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

2018-05-10 09:49岳志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岳志娟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不僅是新時期國家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落實好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更是促進小學生完善個性品質、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教師要把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推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2012年修訂) 》的頒布,為進一步科學指導和規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1]。教育部在2017年8月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中也強調,在德育內容中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人生規劃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調控心理、自主自助、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盵2]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向前推進,“以各科教學為依托,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也日益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關注,同時,其他各學科的新課程標準也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要求,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新時期國家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落實好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更是促進小學生完善個性品質、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教師要把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推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那么,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如何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最終實現小學數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的融合呢?

一、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

(一) 擁有健康心態,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善于激勵學生、生動活潑、富于想象力并且熱心于自己學科的教師,他們的教學工作較為成功。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只有自身先具備健康的心理品質,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才能保證數學課堂教學順利開展下去。

在我們平日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健康、陽光的心態,走進教室之前,可以通過自我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將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不將消極情緒帶入課堂,努力為學生營造平和而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讓教師情緒有所波動,例如,教師在新授課或者講解習題時,學生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或者教師講解多遍學生都不理解。此時,有些數學教師的情緒就會發生變化,并采取不恰當的表達方式,如表現出生氣的神態或對學生進行大聲訓斥等。這樣,就可能產生不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氛圍也會變得緊張,很多學生會產生畏懼的心理進而變得更加沉默,對于知識的接受和學習也會產生抵觸情緒,長期下去,很可能會出現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善于駕馭自己的情緒,冷靜、全面地分析矛盾,對于學生的錯誤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或者必要的等待、解釋。同時也要正視自身的問題,敢于接受批評,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養。

(二) 為人師表,做學生學習的榜樣

教師勞動與其他工作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之處:教師本身的示范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向師性、模仿性和可塑性。這些特殊性就決定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為人師表,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品德才學、為人處世的態度等都會對自己的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因此,教師必須對自己高標準,你要求學生做到的事,必須自己先做到,給學生做出示范。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必須用直尺畫等號和分數線,那么在板書環節,教師就要用直尺示范。再如,我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要求學生在別人回答問題時,應認真傾聽,尊重每一位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作為教師,對于每一位回答問題的同學,我都通過眼神、動作向其他學生示范,已實現潤物無聲。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有力地說服、感染和教育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才能成為鮮活的教材并成為學生做人的榜樣。

(三) 學習心理學理論,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師的第一素養,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形成符合時代特征的教育觀念。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要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愛國主義、思維嚴謹和數學審美,更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承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每位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內部動機中最為重要的成分就是好奇心和興趣,它們為培養和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奠定基礎。一堂成功的課不僅對教師自身有較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3]。和成年人相比,小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的時間較短,根據這種心理特點,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形式來設計教學內容,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例如,我在教學四年級“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一課時,對于1、2、4既是12的因數,也是8的因數這一結論學生不是很清晰,對到底是不是這樣存在疑惑。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清晰地理解,我適時對學生說:“這個結論到底對不對呢,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好不好?”學生的情緒頓時高漲起來。我接著說:“在每個同學桌子上的卡片,上面的數字就代表你現在的學號,接下來,我們就用你的學號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請12號和8號到前面來做我的助手?!贝藭r,學號是12和8的學生興奮地跑到講臺上,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加大號呼啦圈,給每個學生套上一個圓圈,然后讓兩個人分別站到講臺的兩側。我接著對學生們說:“接下來你們表現的時候到了,學號是8的因數的同學,就是8的好朋友,想好了嗎?趕緊來找你的好朋友吧!”學生們馬上動了起來,快速思考,左右交流,然后1、2、4號興奮地跑到8的圈里。我接著讓12的好朋友趕快到12的圈里,學號是6的學生從下面跑到12圈中,與此同時,1、2、4從8的圈里跑出,但是徘徊在12和8之間,不確定到底該到哪邊去。下面的學生們急得直跺腳,紛紛舉手想給他們支招,游戲一下子達到了高潮。我趕緊問這三位學生:“你們遇到什么問題了嗎?”學生說出他們的困惑:“因為我覺得我是8的好朋友,也是12的好朋友?!蔽翼槃菀龑В骸翱茨銈內齻€真是挺累的,一會兒跑這個圈,一會兒跑那個圈,那你們有沒有好方法,既可以在這個圈里,又可以在那個圈里?下面的同學也可以幫他們想一想?!贝藭r學生們已經想出來把兩個呼啦圈套在一起這樣的好主意,從而形象直觀地展示了1、2、4既是8的因數,也是12的因數,生動有趣,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什么是公因數。

