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核心概念教學的有效設計

2017-12-20 19:01陸艷春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6期
關鍵詞:有效設計核心概念高中化學

陸艷春

【摘要】化學概念的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抽象性給學生理解、掌握、應用化學概念帶來不少困難。如何搞好化學概念的教學,使學生能靈活掌握、熟練應用概念解決相關問題?本文就蘇教版化學教材中有關化學概念的教學實踐進行探討,研究在新課程核心化學概念的教學中,應當采取何種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形成。本文就此探討了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核心概念教學的有效設計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概念;課堂教學;有效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38-02

在高中化學科目的學習中,概念性問題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基礎性的部分,學生不但要從抽象的概念性文字中加以了解,還要將其轉化為各種化學符號應用于化學題目的解答中。本文結合筆者多年高中化學教學經驗,探討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核心概念教學的有效設計。

一、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核心概念教學的要求

結合高中化學的學科特征以及新課程背景下化學科目概念性原理的知識特征,可以將高中化學概念教學的特點歸納如下:(1)概念原理的化學知識從必修到選修呈現螺旋式發展的趨勢;(2)概念原理性知識從必修到選修具備很強的系統性與邏輯性。由此可見,高中化學教師更要對概念性化學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提高設計的要求和教學的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要求與過去發生較大的改變。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創新能力和較強學習能力的人才,那么對于化學科目中概念性基礎性的知識就必須更深入全面地掌握,并且能獨立把握其規律,才能實現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礎上,學生遇到化學的新知識點,就能將這些新概念聯系自身總結的原有化學概念框架,與舊的知識進行模式,更快更高效地實現對新的概念知識的學習。對于教師而言,首先就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準備預習工作,以預習的方式先確保對概念知識的接觸,在掌握一定程度基礎上才能分層次列出問題和不同知識點。其次,復習工作也不可或缺,概念性化學知識的學習更要對已有知識進行全面的解剖與理解,實現與新概念知識融合,才能實現化學問題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完善自我化學知識框架。

二、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核心概念教學的有效設計研究

1.關注學生舊知識,創設條件轉變其對原有概念的認識,促進進一步發展

有學者對核心概念教學提出建議,概念轉變的學習要建立在構建主義基礎上,且立足與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與概念。由此可見,教師掌握學生現有的概念性知識情況非常重要,能及時發現學生現有知識或經驗的錯誤之處,并調整學生知識基礎結構,在運用多種有效方法創設情境,加深理解后,將錯誤的概念觀念轉化為正確的理解,促進進一步發展。

比如在學習與離子相關的知識時,其對應的概念有一個固化的發展過程,即電離——離子存在——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離子反應——各個離子方程式。這個固化的發展幾乎所有學生都能掌握,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從始至終了解。比如不少學生會受到初中化學學習的影響對“電解”的問題產生誤解,認為物質在過電的情況下才會分離成離子,但實際上離子是一種物質構成的微粒,通過原子得失電子形成,其自帶電荷。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教師可以設置實驗的情境,一步步演示溶液導電性實驗,學生在觀察的同時對原有錯誤的理解和知識進行推翻,并在教師要求下向其他學生表達,加深理解印象。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比如學生感興趣的Flash動畫模擬,對酸堿鹽等物質微粒子的水溶電離過程進行模擬,將抽象的化學概念性知識轉變為直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概念知識的記憶。

2.注重實驗教學,強化化學概念的實驗應用,幫助學生感悟概念的形成

實驗是化學學科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教師在化學學習的元素化合物內容中采用各種探究式的教學手段,其中就包括實驗的探究教學。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探究式教學與化學學科的特征不相符,不適應。概念化學教學的研究過程中,一些教師過于注重交而忽略學生的學,所以對與很多需要創設的外部條件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設計,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掌握內涵,這就導致一些學生盡管能獲取化學概念知識,卻無法滲透到知識概念的本質中去。實驗教學無疑有助于學生對概念性化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與認識,但化學教學要注重方法以及與概念之間的融合,這就要求教師經過精心設計。

比如教師設計以下的教學操作:展示50ml物質量濃度0.1mol/L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的導電實驗,讓學生從中觀察到導電的過程,隨后撤出氫氧化鋇,并設疑“將氫氧化鋇容易倒入硫酸溶液當中,電燈泡亮度會發生變化嗎?”對于這個假設性的問題,要求學生先整合自身的概念性化學知識進行推測,再做后續操作,將觀察到的情況與推測的結果進行對比。在具體的實驗中,學生就會發現燈泡先變亮,后變暗,這與鋇離子、二氧化硫離子以及氫離子發生的反應沉淀有關,導致溶液中離子變少,導電性能變差。如果繼續加入硫酸溶液,那么燈泡又會變亮,而溶液當中的氫離子與二氧化硫離子的融合實質就會反應出來,即離子反應的概念。

這個設計突出實驗的結果與學生預測結果的沖突,學生就可以根據原來預測變亮變暗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想融合,在推敲時聯系已掌握的相關概念再次進行推敲,最終理解兩者的沖突點和矛盾解決的關鍵,加深對概念知識的掌握,同時提升自我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不斷深入實施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要求,結合化學科目的學習特點,從概念教學的基礎出發,不斷整合、推翻、綜合并再次融合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架構,取得完善和突破,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愛芳.新課程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體現——《氮肥的生產和使用》課堂教學設計分析[J].科技資訊,2009(10).

[2]趙偉濤,曹剛,余丹.高中學生生物學核心概念發展水平的評價研究[J].科學教育,2009(04).

[3]林嵐.新課程下高中化學核心概念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7).

[4]濮江.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概念分類教學新思維[J].伍曉紅.宜賓學院學報,2008(12).

[5]胡久華,陳欣.不同教學處理方式對高中生化學核心概念建構的影響[J].支瑤中國教育學刊,2007(07).

猜你喜歡
有效設計核心概念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解題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構建高中化學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
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高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作業有效性的探索
從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討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銜接
利用微課輔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探究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有效掌握科學概念的教學實踐
挖掘核心概念,發現潛在疑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