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靖遠縣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8-05-14 17:05楊順喜陳思明周婭君藺俊麗許璐楊昌慶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殘疾人

楊順喜 陳思明 周婭君 藺俊麗 許璐 楊昌慶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和改善,與此同時,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地區逐步得到落實,但在農村容易被人們忽略的一個弱勢群體——殘疾人,他們的社會保障卻存在著很多問題,通過對這一課題的調查與研究,發現存在社會保障參保率低、社會救助水平低和社會保障不足等問題,針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構建多元化的社會保障網絡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和與精準扶貧政策有效對接等,讓殘疾人的生活得以改善和提高。

[關鍵詞]殘疾人;政府救助;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D669.69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現有8500萬殘疾人,占人口總數的6.21%,在我國的中西部農村,有相當一部分的殘疾人群體,由于身體或精神條件的限制,得不到公平的就業機會,享受不到公平的待遇。農村殘疾人所能從事的工作有限,更加限制了他們對工作的選擇,同時由于殘疾人的學歷較低,所能獲得的報酬也相對較低,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生活水平較低,整個家庭經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針對殘疾人,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及優惠政策,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對甘肅省靖遠縣采取了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了調研。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回收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83.3%。調研對象以北灣村全體村民為主,永新鄉村民作為輔助調查對象,隨機抽取調查對象,分布在各個年齡段,男女分布均勻。此外,對當地民政部門做了了解。采用SPSS軟件對回收的問卷做了數據統計、整理和分析,為本文提供了數據支撐。

2 靖遠縣農村殘疾人的生存現狀

2.1 農村殘疾人生活物質條件處于低下水平

通過對當地村民的調查,他們對于農村殘疾人生活狀況做出評價,經調查得知,40%的殘疾人生活狀況一般;26%的殘疾人生活狀況差;16%的殘疾人生活狀況很差??傮w上82%的殘疾人的生活處于中下水平。在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面,這也導致了殘疾人生活水平的下降,生活條件得不到有效改善,情況也進一步惡化。

2.2 農村殘疾人精神生活匱乏

農村地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人民生活方式單一,休閑娛樂活動有限。在精神生活建設的硬件上與城市存在一定差距,而農村殘疾人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在體力與學習能力方面普遍呈現偏低趨勢。農村地區殘疾人受教育水平低,對于新鮮事物的學習有所不足;其次,因家庭貧困無法提供給殘疾人充分的學習條件。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農村殘疾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還是電視機這一傳統媒體,沒有得到一定的改善。整體上,農村殘疾人呈現出精神生活落后,無法及時有效的獲取信息,與時代的發展存在差距。

3 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社會保險參與率低

通過采訪靖遠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員了解到,靖遠縣農村殘疾人失業保險參與率為零,養老保險參與率為66%,醫療保險參與率為53%,工傷保險參與率也為零。所以,總體而言,靖遠縣農村殘疾人的參保率還很低。

這主要是因為,農村殘疾人的貧困問題極為突出,參保繳費難度大。一方面,大多數殘疾人的收入都是依靠政府臨時救助,而且收入中的一部分還要支付高昂的醫療和康復費用;另一方面,政府對農村殘疾人的優惠扶貧政策落實不到位,農村殘疾人享受不到他們該享受的優惠政策,導致了農村殘疾人參保率低。因此政府需加大農村殘疾人投保力度,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3.2 社會救助水平低

殘疾人的生活狀況不樂觀,政府的資助對于他們維持生活來說十分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生活困難,緩解經濟壓力。據調查,94%的殘疾人所能獲得的年國家資助金額少于或等于3000元,有42%的人月生活費在80元左右,達不到最基本的溫飽線(甘肅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為2453元/年,月水平為204.4元);52%的人月生活費在80~250元,也只是在溫飽線上掙扎。從圖1可以看出,在依靠國家幫扶的境況下,農村殘疾人的生活也只在溫飽線上,其他權益也就無法得到保障。主要原因是基層政府對殘疾人的救助政策落實不到位,而且當地大部分殘疾人并不清楚相關的優惠政策以及該接受的救助程度,所以,大多數的殘疾人所享受到的救助水平低于國家規定水平。

