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問題研究

2018-05-14 17:05趙丹丹唐禮勇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嘉興措施問題

趙丹丹 唐禮勇

[摘要]農業科技園區從20世紀末的“星星之火”,迅速成為了今天的“燎原之勢”,在其功能日漸完善,作用日趨強大的同時,國內外學者對農業科技園區的研究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但由于大部分學者采用樣本的農業科技園區均具有地域性,且研究內容多體現為各地園區的個性方面,因此這對于普適性的需求是極為不利的。而在查閱一系列文獻之后,發現國內外學者在江浙滬地區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研究較為匱乏,故立足嘉興園區這一研究對象,主要圍繞其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嘉興;農業科技園區;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主要通過農業技術的推廣,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固有的農技推廣體系已不能滿足現有農業的現實發展需求,農技推廣體系既面臨著挑戰,也迎來了發展契機。農業科技園區的創建,促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發展模式多元的優質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現代農業發展及推廣開辟了新路??梢哉f,通過農業科技園區這個平臺加強了農業科技的示范、推廣、應用能力,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并促進轉變了農業增長的方式,增強了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及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

1 嘉興園區建設的背景

20世紀90年代,農業科技園區開始在全國各地涌現,最早是由地方政府和企業自發創立,它的提出與建立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一項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解決農村小康問題的重要戰略舉措,其為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重要途徑,為現當代化農業的建設、農業科技的快速推廣和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0年3月,國家科技部為了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了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在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意見的基礎上,決定設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直到2001年7月,科技部頒布了《農業科技園區指南》和《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試點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標志這農業園區的建設進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的新階段。隨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不斷展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工作又于2012年被納入了“中央1號文件”,同年3月,國家發布的《“十二五”農業與農村科技發展規劃》指出要穩步推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推進農業新興產業開發基地建設,隨后,國家科技部等相關部門根據該規劃制定了《“十二五”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搭建農業科技融資、信息、品牌服務平臺;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深化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是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總結出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有利于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因此,研究國家農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2001年正式啟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試點建設工作至今,發展呈現方興未艾之勢,其在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國家科技部等六部委已在全國審批建設118個左右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其中浙江省就包括6個,除此之外還有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3個。在浙江省眾多農業園區中,嘉興秀城區國家農業園區(以下簡稱嘉興園區)發展最早且較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正是因其發展早而快,嘉興園區在后期發展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嘉興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策研究,希望能夠在實踐中為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供決策依據,為更好的發展浙江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獻計獻策。

2 嘉興園區的發展狀況

嘉興園區坐落于嘉興南湖,是科技部等六部委于2001年9月批準的首批2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之一,又于2009年和2010年通過國家科技部的驗收,正式被批準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園區成立有管理委員會,并由嘉興南湖綠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園區建設和管理法人,承擔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園區運作管理及招商引資(智)工作。園區總面積2.33萬hm2,包括核心區(1040hm2)、9個中心示范區(4133.33hm2)和輻射區(1.82萬hm2)。

2.1 核心區

核心區位于七星鎮,以生態化、高效化為目標,突出科技引領,堅持綠色生產和品質生活相結合,構建“四區一帶九園”?!八膮^”即科技孵化區、高新經作去、水生態區、農耕示范區,“一帶”即暢意農業帶,“九園”即分布在“四區”內的各個產業園(中心)。

而核心區又可劃分為四大功能區:①農業高科技示范區,以種子種苗工程為主,由通過智能化溫室和生產線經營果蔬花卉種苗的東進種業、全機械化處理糧油種子的富農農業經營部、經營生態化牧業園的綠嘉園牧業公司和引種繁育場特種水產中華鱉的天龍生物工程公司與博達漁業構成;②農業高新科技孵化區,著力于農業科學技術的自主創新與開發,且于2003年被評為浙江省農業科技孵化器,其中嘉興農高園區已培育省市級科技企業、研發中心、示范基地和服務中心共25家;③對外招商區,入駐的企業以農產品加工和營銷為主,園區配有相應的基礎設施,目前已有16家企業落戶;④綠色農產品產業區,以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優質晚粳米為主,其中園區生產的“子城”牌農產品連獲兩屆浙江省農博會優質獎,并已通過國際綠色食品認定。

