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交流促進幼兒在木棍區的深度學習

2017-08-07 19:23陸婧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澤澤木棍丁丁

陸婧

最近大三班教室里出現很多百變圖形,有立體燈籠、風鈴、五角星、五邊形帽子、蜘蛛網、竹蜻蜓、秋千、蝴蝶、彈弓、天平……跟隨幼兒的操作探索,我們從中看到了幼兒的深度學習歷程。

案例分享:“三角體”和正方體出現了

又到了區域活動分享交流的環節,西西、彤彤、丁丁一起在集體前分享自己的發現。

西西向大家介紹:“今天我用橡皮筋把小木棍變成了立體的三角形?!薄澳闶窃鯓幼兊??”“昨天瑞瑞說毛線捆了還是會松掉,我就直接用了橡皮筋?!薄澳闶怯檬裁捶椒ɡΦ??”“我把兩根木棍合在一起,用橡皮筋套在上面,繞呀繞呀就捆好了,很緊的,不會松掉了?!薄澳阏业搅艘粋€比用毛線捆更牢固的好辦法,恭喜你。我們再來聽聽其他小伙伴的介紹!”

彤彤說:“我想搭一個立體的正方體,我用橡皮筋捆了正方形,可是它站不穩,丁丁就和我一起進行了加固?!倍《。骸拔易隽艘粋€十字架,我是在兩根小木棍中間捆的,也很牢?!薄澳悄銈冊趺窗咽中魏驼叫谓M合在一起的呢?”“只要把十字形放在正方形中間,把正方形撐起來就會變穩了。這和捆十字形的方法不一樣,用橡皮筋先套在像‘T字一樣凸出的地方,然后繞幾圈再套在‘T字上?!薄澳阌^察得真仔細,原來同樣兩根小木棍,不同的組合方式,在一頭、在中間、橫豎交叉時捆的方法還真的不一樣呢!”

老師接著問:“你們知道立體三角形和立體正方形的名字分別叫什么?”大家紛紛地說:“正方體,我們前兩天用紙做的小老鼠的禮物盒就是正方體?!薄傲Ⅲw三角形就叫三角體?!辩f:“我覺得三角形是最穩的形狀,它比正方形牢?!薄罢娴氖墙腥求w嗎?老師也不確定,我們待會有時間一起來找找資料,小朋友還可以向誰求助呢?”“問爸爸媽媽!”“上網找資料!”“我家里有圖形變變變的書,可以從書上去看看?!?/p>

“做了這些立體圖形有什么用呢?”齊頌說:“可以做成帳篷?!避庈幷f:“可以做三角形的燈籠,畫上新年愿望?!焙f:“我們美工區渲染的窗花,可以貼在正方體上面,因為也是正方形的?!薄白鲆粋€正方體的燈籠需要幾張紙呢?”佳佳說:“正方體需要4張,三角體需要3張?!薄罢媸沁@樣嗎? 明天你們做燈籠的時候記得數一數?!?/p>

第二天分享交流時,涵涵介紹:“我和佳佳做正方體燈籠的時候用了6張窗花紙。因為有6個面,所以就需要6張紙?!贝蠹乙黄饠岛蟀l現,要按順序數,不能多數也不能漏數,這樣才不會數錯。

澤澤向大家提問:“你們猜一個正方體要幾根木棍才能變出來?”甜甜說:“正方形是4根,正方體是10根,因為4加6是10?!睗蓾蓡枺骸盀槭裁匆?呢?”“因為有6個面啊?!睗蓾烧f:“回答錯誤,我來數給你看,應該是24根?!碧鹛鹫f:“好難啊,我數不清了?!崩蠋煟骸霸鯓訑挡拍軘登迥??”澤澤說:“按著順序先數上下兩個面是8根,再數中間的4根,數過的就不能數了,就是12根。還要加上丁丁做的十字架有12根,所以是24根。我學的魔方就是正方體的?!辫黩E說:“澤澤是我們班的最強大腦冠軍!”大家都給澤澤鼓起掌來。

老師:“請問誰知道立體的三角形叫什么名字?” 琦琦:“我爸爸上網查的,他說叫三棱錐!”梓駿:“我的書上是叫四面體!”“你還會向爸爸媽媽或者從圖書上找到答案呢!老師也查了資料:由四個三角形組成的圖形叫做三棱錐,也叫四面體。每個面都是正三角形叫做正四面體。正三棱錐是底面為正三角形,側面為全等腰三角形的空間體。所以西西拼搭出的幾何體可以叫做正四面體或正三棱錐。像我們建構區的這種立體的積木,應該叫三棱柱。沒有三角體這個名稱哦!”