(二) 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習數學的信心

1. 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激發自信心

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抽象、嚴謹的特點,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對于一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很多知識比較抽象,很多概念的描述難以理解。因此,數學教師要采取多種激勵手段,配合創設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以正向評價為主,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環境。我在日常的教學評價中,主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評價具體有針對性,不空洞。如我在教學青教版四年級上冊“圖形的密鋪”一課中,有學生推斷正六邊形可以單獨密鋪,因為他生活中見過蜜蜂的蜂巢。這時,我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噢,你的推斷源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你真是一個細致認真、熱愛生活的孩子??!”學生的臉上掠過一絲羞澀,高興地坐下了。其次,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數學教師要有一雙會欣賞的眼睛,欣賞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展示出來的閃光點,并及時進行表揚,努力讓閃光的火苗越燃越大,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并在老師的鼓勵下逐漸愛上數學?,F在班上就有一個小淘氣包,對數學有很強的抵觸情緒,上課經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下課不認真完成作業。為了讓他愛上數學,課堂上,只要他遵守紀律或者回答問題,我都及時表揚:“田鑫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田鑫能用直尺畫等號,值得表揚”。課下,我和他單獨談心,給予他鼓勵和支持,讓他相信只要努力,他也能變成數學達人。經過一段時間,現在的田鑫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他開始喜歡數學。最后,評價主體要多樣化。課堂上,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評價角色,但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課堂上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可以給予評價,還可以讓該學生自己評價,說說哪里有問題,哪里需要改進,也可以讓本組內的其他成員評價,更可以采用集體評價的方式,充分體現學生是評價的主體。

2. 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自信心

相信很多數學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課堂中很多學生因為害怕答錯會被教師批評或者同學嘲笑而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缺乏自信心。其實,課堂提問的目的除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更主要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掌握本堂課的相關知識,而不是為難學生,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數學課堂提問環節,我常常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深淺層次選擇不同的學生進行回答。例如,能夠很快找到答案的問題,我讓基礎較差的學生起來回答,答對后馬上對他進行表揚,從而激發該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肯定和關懷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更加認真聽講。對于較難的問題,我會讓能力較強的同學來回答,當同學們都聽明白后,再選擇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再說說,這樣既有助于能力較強的學生認真思考,也有利于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我充分發揮小組集體的作用共同探討,“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比缓笳也煌瑢W習水平的學生共同回答,這樣,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回答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3. 作業批改巧用評價,增加自信心

作業是教師和學生進行良好溝通的一種途徑,教師可以借助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自己的教學進度做適當的調整。我在日常的作業批改中,會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留言,例如:“你今天的作業書寫很認真,要是等號能用直尺就更好了”“老師留的問題你全答對了,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你對數學知識的思考真是越來越嚴謹了,老師也要向你學習!”“你的數字寫得真規范”……簡短的作業評語,蘊含著教師深切的希望,不僅讓學生更加認真對待家庭作業,更使得師生關系變得融洽。

(三) 引導學生對學習成績進行積極歸因

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者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釋和評價。美國心理學家韋納通過系統的研究,將成敗歸結為六種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和外界環境。根據成敗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為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為強烈的情感體驗,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3]。在平常的數學學習生活中,對于上課教師講的知識不理解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很多學生特別沮喪,感覺自己很笨,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還有的學生流下了失望的淚水,甚至出現厭學情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們將成績的好壞歸因于自己平日的努力。努力了,成績上升,反之成績下降。同時,我也根據學生的努力程度對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例如,在每次數學階段性檢測后,我會綜合考慮成績和學生平日的努力程度進行評價,對于努力程度相同但是基礎較差的同學給予較高的評價,尤其對于成績較低但是非常努力的學生給予更高的評價,并頒發數學進步表揚信,引導他們意識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

三、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心理學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小學開設的課程較少,更多的是通過日常生活和學習等方式輔助教育,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心理學的小知識。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時,針對新學的知識隔天會忘記很多的情況,我問學生:“很多知識課上我們都學會了,為什么第二天就只能記住很少的一部分呢?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原因?”有些學生也面露疑惑。我適時呈現“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然后向學生介紹,這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的遺忘曲線,接著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發現,學生很容易說出:“遺忘在學習一結束就開始了”“遺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學習完知識20分鐘之后,記憶量就降低到58.2%,1小時之后,記憶量大概只能保持44.2%”……學生們在驚訝中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老師適時引導大家:“那么在平時的學習中,為了防止遺忘,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交流完之后,老師進行總結:首先,要及時復習,學習完新知識,可以利用白天的空閑時間復習幾遍。其次,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快速完成復習任務。再次,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如此一來,既鞏固了百分數的相關內容,也向學生介紹了心理學的知識,一舉多得。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 尊重信任學生,維護學生自尊心