2.2 中心示范區與輻射區

中心示范區分布南湖區各鎮,囊括蔬菜、瓜果、水果、畜禽、特種水產、糧油、桑蠶和農業休閑觀光9個中心示范區。其中余新鎮包括多個示范區,例如白玉蝸牛、糧油和休閑農業觀光示范區;果蔬示范中心包括大橋鎮十八里村和衛星村的“放心菜”生產基地、東北部的西甜瓜和江南村的葡萄示范區,鳳橋鎮三星村的水蜜桃、南方梨示范區;桑蠶和禽畜示范中心,包括實施標準化管理、全面應用小蠶共育技術的余新鎮西部和位于新豐鎮的集加工、產銷為一體供滬生豬生產基地。該區作為引領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樣板區,以開發各區產業特色為己任,重點強化農業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組裝集成與應用,實行安全指標化生產。

輻射區面積覆蓋全區農村范圍,依托核心區與中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實行“三區”聯動,全面實施綠色農產品行動。

3 嘉興園區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3.1 園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嘉興園區作為首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其在嘉興市甚至在浙江省早期的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園區作為嘉興眾多科技創新載體之一,其肩負著農業創新領域的資源集聚、資本匯聚和人才吸引的有效配置。

近年,園區各特色農產業發揮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園區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仍以技術引進和項目引進為主,自主性開發項目和技術缺乏,例如核心區到2013年為止,累計引進項目56項、新技術8項,自主研發技術和項目為0項。而其他中心示范區產業的發展隨著規模的不斷發展,在各種技術上也不斷有新需求,例如果蔬類示范區,由于近年極端天氣的頻發,葡萄、水蜜桃等瓜果均受到影響,果園需要采用避雨栽培、病蟲害無害化綜合防治等新技術,來提高瓜果的坐果率和降低其僵果率;特種水產示范區,由于近年生態環境的惡化,使白玉蝸牛和甲魚的養殖也受到了波及,因此養殖戶需要科學的套養技術來保證水產品的存活率。

嘉興園區自主創新能力停留在模仿創新階段,這是一種從其他科研單位或機構獲取先進適用的技術的行為,而不能稱其是真正的自主創新,且不引進的新技術一般都需渡過一段適應期,最終是否采用和推廣還要看其是否適用于當地的農業生產活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3.2 園區運行管理機制不健全

嘉興園區建立初期依據《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遵循“政府引導、企業運作、中介參與、農民受益”的原則,建立了嘉興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和管理委員會,且由嘉興綠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園區建設和管理法人。其中綠舟農業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有董事會聘任總經理,實行總經理負責制。

據調查,綠舟農業除了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由最初的11人變為現在的4人,管理也由原來的農經局調整為政府(七星街道),園區管理模式屬于政府主導型,核心區資金投入以企業為主,社會融資和政府投入為輔,入駐企業以內資類為主。目前在南湖區各鎮的9個中心示范區,基本每個示范區都有所屬的基地和龍頭企業在管理與經營,但各區間并沒有保持很好的聯系,處于相對獨立狀態。

因此,政府主導型管理雖在園區發展上起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園區內部的能動性,園區融資不均衡,入駐企業單一化,管理人員不足,從業人員積極性不高,且整個嘉興園區內部缺乏統一的管理部門,沒有科學的激勵機制。

3.3 園區基層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

嘉興園區內有各色產業發展,產前產中產后每一環節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問題。園區核心區有定期的技術培訓會,也建有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也聘請專家坐診,但人員時間有限,不能滿足本區的發展需求。且各中心示范區和輻射區,雖設有相關農產業合作社、研究所和農技服務站,但還沒有發展到“村村設站”和“村村相通”的地步,一般基層相關特色農產業從業人員得不到切實的技術指導,只能通過同行間的經驗交流來提升自我技能。

在現今“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園區各特色農產業園發展情況得不到整體化的呈現,相應的數據得不到及時更新,也沒有信息技術共享平臺,農業技術的傳遞存在滯后性。

因此,園區基層科技服務存在斷層,存在農業技術傳遞“最后一公里”難的問題,搭建信息技術共享平臺缺乏信息數據儲備,其實用性也受從業人員文化教育水平限制。

4 促進嘉興園區發展的建議

4.1 推進園區“產學研游”一體化進程

嘉興園區后期發展長期處于創新驅動力不足狀態,根據《2015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嘉興園區被劃分在了創新示范區,該類園區創新水平略低,其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及自主創新水平仍處于中低水平。

