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國有林區林業產業發展對職工收入帶動研究

2018-05-14 17:05劉鵬佩馬寧蔚陳向華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劉鵬佩 馬寧蔚 陳向華

[摘要]收集《中國林業統計年鑒》上2008~2015年黑龍江省國有林區40個林業局的林業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和職工收入及在崗職工人數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建立基于面板數據的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實證分析黑龍江省國有村區林業發展對職工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以營林產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對于增加國有林區職工收入有重要而顯著地帶動作用,國有林區林業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林業第三產業對于林區職工的收入帶動作用明顯增加,而由于禁止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政策使得林業第二產業萎縮,從而對林區職工的收入帶動作用非常有限,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對職工收入有著積極地帶動作用,勞動人數對職工收入的影響為負。提出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加大產業扶持力度,著力發展林業一、三產業,拓展林業第二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林區職工收入,推進勞動人事改革及加大財政扶持的建議。

[關鍵詞]黑龍江省國有林區;Panel Data模型;三次產業;職工收入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與文獻綜述

黑龍江省位于中國東北部,森林資源豐富,國有林區經濟的發展是黑龍江省林業經濟的主要帶動力量。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黑龍江省伊春市調研考察期間,根據黑龍江省國有林區現實情況,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論,而在2014年,國家林業局出臺了禁止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的政策,因此,更加證明了現階段黑龍江省國有林區林業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兩座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戰略主線。本文基于此背景,收集了《中國林業統計年鑒》上2008~2015年黑龍江省國有林區40個林業局關于林業第一、二、三產業和職工平均工資及固定資產投資和在崗職工人數的數據,對林業產業發展與職工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收入增加和經濟增長一直是宏觀經濟學中關注的重要命題,而關于產業發展與收入增加的問題,國內外學者有深入的研究。最早的產業結構理論出現在威廉-配第的《政治算術》中,他指出產業結構的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國國民收入水平差異的主要原因。杜金向,董乃全借鑒 Cobb Douglas 生產函數,建立了基于面案數據的農戶信貸投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結果表明民間借貸對農戶的收入均為負效應,農戶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對收入的增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宋英杰,曹鴻杰以廣義CD生產函數為基礎,利用山東省17個地市的數據建立面板模型對比分析,發現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張琦,萬志芳通過對2001~2014 年黑龍江省國有林區林業產業相關數據分析得出:第一、二產業交替占據主導地位,后期趨勢逐漸一致;第三產業一直平緩發展,并逐漸縮小與第一、二產業之間的差距。耿玉德,萬志芳等認為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全面停伐政策的實施對生態功能的恢復和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明顯不利于木材加工企業的持續發展,而森林旅游與休閑服務業增長對林業總產值增長的帶動作用可以提升整個大小興安嶺地區林業經濟發展水平;而在東北國有林區職工收入增長問題研究中,調整和優化林區的產業結構和加強對職工的培訓有利于增加林區職工收入。目前,森林撫育是提高森林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吸納轉崗職工就業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是撫育量不足、任務量小、管護費標準低等問題。

2 研究方法與指標選取

2.1 模型設定

本文基于C-D(Cobb Douglas)生產函數,其反映生產過程中投入要素組合與產出間相互依存的經濟數學模型,基本結構表達式為:

其中:Y 代表經濟總產出,A 表示技術水平,K表示資本投入,L表示勞動力投入,表示資本邊際產出彈性,表示勞動邊際產出彈性,表示隨機誤差項。

借鑒上述生產函數模型,同時吸收杜金向,宋英杰等的研究,給出一個擴展的生產函數,寫出如下的函數形式:

其中y為林區職工工資性收入;為林業第一產業產值,為林業第二產業產值,為林業第三產業產值,這三個指標反映林業三次產業的發展程度,而分別為三次產業的邊際產出彈性。

本文選擇投資、勞動人數及林業三次產業作為解釋變量,林區職工工資性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反映了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的內在經濟關系,突出了林業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問題研究的核心。加入工資性收入作為控制變量,間接反映出林區產業結構和資本及勞動投入對職工工資性收入的影響。