老師:“小朋友在區域活動中能探索出固定小木棍的方法,并拼搭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如果把三角形、正方形重新組合,你們還能變出什么圖形來呢?”琦琦:“可以把正方體連起來做成像籠子一樣的東西?!薄翱梢宰兂煞孔友?!”老師:“好的,也許現在你還不能想出更多圖形,但你們玩著玩著也許會有新的發現,期待你們新的作品!”

感悟與思考

美國學者提出:“深度學習不是超越幼兒理解能力的、高難度的學習,它是學習者以高級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性地學習心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痹谟變号c小木棍的互動中,通過提出問題、分享交流、解決問題,從不知如何固定到逐漸創意出百變圖形,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進行著深度學習。

作品展現式交流。在分享交流時,幼兒喜歡帶著自己的作品上來向大家介紹。西西的介紹已經是前幾天區域活動時經驗提升后創作出的作品。瑞瑞用打蝴蝶結的方法把毛線捆緊小木棍,但還是容易散架。西西想到用皮筋繞成了三角形,并搭出了立體圖形,通過她的作品大家看到了橡皮筋捆小木棍很牢固。這種在集體中被認可、被展示可以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是新創意不斷涌現的動力,也是新經驗遷移的體現。

情景互動式交流。彤彤制作了正方形,發現能左右晃動,不能直直地站立,在活動時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而一旁的丁丁覺得自己搭的十字形很牢固,就想到可以把正方形撐起來。然而兩種圖形的組合,橡皮筋捆的方法又不一樣了。因為丁丁學過英語,所以他把小木棍橫豎組合的方式稱為“T”字形,先要用皮筋套在上面再繞,最后收尾也要套在上面才牢固。這是幼兒提出問題,并通過合作在真實的情境中想辦法解決問題。通過他們的對話交流、情景演示,促進同伴間思維碰撞,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

啟發探究式交流。立體圖形的出現是幼兒空間感知、表征能力在發展。老師又向大家拋出了問題:“這種立體圖形叫什么名稱?” 大家有正方體的經驗,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三角體”的名稱,在老師也不能確定的情況下,老師繼續啟發幼兒想想找到答案可以從通過哪些途徑?這樣進一步激發大家的探究興趣,為找到答案而主動探究,并不是老師直接把答案告訴幼兒。另外,小朋友做的圖形有什么用?大家想到可以畫新年愿望在上面,做成燈籠迎接新年,這是幼兒的經驗獲得了遷移。

觀察比較式交流。在制作正方體燈籠時,幼兒探索到了正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需要多少根小木棍,兩者是不同的概念。涵涵發現了6張窗花紙就說明正方體有6個面。而澤澤向小朋友提出更難的問題:正方體燈籠需要用到幾根小木棍?大家沒有認真數過,就按著自己的思路進行了猜想。大班的幼兒有的已經學會10以內的加減,所以想到4+6=10。澤澤是通過數數的辦法,先數正方體需要幾根,再數丁丁加固的十字的根數才是最終的根數。在澤澤介紹數的方法的同時,驗證了大家的猜想,對不同意見進行了批判與反思,并讓其他幼兒獲得怎樣數才能不數錯的經驗??梢姖蓾勺鍪潞苡袟l理,對數字、空間的邏輯性也很強。通過大家觀察、比較能感受到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歸納提升式交流?!叭求w”和正方體的出現,教師追隨幼兒,激發幼兒探索與深入的思考。在概念模糊時,教師和幼兒共同查閱資料,區分了四面體、三棱錐、三角體這三者的概念。在交流分享時教師歸納小結,并聯系建構區中類似積木的形狀,幫助幼兒了解幾何體的名稱、特征。同時琦琦提出三角形是最穩固的形狀,這種幼兒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的經驗,是最值得贊揚的,這種堅持不懈、深入探索是可貴的學習品質。

根據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的發展可劃分為空間知覺、空間表征、空間想象和空間思維四個發展階段。兒童對幾何形狀的理解單憑知覺或視覺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觸摸探索出圖形的輪廓,進而抽象出形狀來。幼兒在與小木棍的互動中,他們積極主動地想像、預測、探究幾何物體之間的關系;他們運用已有經驗真實地解決問題;他們獲得新經驗并遷移;他們對有關概念和原理的建構有自己的理解,并運用經驗創造出了各種屬于自己的百變圖形。當幼兒在進行各種操作活動時,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行動加以思考,從中可以看出正在進行著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城中中心幼兒園)

猜你喜歡
澤澤木棍丁丁
木棍的長度
俄狄浦斯情結在兒童電影中的銀幕投射
——以《我親愛的甜橙樹》為例
小木棍的無限聯想
一根木棍
動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談天氣
神奇的三角形
孩子的人際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