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式教學改革在高級會計學課程中的探索

2018-01-27 11:15喻曉宏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8年3期
關鍵詞:會計學研討議題

喻曉宏

在我國會計準則國際持續趨同的背景下,在經濟業務全球化的環境下,培養復合型的高端會計人才成為當務之急。為培養社會所要求的具有高尚道德素質、終生學習能力、積極創新精神、具有全球視野和良好溝通技巧、積極團隊合作精神的高端會計人才,目前的會計本科教育有必要從多方面加以改革,如會計教育目標應該有所轉變,會計課程體系的設置有所調整,會計課程的授課方式多樣化等等。

從課程的授課方式來看,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的授課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和分析,并輔之以黑板板書。近年來相繼運用在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網絡技術,也只是教學手段的改變,教學中還是幾乎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主動的參與并不多。高級會計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充分相結合的課程,為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應充分使用恰當的手段和方法,如研討式教學、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從而充分調動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本人在高級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專門開展了研討式教學改革,并取得一定效果?,F本人結合個人經驗,介紹研討式教學在高級會計學課程的運用。

一、研討式教學簡介

1.研討式教學

研討式教學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難有爭議的問題,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獨立思考,展開課堂討論與交流,以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研討式教學方式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但教師事先應設計好研討議題,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巧妙地指點,學生通過抽絲剝繭方式層層遞進達到知識點,最終達到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

2.研討式教學對于高級會計學課程的意義

(1)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能力的需求促使本課程教學目標的提升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推進,我國很多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在增加,會計人員將面臨更加多元化、開放性的大環境,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復雜性將大大提高,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將大大提高。如參與一帶一路的企業需要會計人員提供國際通用商業語言—會計信息來幫助企業制定全球范圍的發展戰略(包括財務戰略),和開展全球業務獲得所需的財務支持,而這些要求都與財務報表(主要是合并財務報表)有著密切的關系。會計人員較高的素質要求不僅僅來自環境的巨大變化,更多的是來自用人單位切實的要求。

(2)相關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近年來我國會計準則的持續國際趨同也對這門會計核心課程的授課帶來較大沖擊,課程的主要內容(如企業合并、合并財務報表、與衍生金融工具有關的套期會計)近幾年一直在變化而且變化較大,這種變化已經成為常態化。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在大學學習期間就適應,他們必須鍛煉從而具備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適應能力,以越來越強的職業判斷能力來應對越來越復雜的會計準則等一系列規范。

(3)高級會計學課程內容的深度

《高級會計學》是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其內容主要是圍繞復雜、特殊經濟業務的處理,它是會計學理論與方法進一步延伸與深化的課程,特點是難度較大、涉及面較深、信息量十分豐富。掌握好高級會計學的課程內容既需要一定會計理論支撐,又需要一定相關領域如金融學、風險管理等知識儲備,對本科學生來說達到這些比較高的要求有點難。

在這些客觀因素的壓力下,在本科教學階段訓練與傳授學生熟悉會計理論與掌握職業判斷精髓有一定難度,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都有幫助的研討式教學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嘗試。

二、研討式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過程

1.研討式教學總體設計

研討式教學方式,試圖將教學過程從教師的單向講授改變成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點評總結為輔的雙向式教學方式。具體實施過程:首先教師針對教學內容中有一定實踐爭議的、有一定理論分歧的知識點設計相關議題,要求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合作,鼓勵學生多途徑尋找資料文獻;然后要求學生上交小組作業并通過PPT展示和公開演講發表多元化的觀點和見解并適度討論,此過程既注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注重學生表達和說服的能力。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本人特地將學生參與研討的表現計入平時成績,并將平時成績百分比提升,這種方式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客觀,也更利于研討式教學改革的推行。

2.制定研討式教學方案

課程明確要開展研討式教學改革,首先應確定教學改革方案,包括:(1)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研討課程內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在課程教學日歷中單獨列示設置的研討課程;(2)根據課程內容的重要性程度與復雜性,設計課程討論議題;(3)教師應設計相關研討議題和研討步驟,包括研討題目、分組(大都由學生自主組合)、時間分配、研討交流、指定的參考文獻、考評方式與標準,并在研討前兩星期告知學生,使得學生有充分時間準備。(4)把學生參與研討課程納入學生期評成績。為促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設計相關課程研討議題后,本人提出將參與課程研討表現納入學生平時成績,并申請將平時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比例上調到40%。

