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閱讀教學漫談

2017-12-20 08:16魏海燕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6期
關鍵詞:語文能力梨花課外閱讀

魏海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20-02

葉圣陶先生把語文詮釋為“口頭語為語,書面語為文”。要訓練語文能力就要訓練學生口頭語和書面語的表達能力。作為語文能力發展到讀寫階段的中學生,語文教學要著重訓練讀和寫,特別要突出讀和寫的訓練方法。從客觀現實看,語文閱讀教學尤其需要加強。

然而,由于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以寫作為中心,不僅忽視聽、說,就連讀也是作為寫的附庸地位出現的。因此,學生的聽、說能力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聽不出別人說話的中心,聽不出別人說話的思路,更別說聽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說不出自己的觀點、思想、情感,更別說表達清晰,條理清楚。閱讀也是作為僵硬的知識點處理的。一篇有血有肉、靈氣鮮活的文章往往被肢解,零敲碎打,最后成為支離破碎的知識點。

那么我們應如何正確地理解、看待閱讀教學呢?

一、要對閱讀教學進行正確定位

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那么讀也應該聽、說、寫一樣,是一種獨立的語文能力。閱讀能力的訓練提高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要改變閱讀的附庸地位,要從研究閱讀的意義和功能入手才能真正明白閱讀能力的獨立性。閱讀是人類重要的心智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報刊、雜志、書信、文件、材料論文、文學作品等都需要閱讀。其實社會這本無字的書也需要去讀。歷史學家張舜徽說:“天地間有兩種書:一是有字書,二是無字書?!睙o字書就是天地萬物。著名文學家別林斯基說過:書本知識,如果缺乏生活之知識,使不完整。如果我們不去閱讀就可以獲取知識就不能進德修業,增才見識,就不能適應21世紀的競爭的需要。

二、要培養閱讀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不僅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同是也是一項需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個性等的活動。如果不把舊式教學那樣的“恐怖場所”變為“快樂場所”,教學質量就不可能提高,閱讀效果就會很差,所以要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增強閱讀的實效性就要在激趣上下功夫。

一是把閱讀效果提前讓學生體味。如在閱讀劉白羽先生的《長江三峽》之前,介紹劉白羽散文給人的感受:讀了他的散文,思想要受到一次洗禮,靈魂要受到一次震撼,他的散文能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其散文過取材于大江、大海、紅日、高山等氣魂宏偉的壯觀景象,描寫時代精神,抒發戰斗豪情。

二是創設情境,激發內動力。如閱讀柯巖的詩《周總理,你在哪里》,為了讓學生自己產生閱讀欲望,從中把握對周總理深切懷念之情,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難忘的1976年1月8日,一代偉人,我們共和國的開國總理默默地走了,他沒有遺產,也沒有子女,沒有墳墓,聯合國也破例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在那苦澀日子里,高山在嗚咽,大海在痛苦。全國人民思念總理的感情猶如決堤的洪流,噴發而出,從心里喊出一個聲音:“周總理,你在哪里?”讓學生在情境氣氛的感染驅使下產生閱讀欲望。

三是客服困難,樹立信心。中學生畢竟是半懂事的娃娃,所以意志力、控制力較弱,而且并非所有的讀物篇篇中意、課課宜人,因此學生在閱讀時,就可能產生“無效果區間”。這時,老師要想辦法開導指引,使之克服困難,度過“無效果區間”。例如初一語文《社戲》就是一篇初中生不易懂的短篇小說,對于沒有體驗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大城市學生來說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刻畫的一群農村少年朋友的形象的意義和作者對充滿童趣的放牛釣蝦的鄉間生活的描寫表現出的情致以及作品的寫作意圖,為什么作者要寫到“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遲到那夜似的好斗,——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的含義。這時可以結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內容與《社戲》進行對比,搞清楚童年的“我”與少年的“我”有哪些相同與不同,找出變化的原因,讓學生從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內容的把握中去樹立信心,克服讀一遍兩遍不能理解內容以及課文中心的困難,最大限度地克服閱讀效果強化閱讀興趣。

三、閱讀教學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即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課內重在培養閱讀、感知、理解能力,提高閱讀速度。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精讀(熟讀精思)與泛讀(廣泛瀏覽),速讀(會意快速)與慢讀(熟知內容)⑥等等。在教學中給予學生示范。例如:教學彭荊風的《驛路梨花》結尾一段“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要感知這段文字沒有難度,但要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卻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須調動信息儲備,動用背景知識。這段話既寫實實在在的人(哈尼小姑娘),有實實在在的物(潔白的梨花),這就起到了點題點人的作用(有關寫作知識),引用陸游的詩句,結構上照應題目(有關背景知識),內容上深化主題,“驛路梨花處處開”是神州大地人人學雷鋒的同義語。要交給學生整體把握閱讀對象的方法,正如東晉大詩人陶潛所說:“喜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闭f的就是要從整體上去把握讀物,不要再局部,不礙整體理解的小問題上糾纏。這就要求學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專心致志地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根據科學測試分析,一個人讀書時眼睛停頓的次數,回視的次數與閱讀速度成反比。而現在的部分中學生只會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逐字逐字地去理解。這不僅降低了閱讀速度,而且也影響了閱讀的效果。

劉國正先生指出:“語文天然是與生活連載一起的,語文是放映生活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庇纱丝梢婇喿x的另一條腿就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它能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教育效應。反映社會信息的報章、雜志,家庭中的書信往來、家電說明書,各類社科類論文、文學藝術作品等等都可以作為閱讀內容。通過大量的廣泛的閱讀,使學生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訓練了閱讀能力,豐富了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想減輕學生負擔,就應當讓學生閱讀比要求他記憶的東西多兩倍,乃至四五倍的東西,“學生出于興趣,出于認識,需要而閱讀的材料總量中,要求學生以識記為目的而學習的材料比重越大,他學習起來就越有困難?!狈粗?,閱讀更多的材料,記憶也就會駕輕就熟,對課內閱讀能起到補充強化的作用。同時課外閱讀為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課內閱讀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進行的,因而有很強的依賴性和被動性,而課外閱讀雖然要用課內老師所教的方法以及遵循閱讀原則,但是,有更強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當然也有更強的主動性。所以這一條腿是一條強健的腿,它為提高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教師要引導好課外閱讀。每天的報紙可以作為閱讀的材料,適當指導學生分版面,分欄目閱讀。讀標題,讀文字,讀插圖。星期天節假日期間,推薦學生閱讀雜志。寒暑假,為學生推薦介紹優秀讀物等。

總之,讓學生在閱讀中強記憶,長見識,啟智慧,善人格,使學生課余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猜你喜歡
語文能力梨花課外閱讀
中學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
梨花(外一首)
桃花和梨花
故事媽媽提升課外閱讀
萬溪沖賞梨花
基于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不因人文失語言 要因語言悟人文
淺論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應用型本科人才語文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