為了園區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嘉興園區應加快推進“產學研游”一體化進程,提高農產業與教育、科研等要素的有效配置,園區應增加科技人才的引進,與高校開展合作在園區各點開設特色產業教育研發中心,使科研人員可以“零”距離接觸各產業的發展和觀察從業人員的日常作業,有利于提升研發的新技術與園區各產業的契合度,也便于農技人員對從業人員的技術指導。對于“產學研游”中的“游”,這里特指外來農業科技園區或機構來本區進行參觀考察,增加跨區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各區農業技術上面的相互借鑒與學習。

通過優化“產學研游”創新服務體系,設置園區教育研發中心,可促進園區知識產權的取得與累計,也有利于園區品牌的樹立。另一方面利用跨區的游學,來提高園區自主創新能力,增加園區核心區、各中心示范區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部門的互動頻率,加速科研資源轉化為真正的創新驅動力。

4.2 利用新科技建立“智慧”園區

嘉興作為全國首個被評為“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的三線城市,智慧城市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嘉興智慧城市建設對于嘉興園區創建“智慧園”是一個有利的區位條件。且嘉興園區作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一定有向農高區發展的意愿,因此在園區運行管理上的創新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園區要以打造智慧生態型農業為終極目標,以現代農業管理模式對園區進行管理,核心區聯合各示范區建立農業信息中心,建立采集系統可以實現對周邊中心示范區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實時把個示范區的視頻畫面和各項生產數據匯總到信息中心。此外發布系統的建立可讓從業人員通過短信形式知曉一些注意事項,例如病蟲害高發期、特殊天氣的來臨等。同時,通過創建智慧農業物聯網,農業從業人員、管理者可以實時查看作物長勢和當地農業行情,與專家進行線上交流,也可遠程操控園區設備,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嘉興園區在建立聯合“智慧”園區后過程中,不僅要對從業者進行服務,還要對園區企業和管理人員采用科學的管理激勵機制?!爸腔邸眻@區的日常運行離不開管理人員,有了統一的管理部門,要建立一系列合理的人員管理機制,不僅要在物質上還要加強精神上的激勵,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園區要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宣傳力度,給予外資、中外合資型企業一定扶持政策,吸引其入駐量,打破園區融資單一的局面。

4.3 健全園區基層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農技推廣工作是一個完整的工作系統,包括農技推廣服務系統和目標團體系統,推廣工作的成功意味著兩個子系統相互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因此基層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服務于嘉興園區農業技術的推廣,既有助于提高園區基層從業人員的的農業技術與知識的接收效率,也便于提高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的推廣效率。

嘉興園區應建立“推廣入村、技術入戶、專家幫扶”的推廣機制,在園區所覆蓋的范圍,按村或小組或農產業設立農技服務站點,使農技推廣與農業從業人員形成無縫對接,對農業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農業教育培訓和考核。同時設立各產業的農技推廣服務鏈,產前提供科學種植方案、優質種苗和農技培訓,產中解決日常作物的病蟲害問題,產后給予從業人員的產品加工、銷售渠道,實現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

對于現在園區入駐的科技特派員,一般屬于無償型,也沒有科學的考核制度,導致園區農技推廣人員不足、農技推廣服務工作不深入。園區應構建和諧的農技推廣工作環境,實行聘用制度,把推廣人員自身技能提升、推廣態度、效率等與工資、職稱晉升等掛鉤,鼓勵農技人員實體創業、技術入股,激發其工作的能動性和責任感。

5 小結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對于促進農業發展、提升農業效益、保障農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一個集約化創新平臺,不僅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而且也成為了農民增收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而實踐證明,只有立足當地嘉興園區的實際情況,采用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才能實現農業生產的大發展,才能使嘉興園區的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劉戰平.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機制與模式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 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2015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12.

[3] 馬一德.創新驅動發展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J].中國法學,2013(04):27-38.

[4] 高啟杰.農業推廣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15-17.

猜你喜歡
嘉興措施問題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嘉興融滬記
直角三角形的一個新性質及應用
嘉興城區話的聲母、韻母變異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