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東區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8-05-14 17:05劉洪產王永惠朱云張景巖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發展對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

劉洪產 王永惠 朱云 張景巖

[摘要]分析了河東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河東區農產品加工發展對策。

[關鍵詞]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5 [文獻標識碼]A

臨沂市河東區轄8個鎮、街道,189個行政村,面積617km2,人口54.5萬,先后被授予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區、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區及全省農產品出口重點縣區,享有中國脫水蔬菜加工城、中國海棠之都、中國蓮藕之鄉、中國草莓之鄉的美譽。

1 發展現狀

1.1 農產品加工產業初具規模

河東區農產品加工產業起步于80年代中期,通過發展逐步形成了脫水蔬菜、柳編工藝、肉食加工、苗木花卉等農業特色產業。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11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7家、市級龍頭企業42家。截止2017年底,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資產總額123億元,其中固定資產39億元,年銷售收入85億元,出口創匯1.22億美元。

1.2 農產品精深加工快速發展

脫水蔬菜產業擁有AD蔬菜脫水生產線260條,FD生產線35條,MD生產線46條,產品有AD蒜片、蒜粉、蒜粒、蔥片、姜片、胡蘿卜絲、洋蔥,以及FD香蔥、草莓、菠菜、甘藍菜等50多個脫水蔬菜產品。肉食加工從傳統屠宰加工,經不斷發展形成生鮮肉產品、高低溫肉制品、即食食品等多個系列。水果罐頭產品有什錦水果、蘑菇、蘆筍、草莓等30余個品種。

1.3 產業鏈條比較健全

農產品加工企業采用“公司+基地”、“公司+基地+農戶”、“訂單農業”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形成了一批規?;卟朔N植基地,全區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達2.07萬hm2,出口農產品基地1.2萬hm2。同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物流業、外貿業的蓬勃發展,并培育了一支熟練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工人。

1.4 產品市場多元化

大力推進農社對接、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等經營模式,沂蒙紅嫂、老莊戶、老漁翁等十余家農產品企業與臨沂九州超市、銀座超市、上海蔬菜集團等簽訂合作協議進超入市。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出口農產品銷往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林食品、萬德福食品成功進入英國喬瑟食品、麥當勞、李錦記等世界500強全球營銷系統,擴展了企業的銷售渠道。

2 存在問題

2.1 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帶動能力較弱

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小、檔次水平低、抗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118家,銷售收入過10億元1家、銷售收入1~10億元的13家、銷售收入2000萬~1億元的35家、銷售收入500萬~2000萬元的69家,分別占總數的0.8%、11%、29.7%和58.5%。

2.2 產業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強

農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具有高科技含量、深加工型的出口農產品。如脫水蔬菜產業精深加工能力不強,全區脫水蔬菜生產線300余條,但高端的FD生產線僅有35條,僅占全部生產線的12%。多數產品為出口初級加工,產品出口后再由國外企業進行深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制約了農產品出口效益,降低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2.3 產業融合度較低,利益聯結不密切

農產品加工業通過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存在產業集群發展不明顯、產業鏈條較短、利益聯結不緊密等問題。如脫水蔬菜產業作為山東省十大影響力產業集群,近年來在生產總值、出口額等方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周邊地區脫水蔬菜產業呈現了趕超趨勢。農產品企業重向前延伸聯合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原料生產和供應基地,輕向后延伸建立營銷設施和服務體系。農戶與企業簽訂訂單合同多以合作制為主,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的較少,尚未完全建立起利益共享機制,普遍不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3 意見建議

3.1 加強頂層設計,編制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

農產品加工業上聯市場,下聯農戶, 產業關聯度高,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編制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戰略、政策、計劃、措施等,明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向。

3.2 出臺優惠政策,扶持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

認真落實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初加工、精深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的重要領域,在土地使用、綜合利用、品牌建設等重要環節的優惠政策。發揮政策性銀行、專項建設基金在支持農產品加工發展的作用,在農業科技創新、保障糧食安全、適度規模經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等重點領域給予支持,搭建快捷便利的融資服務平臺。

3.3 發揮示范區作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依托,發揮起基礎設施、招商環境、土地稅收等機制優勢,通過人才集聚、技術集成、產業孵化、示范推廣等,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服務公司等入駐園區,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打造一批農村產業融合領軍型企業,著力構筑農業休閑觀光、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深度融合的先導區。推動區域內優勢農產品在生產、儲藏、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銷售等方面一體化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提高農業附加值,密切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實現農民持續增收。

3.4 建設人才支撐體系,打造農產品加工業隊伍建設

以農業科技培訓為依托,聯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積極開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科技創新人才、技能型人才、實用人才培養。培養造就一支有眼光、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隊伍;加強領軍型科技人員和創新團隊建設,培養一批科技創新人才;結合“陽光工程”,大力開展農產品加工職業技能培訓和新型實用人才培養,打造農產品加工業實用人才隊伍。

3.5 實施品牌化戰略,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整合政府、部門、企業、協會、農戶等資源力量,健全完善品牌創建、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業市場化進程。一是發展糧食、果蔬、食用菌、苗木、花卉、畜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品牌;二是支持和扶持農業企業申報和創建知名品牌、馳名商標、“三品一標”;三是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采用新聞發布、專題報道等形式,大力宣傳推介農產品品牌和品牌企業。四是利用信息化網絡、手機智能等技術,發展線上線下聯動農產品電子商務,開拓采摘、訂購、銷售農產品新渠道和新方式。

[參考文獻]

[1] 何安華 秦光遠.中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6(5).

[2] 馬子紅,譚文珍,謝霄亭.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空間結構調整與產業轉移[J].生產力研究,2015(2).

[3] 殷樹榮,胡金泉 楊華強.關于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技術,2000(5).

[4] 尚曉琳.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對策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08.

猜你喜歡
發展對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