任何人對自己的同類都沒有任何天然的權威,既然強力并不能產生任何權利,于是便只剩下約定才可以成為人間一切合法權威的基礎”,盧梭在論奴隸制這一文章開篇便提出了這一觀點,所謂的奴隸制就是放棄自己的自由、放棄自己的權利、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這樣的放棄取消了“奴隸”的一切意志,拋棄了一切的道德性并且與人性相悖。統治者則享有無限的權威,而被統治者(奴隸)則僅有服從的義務了。在盧梭看來本身就是無效且自身矛盾的;奴隸制中既沒有等價又沒有交換,便是應予否定,被統治者依附于統治者而生存,以勞動換取生存所必須的物質資料便理所應當的成為等價交換,而并不存在亞里士多德所稱的生而為奴隸的觀點,只有人與人建立契約,才能夠使自己放棄某種權利,但放棄權利的同時也會帶給自己等價有償的物質交換,當然,僅僅有個人或者少部分人進行契約式的物質交換,原始狀態仍然繼續,是未曾改變的。在盧梭的視角下,人將全部的權利讓渡給整個集體亦可以稱之為共同體,他同時也將獲得等價的交換即獲得共同體的力量保全了自己的所有,那么在這個共同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成了全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結合成共同體而言就叫做公民,而不再是奴隸,而對于這集體而則就被視作人民。

二、從城邦到社會

何為城邦,在《政治學》中亞里士多德闡述了“城邦是某一種類的社會團體,而其中一切社會團體都以善為目的,這種最高善的團體就是城邦,其中最高的社會團體追求的善也是最高的。即政治社團?!眰€人無法自給自足,相互依存的單個生物必須結合,才能夠得到共同的保全,個人相互依存形成家庭,家庭繁衍成多個家庭,村坊便在此時出現,當若干的村坊相結合便組成了城邦。此時,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類進化到一個高級并且完備的狀態,人可以在城邦中能夠可以達到完全自給自足的狀態,城邦是一種“優良的生活,人類社會發展的終點?!比说谋拘允勤呌诔前钌畹膭游?,而城邦作為最高善的代表,便自然而然的成了政治的代表,所以人就成了一種政治動物,一種離開城邦便生存不了的動物。

在進入現代社會后,“政治生活已經變得非常容易被操縱,非常容易變得是黨派斗爭的工具,也已經不是原有的含義,慢慢的人民就會認為自己在政治上和這個單位沒有直接的關系,怎樣的生活并不取決于政治上的運動;”人們在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后,便也不再像亞里士多德所稱的脫離城邦便無法生存一樣,將一切行為都歸于政治的考慮,人們對于政治代表所有生活的觀念有愈發忽視。拉丁人為了解釋政治存在的必要性,便就提出了“社會”這一概念,以便于將人納入一個便于認同屬性的范圍。社會最初的概念是指兩個獨立的個體,為了共同的目標,或者為了解決共同的問題而形成的新的政治單位;亞里士多德說人是政治動物是從人天然趨于城邦生活的動物以及人與城邦,即相互依存的角度出發,在進入現代以來,奴隸制被摒棄,人解放成為人,成為一個個的單獨個體,并通過契約的形式進行物質交換,這些若干人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政體,在整體之中個人零散的意志便被統一的意志所取代,這一統一的意志由所有個人集合形成的共同體所作出,這個共同體就是社會,自然也就完成了由城邦向社會的跨越。

從亞里士多德到盧梭,也就是從古代政治跨越到現代政治理論,奴隸制在歷史中曾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適應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更是古代社會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城邦便是奴隸制中分散的個體管理納入一種統一管制的集中體現。當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社會契約理論出現,人人平等的觀念更加容易被人接受。大多數的人主張以契約的方式讓渡部分甚至全部權利,從而獲得一種權力保護自己的所有權不受侵犯。當這種契約在人與人之間普及,便以社會這一概念取代了以“個人、家庭、村坊”為架構的城邦理論。

三、亞里士多德和盧梭思想將如何影響中國

在當下我國,從奴隸到人民,從城邦到社會這一理論變遷,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雖然我國已經廢除奴隸制(農奴制)已經經過了幾十年,但人人平等的理念仍沒有貫徹,在中西部部分地區還可能存在人口買賣的行為,人人平等的觀念并沒有深入人心,在今后更要加大立法保護,確保公民能夠獲得應有的權利平等和實際上的權利平等。同時,人權寫入憲法也已經經過了十余年,人權保障狀況仍不容樂觀,在公民個人的所有權保護、生存權、發展權的保障都存在實際同立法相脫節的狀況,行政機關侵犯公民人權的行為還時有發生,既要從體制內部改變:在機關內部貫徹法治精神,加大對行政權力行使的監督,落實監督機關的監督職權,加大對侵犯公民權利行為的追究。又要在外部改變:疏通人民意見表達途徑,同時要增強人民的監督意識,保障人民監督權利順利行使。此外,盧梭帶給我們的社會契約理論也并非僅僅適用于幾百年前的西方社會,其理論精華仍然可以適用于今天的中國,對中國發展仍可以產生推動作用,當下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的選舉過程實際上可以看做契約締結的過程,人民將權利讓渡給國家,國家保護人民的所有權以及其他權利。當國家行為對公民個人權利產生侵害,在國家賠償之外,如何維護權利、保障人民未來的權利不受侵犯,仍然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需要解決的難題。

參考文獻:

[1]盧梭.社會契約論[M].商務印書館,2016.

[2]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商務印書館,2003.

猜你喜歡
城邦社會
柏拉圖《理想國》的解讀
從人性到城邦
古代雅典經濟責任審計探微
學習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城邦與公民思想及啟示
論《理想國》中的城邦正義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綜述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