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設計院創新分析

2017-09-11 06:21邱永恒
西部論叢 2017年3期
關鍵詞: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創新

邱永恒

摘 要: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建筑設計院經受不斷的挑戰和考驗。為了在浪潮中立足,設計院必須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建筑設計院通過創新手段完成自我蛻變,迎合市場需求,立足行業前沿。

關鍵詞:創新 管理模式 組織結構 人員配備 工作環境

一、管理模式

在新世紀,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諸多外國建筑師在中國播種靈感,其建筑作品遍布我國大多數大中型城市,國內的傳統型建筑設計研究院開始感受威脅。為了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大環境,他們已逐漸在改革中轉變經營模式。也有很多建筑師事務所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在對可控資源重新梳理、整合的基礎上,對自己進行改造。

案例一,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根據市場的需求,創建醫療建筑創作中心,用精、專突破自身壁壘。黃山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所在地徽州文化濃郁,他們結合地域優勢,成立了安徽首個徽派建筑研究所,獲得很好的口碑及市場。以上兩種管理模式,強調專業性,突出獨特性,發力于一點。

案例二,安徽地平線建筑設計事務所,結合自身的社會資源優勢,把建筑設計領域延伸至一個更寬泛的層次,他們在幫助客戶設計建筑方案的同時,亦為客戶提供前期的設計咨詢、后期各階段的接洽,用一體化的服務為客戶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延伸的目標,從而使自己成為了一家頗具市場競爭力的綜合性工程咨詢公司。

由此可見,建筑設計領域對于市場多樣化的深層次需求,已使建筑設計企業知恥而后勇,認識到自己更多的潛能后,逐漸通過改革,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和業務水平,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國內甚至國際競爭力而邁出嶄新而又堅實的一步又一步。

二、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究其定義,是組織內部各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最終有效形成了為了共同目標而協同努力的一個組織群體。

建筑設計院組織結構與企業組織結構不同的是,建筑設計院的組織結構包涵兩層概念:一是包括它內部各個大小機構的組織,二是人員的組織。也就是說,不單單需要有效的機構組織,使事半功倍;也需要合理的人員配備,提高工作效率,共同為著目標而協同努力。

建筑設計院組織結構的四種基本模式。

1)明星型

這種模式主要是以一到兩位建筑師為主組成的小型設計所、工作室或事務所形式的,主要采用的是直線型組織結構。這種明星式的建筑事務所以私營居多,在歐美國家不占少數。其中1—2個合伙人,2—3名實習生,一名會計和一名辦公助理是較為典型的組織模式。

2)專業所型

和明星型不同的是,專業所型建筑設計院主要采取上述的矩陣型組織結構,比較穩重保守并且井井有條。建筑設計院的職能部門是以職能型來劃分,并將核心部門分為幾個專業設計所。在參與項目時,各個項目的專業負責人,負責本所的人員配備以及任務量的分配,各司其職,互不干擾;而在行政管理上,則由專業所所長來負責。有兩個維度的管理層。這種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合肥分院、UDG聯創國際,以下表為例,為聯創國際的組織結構圖。

3)綜合所型

綜合所型建筑設計研究院,其形式與事業部型的結構模式有些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其核心部門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管理劃分為幾個綜合所,其中包括,建筑人員、施工人員、結構人員、設備人員等相關專業。在這種模式中,基本不需要其他專業所的配合,從項目的輸入到輸出基本都可以在綜合所獨立完成,是建筑設計院發展的中流砥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下圖是其示意圖。

4)準綜合所型

準綜合所型是綜合所型和專業型模式的結合,取兩者優點相結合而成。這種模式是一定程度的事業部型。其各個所配備的人員比專業所多,比綜合所少,一般是采用建筑、結構組成準綜合所所。設備專業為專門配套所。這就是準綜合所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下圖是其示意圖。

因此,對于建筑設計院的這四種組織結構,主要根據設計院的發展前景以及人員規模進行制定。下表呈現了各自對應的基本設計流程。

3,人員配備

建筑設計行業作為一個典型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創新是建筑行業生存的基本。而建筑師就是創新的核心載體。通過對安徽地區設計院的調查,發現創作人員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多數是本科學歷。

建筑設計院規模的不同,會導致人員各專業的配比具有差異化。以下對安徽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安徽地平線建筑設計事務所以及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合肥分院各專業統計分析,來說明各個專業的所占的比例。對于專業所型來說,建筑、結構、設備的基本比例為2:1:1。對于綜合所來說,各個所建筑、結構、施工的基本比例為2:1:1。

4,工作環境

如今建筑設計院,具有國際性和地方性的兩重性。對于不同規模的建筑設計院,在辦公環境具有差異化。因此,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并借助自身的經驗和空間想象得出以下結論:

現在的辦公環境逐步向人性化發展。良好的環境可以使員工發揮更多的創造力,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設計院創新發展增加新的籌碼。

在辦公環境方面,上海水石國際做到了人性化的辦公環境。在安徽地區,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的辦公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溝通氛圍。

小 結

建筑設計院創新主要通過改善管理模式、組織結構、人員配備、工作環境等來具體實現。先進的管理模式、合理的組織結構、優秀的人員配備、優美的工作環境勢必帶來設計院的創新與突破。

猜你喜歡
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創新
基于企業再造理論的國企組織結構變革探討
高校網站安全管理研究與探討
跨國公司組織及權限和中國企業對比研究
淺談高校圖書館隨書光盤的編目與管理作用
工程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企業創新管理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