2.2 黑龍江森工集團職工收入與林業產業數據分析

本文選取黑龍江省40個林業局中2008~2015年職工工資性收入(LnINC)與林業三次產業產值(LnFGP1、LnFGP2、LnFGP3)、在崗職工人數(LnL)、 固定資產投資(LnK),這六個指標的年度數據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于《中國林業統計年鑒》。為保證數據的同期可比,利用CPI指數對各年數據進行平減性處理,所用CPI指數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針對面板數據可能出現的異方差性,本文進行對數化處理,易得到平穩數列且不改變時序數據的特征的結果。本文使用 Eviews8.0 和Excel2013等軟件進行計算。

2.2.1 單位根檢驗。建立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模型,對統計數據構造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是必須的首要任務。本文采用 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利用 EViews8.0 軟件進行操作。首先,對被解釋變量LnFDP1,LnFDP2,LnFDP3,LnL,LnK和被解釋變量INC進行單位根檢驗,從單位根檢驗結果可知,LnFGP1、LnFGP2、LnFGP3、LnL、LnK和LnINC一階單整,可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見表1。

2.2.2 協整檢驗?,F實情況中并不是所有的變量都是平穩的,變量之間的協整檢驗是進行回歸分析的前提。反之,如果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變量之間必定存在協整關系。只有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延續的回歸分析結果才具有可靠性。結果見表2。

3 模型選擇與建立

3.1 模型選擇

本文針對黑龍江省國有林區林業職工與林業產業及投資和勞動人數的關系建立面板數據的混合回歸模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和個體隨機效應模型,通過對三種模型的比較,選取適當模型而對國有林區林業局職工收入的上升空間展開研究。

3.1.1 混合回歸模型。從時間和空間上看,混合回歸模型中的不同個體之間不存在明顯差異,因此,這種模型與一般模型并無本質區別。隨機誤差項滿足經典假設的基本條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計參數,且估計量滿足BLUE的統計性質。該模型一般形式表達為:

其中,為被解釋變量,是截距項,反映了不可觀測不同時間和空間中的平均水平,為回歸系數,為解釋變量,表示可觀測同質時變效應;為遵循獨立同分布原則的誤差項,包含不可觀測或未知的個體固定效應和時間效應。

3.1.2 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允許自變量和單因素效應相關。對不同縱剖面時間序列可建立截面變截距模型,分析沒有觀察的截面單元因素的影響。其一般表達式為:

其中,為截面可變截距,為不可觀測的非時變異質因素,為隨機誤差項。在具體研究中,常以Chow檢驗的 F 統計量和似然比檢驗來選擇采用混合回歸模型還是個體固定效應模型。

F統計量的檢驗假設為:

構造鄒氏檢驗的約束條件的統計量為:

其中,表示混合回歸模型的殘差平方和,是個體固定效應模型的殘差平方和,N是所有樣本個數,K是所有解釋變量的個數,T是數據時間跨度。根據表3的模型設定檢驗,統計量的顯著水平較高,因此拒絕混合模型顯著的原假設,將模型設定為固定效應模型。

結果顯示,P<0.05,拒絕原假設,因而,不能采取混合模型,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更符合實際。

3.1.3 個體隨機效應模型?;旌匣貧w的隨機誤差項可被分解為截面隨機誤差項、時間隨機誤差項和個體時間隨機誤差項三部分,如果僅有截面隨機誤差項而無時間隨機誤差項,則成為個體隨機效應模型。其一般表達式為:

關于設定為個體固定效應模型還是個體隨機效應模型通常通過Hausman統計量檢驗。其假設為:

Hausman 檢驗的零假設是應當選擇隨機效應模型,檢驗的結果顯示 P<0.05,小概率事件發生,拒絕零假設,應當選擇固定效應模型。

3.2 模型設立

通過前文比較,相對于混合回歸模型、個體隨機效應模型而言,選擇建立以面板數據為基礎的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對分析國有林區職工收入的上升空間更為合理。該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形式為:

上式中,i表示40個林業局,t 表示年份,表示i林業局第t年職工收入總額,為常數項,為i林業局的截距項,均是待估參數,分別表示林業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和資本投入及職工人數, 表示截面隨機誤差,表示除 外的模型所有隨機誤差。

3.3 面板數據模型估計

使用整理后的40個林業局的2008~2015年的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法對上面模型進行估計。估計結果如表5。