美國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個層次,尊重的需要具體表現為渴望賞識與評價、重視威望和名譽等等,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會感到自信、有價值,否則,就會產生自卑或者保護性反抗[3]。我們經??吹接行┙處煱l現學生犯了錯誤之后,不分青紅皂白,直接采用責備、體罰等簡單粗暴的處理手段去批評學生,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教育預期的效果,反而使學生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更傷害了他們脆弱的自尊心??突f:“責怪是無用的,因為它使人產生抵觸情緒,而且常使他拼命辯解自己是正當的;責怪也是危險的,因為它傷害了一個人的寶貴的自尊,他會產生強烈不滿的情緒?!盵4]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樂于接受時,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苯處熞獙W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當成朋友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尊重每位學生,采用文明而智慧的方式去教育他們,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又讓孩子與教師的心貼得更近,使教育產生真正的效果。在學習“平均數”一課中,有一道題目是:小明身高1.3米,一條小河平均水深0.8米,他下河有沒有危險?有一個學生非常自信地說沒有危險,其他的同學馬上對他的回答提出了質疑,我于是問他:“聽了剛才同學的想法,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還堅持你之前的觀點嗎?”他情緒低落地說:“我覺得他們說得對?!笨吹胶⒆邮涞难凵?,我摸著他的頭對大家說:“剛才的幾個同學很了不起,思維非常嚴謹,分析得有理有據,但是我更佩服身邊這個同學,他不僅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種可貴的學習方法,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边@個學生聽完,自信地點了點頭。作為一名園丁,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保護好、澆灌好學生稚嫩的心靈,尊重學生,維護好他們的自尊。

(二) 發揚教育民主,給予良好期待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尊重和信任,從而更加喜歡教師以及教師任教的學科,這也就解釋了很多學生喜愛一門課程是因為“我喜歡這個老師”。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放低姿態,“蹲下來”和孩子平等交流,讓學生遠離恐慌,感受課堂的“無拘無束”。通過這樣的課堂氣氛,能最大程度上縮短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教師的期待能夠創造很多的奇跡,會對學生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的期盼通過語言、眼神等傳遞給學生,“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多用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情感,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在這種深情厚愛的滋養下,讓學生體會到自尊、自愛和自信,調動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帶著老師對他們滿滿的期待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

(三) 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性

朱熹曾說:“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泵總€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作為一名教師要承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在了解學生的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對于班上的優秀生,我通常對他們嚴格要求,防止出現自滿的心態,同時給他們提出帶領全班進步的要求;對于中等生,要多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逐步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榮譽感;而對于后進生,我會格外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逐漸地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

五、合作學習,培養群體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痹谟行У男〗M合作當中,學生自主探究,自我意識得到充分的發展,更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邏輯性和嚴謹性等品質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中,當學生對周長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之后,老師適時拋出問題:“如何得到圓的周長?”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經過熱烈的討論,有的小組提出用線將圓圍一圈,再用直尺量一量線的長度的方法;有的小組提出直接用軟尺測量;更有小組提出先確定一個點,將圓沿著直尺滾動一周,點指向直尺的哪個刻度,就是多長的好方法。通過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再如“植樹問題”一課中,教師首先創設情境:“中心小學要在通往體育館的小路一側栽樹,小路全長30米,每隔2米栽一棵。這項活動由五年級三個班合作完成。一班先栽10米,二班接著一班再栽10米,三班栽剩下的10米,一直到體育館。問三個班分別要種多少棵樹?”然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在學習單上量一量,畫一畫,看三個班各栽多少棵樹,并將結果記錄到答題卡上,最后全班交流,學生各抒己見,最終得出結論。在課堂小結時,學生熱情高漲,都為自己會學習而激動不已,數學的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要求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實際教學當中去,使兩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努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2012年修訂) http://www.moe.edu.cn.2012-12-7.

[2]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http://www.moe.edu.cn.2017-08-22.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卡耐基.人性的弱點[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