3.研討式教學中議題的設計與開展

研討教學包括有四個環節:(1)設計研討議題。研討議題的設計在研討式教學中地位很重要。高級會計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研討式教學,一般來說信息量較大、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的章節比較適合。在設計研討式教學議題時,既要緊扣教學內容,又要讓學生能夠接觸并深入思考。本人已經結合課程內容與我國經濟實踐設計了相關討論議題,具體為議題一:同屬國資委最終控制的企業之間的合并是否屬于同一控制的企業合并;議題二:權益結合法與購買法的比較及我國為什么選擇權益結合法;議題三:商譽的性質與會計處理思考;議題四:子公司判斷流程。這些問題或者理論性很強,或者問題與我國國情有著密切聯系,或者是理論發展指導下的新實務要求。(2)指導學生準備。盡管研討式教學中課堂的主角是學生,但并不意味著老師真的可以置身事外。為保證教學效果,老師本人應該具有發散性思維,平時閱讀較多文獻和關注我國經濟實踐中的一些突出案例,并設想各種討論內容與結果。研討議題在討論前兩周交給學生,并提出相關要求。為達到教學效果,本人會指定學生閱讀或瀏覽一些專業期刊和專業網站,學生可以通過搜集文獻、閱讀文獻、分析文獻了解會計理論的基本內容,并結合我國會計準則的最新發展,自由發言充分展開討論,為理解課程內容打好基礎,并在研討中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判斷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3)研討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角色的把握。研討中教師盡量充當引導者、啟發者,多鼓勵同學自己思考、自己找答案,不禁錮同學的思維。討論分析時,教師不要以權威者自居,不輕易參與討論。(4)總結。在最后的總結中,教師應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詳細的評判,而且以鼓勵為主,對于學生的不當觀點以適當方式進行分析,切忌直截了當的批評。同時對于學生的討論表現,引導學生自主交叉評分,評分標準有發言內容的全面性與理論性、PPT課件完成情況、發言表達的流利與否。

4.研討教學與課程考核改革相結合

《高級會計學》課程理論與實務兼顧,教學內容多且較深奧。課程考核難以面面俱到,理論性知識、專業性和綜合性都較強的課程內容很難完全體現在一次考試中。為解決上述問題,也為了推廣研討式教學改革,本人對課程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將學生參與研討式教學的表現納入考核范圍,力求通過此次改革培養和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對該課程難點、重點的掌握,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在學期初本人就強調同學參與研討的表現將計入課程考試成績,學期之初時向教務處申請將平時研討的成績占期末總評成績,且比例上調到40%。課堂教學時,本人發現學生深受激勵,在課堂討論、制作PPT參與分析、編制思維導圖等時,經常為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與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答疑討論”欄目中探討,教學互動中對本人的上課有很大幫助,因為我能發現學生的不足與自己教學中的失誤,及時改進教學。同時大部分學生態度認真,充分參與,完成及時;課堂討論、PPT制作、思維導圖、合并工作底稿和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都比預期要好。

三、研討式教學改革實踐的思考

1.研討式教學改革對于學生的意義

參與研討式教學的大部分學生態度認真,充分參與,完成及時。課堂討論、PPT制作、思維導圖都比預期要好。一些學生通過查找文獻、課外閱讀等方面學會拓寬思維視野,創新思維初見端倪,對一些會計理論逐漸感興趣,為繼續深造打下了良好的開端。從學生研討過程來看,學生概括總結知識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分工協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最可喜的是在課程期末考試結束時,通過所有同學的努力,及格率100%,優秀率大大超過本專業的平行班級。

2.研討式教學對于教師的意義

研討議題的選擇是決定研討式教學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也考驗著授課老師的視野和知識底蘊。為此本人一方面關注會計準則的重大變遷,一邊關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特殊現象并結合相關理論進行思考,這無疑豐富了自己的知識范疇和理論深度。課程授課時,本人發現學生參與課程研討的積極性非常高,在課堂討論、制作PPT參與分析、編制思維導圖等時,會為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與我在網絡教學平臺“答疑討論”欄目中探討,教學互動中對我的上課有很大幫助,因為我能發現學生的不足與自己教學中的失誤,及時改進教學,教學經驗有了較大提高。

3.研討式教學實踐中的不足與困難

研討式教學的不足:由于課時有限,研討式教學過程中研討內容還不夠全面,內容集中在會計理論方面,缺乏對會計綜合案例中職業判斷的研討;研討方式還不夠多樣化,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研究式等各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沒有全面運用。

研討式教學的困難有兩個方面:首先研討式教學實踐特別適合在小班教學,在擴招后的現在,大部分學校的教學班級人數超過70人以上,大課堂極難開展研討式教學,即使開展也不能保證效果。另外就是研討式教學內容在目前很難和經濟業務案例結合,研討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是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對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核心能力在于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但這種基本能力的訓練需要真實或高度仿真案例的配合。為解決這些問題,第一必須開展小班教學或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研討式教學;第二則要求老師積極關注我國經濟大背景下公司的重大會計實踐活動,不能閉門造車。

參考文獻:

[1]佘曉燕.國際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基于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的分析.中國農業會計,2011,10:55-58.

[2]楊政,殷俊明.會計人才能力需求與本科會計教育改革:利益相關者的調查分析.會計研究,2012,1:25-35.

[3]程昔武,紀綱.會計準則趨同中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的思考.商業會計.2014,7:9-12.

[4]伍光磊.本科會計專業研討式教學及其策略選擇.商業會計.2015,18:126-127.

[5]胡靜.研討式教學及其在財務管理課程中的實踐探索.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3:298-299.

猜你喜歡
會計學研討議題
21世紀以來中國歌劇批評若干重要議題述論
例談群文閱讀中議題的確定
70年中國政治學議題變遷與轉向
2018年全國新增會計學教授、副教授名錄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GSM與FDD、NB-loT融合組網研討
柑桔無公害栽培技術研討
2016年全國新增會計學教授、副教授名錄
案例研討課的困境及未來走向
中國會計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