3.4 結果分析

3.4.1 林業第一產業與職工收入增長。林業第一產業的發展對職工收入的增長為正向,結果表明林業第一產業產值每增長1%,林區職工收入隨之正向變動0.529%。林業第一產業與職工收入之間有著明顯的同項變化的趨勢,林業第一產業的發展對于增加職工收入存在有利影響。而林業第一產業產值的回歸系數最大,說明林業第一產業在林業產業發展和林區職工收入增長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反映出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即林業第一產業對于職工收入的帶動作用最大,第一產業占比較大,產業結構并不合理,林業產業急需轉型,而林業產業結構也需優化。主要原因為:由于上世紀50~70年代為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國有林區采用計劃經濟手段對天然林大量采伐,而80年代中期林業資源枯竭,環境遭到破壞,為了順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而加大了營林生產的扶持力度,使得林業第一產業得到了優化和增長的空間。

3.4.2 林業第二產業與收入增長。林業第二產業的發展對職工收入的增長為正向,結果表明林業第二產業產值每增長1%,林區職工收入隨之正向變動0.1%。林業第二產業與職工收入之間同樣存在著同向變化的趨勢,即林業第二產業的發展對于增加職工收入存在正向影響。而林業第二產業產值的回歸系數偏小,更加說明國有林區林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主要原因為:自2014年以來,黑龍江省森工集團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業性采伐,打破了之前依托木材采運與加工形成的產業體系,導致林業第二產業出現大面積的萎縮,使得林業第二產業對于職工收入增長的帶動空間急劇縮小,而短期內,林業第二產業很難再有大幅增長。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林業第二產業對于職工收入的帶動作用非常有限。

3.4.3 林業第三產業與收入增長。林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對職工收入的增長為正向,結果表明林業第三產業產值每增長1%,林區職工收入隨之正向變動0.263%,即林業第三產業對職工收入存在著正向帶動影響。而林業第三產業的回歸系數大于林業第二產業的回歸系數而小于林業第一產業的回歸系數,說明國有林區林業產業轉型已取得了一些效果,即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林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主要原因為:在2014年停止天然林的商業性采伐之后,國有林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著力推動林業產業轉型,使得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不斷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林業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加之第一產業營林產業作為后盾的支持性特征,林業第三產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成為職工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

3.4.4 勞動人數與職工收入增長。在崗平均勞動人數對職工收入的影響為負,回歸系數表示勞動人數提高1%銷售收入將平均減少0.007372%。結果顯示,勞動投入與林區經濟增長呈現較顯著的負相關。這與林業生產職工的工作現狀是相符的,目前黑龍江省森工集團內部員工人數冗余,主要原因是林區剩余勞動力無法安置,為穩定社會治安而吸納轉崗職工再就業。顯然,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低效的,其改進有賴于制度的創新、產業結構的調整、技術的進步、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是一個長期、緩慢的系統工程。

3.4.5 固定資產投資與職工收入增長。資本對職工收入的影響為正,回歸系數表示總資本提高1%銷售收入將平均增加0.05551%。在總資本中,固定資產投資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可以說固定資產投資對黑龍江省國有林區的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關系,進一步也說明了目前林區職工收入的增長對政府的投資增長的依賴程度較高,這也說明了黑龍江省國有林區“政企合一”的組織結構特點對于職工收入的影響作用。

4 政策建議

4.1 始終穩固林業第一產業對職工收入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森林資源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林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尤為重要。黑龍江省國有林區蘊含豐富的森林資源,“天保工程”和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政策使得營林產業發展迅速。優化林業產業布局,培育珍貴樹種用材林,建設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等,本階段把加強林木培育,經濟林產品的開發等作為林業第一產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大技術,資本的投入,促進營林產業發展,林區職工收入得到提升;其次,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品質量要求不斷提升,要加大樹莓,野生菌,蜂膠等非木質林產品的培育。政府應該通過減稅和協助職工建立專業生產合作社,發展供產銷為一體的經濟產業體系,使得利潤最大化的到達林區職工手中。

4.2 拓寬林業第二產業發展空間,加大職工收入的上升空間

目前黑龍江國有林區正在加大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以木材為原料的制造業的發展必然受到資源的制約,發展空間有限,必須要拓展木材加工業的發展空間,大力發展以非木質為原材料的林產品加工,延長木材加工產業鏈條,進行精細加工,達到增加利潤及提高職工收入的目的;其次,政府應加大對人造板制造業、高檔家具、高檔木質工藝品及裝飾用材等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貸款扶持機制,通過稅收減免等政策提高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通過減少成本和費用,提高林區銷售利潤,從而增加職工收入。