3.3 社會福利保障不足

殘疾人福利是指國家和社會在保障殘疾人基本物質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為殘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醫療和康復等各方面所提供的設施、條件和服務。

3.3.1 農村殘疾人受教育水平低。據調查,當地56%村民認為農村殘疾人受教育水平較低,僅有4%的居民認為農村殘疾人的受教育水平是高的,有18%的居民認為是一般水平,有22%的居民則表示對農村殘疾人受教育水平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認為農村殘疾人受教育水平低,只有少部分人認為水平是高的。

3.3.2 農村殘疾人就業培訓率低和工作崗位欠缺。調查顯示,有12%的居民表示偶爾有殘疾人就業培訓,82%的居民則表示對殘疾人沒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還有6%的居民表示不了解。有90%的當地居民表示村上沒有給殘疾人提供過就業崗位,10%的居民則表示不了解。反映出政府對農村殘疾人的就業重視度不高,基層落實情況差。

3.3.3 農村殘疾人醫療康復服務不足。調查顯示,靖遠縣對農村殘疾人的醫療和康復服務也有很大的不足。當地居民僅有4%的人認為醫療服務和康復設施能部分滿足,而有26%的人認為是不能滿足的,還有70%的則表示沒有醫療康復器材。農村殘疾人的康復器械很缺乏,醫療服務不能滿足殘疾人的需要。

4 完善靖遠縣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對策建議

4.1 構建多元主體的社會保障網絡體系

4.1.1 發揮政府在殘疾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政府從多方面出發展開對殘疾人的保障工作。①加強社保政策的宣講,其中安全知識的宣講,主要是用于預防殘疾的發生,同時可以牢固人們的安全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殘率;②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殘疾工作;③政府實施救助,這也是農村殘疾人所期望的,殘疾后的救助主要是保障殘疾人因殘疾而喪失勞動能力后的生活。所以,當地政府應響應群眾的呼聲,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改善殘疾工作,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現狀。

4.1.2 發揮非政府組織在救助工作中的作用。①公益組織的關懷,該組織更注重殘疾人的心理關懷;②國際紅十字會的扶殘救困行動,當殘疾災害發生時該組織會定點提供專業的醫療救助和物資幫助;③福利基金會的助殘行動,該組織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專為殘疾人籌集基金,努力改善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等方面的狀況。非正式組織能夠針對不同殘疾人救助需求提供專業性救助服務,從而有效解決政府在救助中的盲區。

4.1.3 發揮企業在救助活動中的自主性作用,企業成立殘疾人救助基金。很多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不忘初心,不忘感恩國家、回報社會,對此他們成立救助基金,定點對農村殘疾人進行救助幫扶,雖覆蓋面不廣,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壓力,也救助了一部分農村殘疾人。

4.2 加大財政投入

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更好地幫助完善社保制度。加大政府對農村殘疾人保障財政投入機制,努力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建設同步協調發展。尤其是要加大中央政府對農村殘疾人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殘疾人生活保障專項資金,??顚S?,使各級政府對殘疾人的保障落實到每一個殘疾人,提高殘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4.3 與精準扶貧政策有效對接

不斷提高“兩項”補貼標準,建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特困殘疾人補貼制度,并逐年提高補貼標準,將特困殘疾人補貼列為常規項目,進行制度性安排。努力做到對象精準、目標精準、內容精準,提高扶貧的效率,從根本上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徹底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齊彥,談志林.殘疾人社會保障研究[J].中國民政,2006(7).

[2] 姜向群,胡立瑗,山娜.農村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狀況及社會保障需求[J].人口學刊,2011(3).

[3] 劉小兵.多一份關愛 多一縷陽光[N].光明日報,2010-05-17.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殘疾人
新時代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
我驕傲
老爺爺,我來幫您
十二則
關于擴大我國社會保障基金來源的研究
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銜接模式探討
四種社會保障體系生命周期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