4.3 加大對林業第三產業的扶持,帶動職工收入增長

林業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是衡量產業結構高度化和經濟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目前,林業第三產業作為黑龍江省國有林區重要發展方向,其在未來對于職工收入有著重要作用。黑龍江省有著豐富的森林旅游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旅游業的發展擁有巨大潛力。國有森工企業要做好森林旅游監督與規劃工作,加大景區的生態保護及合理安排游客容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開發新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項目,進一步發揮林區自然資源富集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為林區職工就業和改善職工生活給予更強的帶動影響。

4.4 理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建立完善的勞動用工人事制度

我國主要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由于歷史原因,黑龍江省國有林區中多數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處于一種混亂和復雜的狀態,而目前黑龍江省國有林區雖然在政企合一的問題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卻未建立起現代意義上的林業企業制度,因此必須積極推進政府正職能的轉變把賦予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真正下放到企業。另一方面,要完善勞動用工人事制度,重視員工轉崗培訓。國有林區在林業產業轉型的大背景下應當在分流人員中重視培訓工作,尤其是將轉崗培訓作為林區及林業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針對不同崗位的技能要求和林業未來產業發展需要,把轉崗分流劃分為直接分流(崗位技能要求低)、短期培訓(有一定技能要求,培訓3個月)和專業培訓(專業技能要求高,培訓6個月),強化員工素質的提升,從而使人力資源成為林區經濟增長和職工收入增加的寶貴資源。

4.5 加大財政支持,提高職工收入

由于林業產業的特殊性,一是林業資源生長緩慢而難以獲取,另一方面林業產業又有著繁榮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因此,林業的公益性必然要求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和幾代人的堅守?,F今東北國有林區采取的是一種積極地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天保工程投入資金而維持林區的產業發展和職工生活。與此同時,政府還應該構建林產品市場體系,主要為非林非木質產品進入市場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完善林業市場體系,增加森工企業利潤和提高職工收入。

[參考文獻]

[1] 曹玉昆.踐行“兩座金山銀山”重要思想推動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J].學術交流,2017(6):155-156.

[2] Johnson D G.1973.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Adjustment[J]. Americ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3(55):86.

[3] 杜金向,董乃全.全農村正規金融、非正規金融與農戶收入增長效應的地區性差異實證研究———基于農村固定點調查 1986-2009 年微觀面板數據的分析[J].經濟與金融,2013(3):18-26.

[4] 宋英杰,曹鴻杰.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效應——基于山東省的實證分析[J].財會月刊,2017(9):125-128.

[5] 李珍,商迪,趙榮等.林業產業發展對貧困人口數量的影響研究——基于3個貧困縣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林業經濟,2017(10):35-39.

[6] 張琦,萬志芳.黑龍江省國有林區林業產業轉型模式的構建[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6(4):102-106.

[7] 唐梓又,張濱,耿玉德.森林旅游與休閑服務業對林業經濟的帶動效應分析——以黑龍江大小興安嶺為例[J].林業經濟,2015(7):77-81.

[8] 趙明鑫,萬志芳,郭娟.全面停伐政策對黑龍江省木材加工企業的影響分析[J].林業經濟,2017(2):35-38.

[9] 韓雪,耿玉德.全面禁伐后東北國有林區職工收入增長問題研究[J].學術交流,2014(11):135-139.

[10] 耿玉德,萬志芳等,國有林區改革進展與政策研究——以龍江森工集團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為例[J].林業經濟,2017(2):3-11.

[11] 陳向華,耿玉德.東北國有林區林業產業組織與林區經濟增長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1,8(4):283-287.

[12] 趙曉光,趙佳歡.黑龍江省國有重點林區林業經濟發展影響因素的空間面板實證分析[J].浙江林業科技,2017,9(5):54-60.

[13] 郝立麗,張濱,呂潔華.基于馬爾科夫轉移矩陣的林業產業結構轉化趨向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林業經濟,2017(5):26-32.

[14] 許魯東,劉福輝等.基于灰色理論的福建省林業產業結構分析預測[J].林業資源管理,2017,10(5):114-119.

[15] 耿玉德.現代林業企業管理學[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03.

[16] 牛夢茜,趙滿華.山西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職工安置淺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6(38):44-48.

[17] 李潔,劉偉平.集體林權改革后林農造林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南部林改調研數據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4,4(2):155-16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