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龍鳳茶園茶網蝽的發生與控制探討

2018-05-14 17:05杜穎冉述國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杜穎 冉述國

[摘要]茶網蝽是龍鳳鎮茶葉病蟲害防治的重要害蟲之一。分析了恩施地區茶葉病蟲害發生的基本情況、龍鳳鎮茶園茶網蝽發生特點、發生現狀和茶網蝽的危害性,并從農業、物理、生物和化學四個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恩施龍鳳;茶園蟲害;茶網蝽;發病情況;控制探討

[中圖分類號]S435.711 [文獻標識碼]A

茶葉是湖北恩施地區特別是山區人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不僅種植面積擴大,而且產量也逐年增長,在海拔300~800m左右,非常適合茶葉好的品質的形成。近年來,恩施地區茶園受到病蟲害危害較重,不僅造成茶葉質量和品質的下降,產量也有所下降。

1 恩施地區茶葉病蟲害發生的基本情況

恩施地區茶葉病害有茶餅病、炭疽病、赤星病和赤葉斑病等,蟲害主要有茶網蝽、茶蚜、茶螨、茶小綠葉蟬、茶尺蠖、茶毛蟲和茶黑刺粉虱等。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堅持“農業、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選用適當的化學藥劑,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可加大農藥的劑量或增加施藥的次數,保證施藥后的安全間隔期,從而提高茶園病蟲害防治效果。

茶網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害蟲是我國西南茶區中最主要的害蟲之一,龍鳳鎮茶園總面積1806.67hm2,其中2017年遭受茶網蝽為害的茶園達到1466.67hm2左右。

2 茶園茶網蝽的發生現狀

2.1 茶網蝽的為害特點

茶網蝽屬于半翅目網蝽科,是一種不完全變態的昆蟲類型。茶網蝽個體發育分為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其中成蟲體長約為3mm,體淺褐色,若蟲期4~5個齡期。

在茶園中,茶網蝽以若蟲和成蟲吸取茶樹背部葉片汁液,為害較輕時,背面水漬狀,正面出現針點狀失綠斑點;為害嚴重時,葉片呈現灰白色,正面失綠斑點連成一片,葉背因堆積排泄物而呈現黑色。為害茶樹時表現為葉芽細小,茶芽萌發緩慢,從而對茶葉產量和品質產生影響;重則茶樹無法正常發芽,葉片脫落,甚至部分枝條或整株枯死。

2.2 茶網蝽發生規律

茶網蝽在龍鳳鎮發生規律一年發生5代,高峰2代,首發在4月15日左右,第一期高峰是4月底,第二期高峰在9月20日左右,一直可以延期到11月底,此時是若蟲成蟲交替發生的時期。

截至2017年9月20日,龍鳳鎮柑子坪、佐家、貓子碾盤村均有發生,特別是貓子山村林場組部分田塊,若蟲、成蟲混合危害,均已達到1~2級危害程度,柑子坪村大坡組部分田塊也已發生若蟲2~3齡,從8、9月份觀察看,“三邊”及無人管理的撂荒茶園危害嚴重,二代茶網蝽極有可能蔓延,并可導致發生第二次高峰。

2.3 茶園茶網蝽的危險性

(1)易暴發。遇到適宜的天氣自然條件,茶網蝽就在茶園中大面積、大規模暴發,對當地茶葉生產造成嚴重的損失,恩施龍鳳鎮茶網蝽2017年大發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無天敵。茶網蝽是外來性茶葉害蟲,在目前農業生態系統中極少甚至沒有天敵,自然控制力極其有限,因此具備了大規模發生的前提條件。

(3)易擴散。群體數量大,向外擴散到無蟲茶樹的能力很強。

(4)易繁殖。茶網蝽蟲體很小,個體繁殖力強,危害性極強。

(5)多重危害。茶網蝽不僅吸食葉片汁液,還通過產生的霉菌和分泌物影響茶樹的光合作用,從而造成茶樹減產、絕收,同時為害的茶葉葉片無法飲用,對茶葉飲用者健康不利。

3 茶園茶網蝽防控措施

3.1 茶網蝽與溫、濕度的關系

茶樹茶網蝽的主要外部影響因素為溫度和濕度。高濕、低溫和高溫均不利于茶網蝽的發生與繁殖。

近幾年在夏、秋季恩施茶區大量繁殖,成為影響茶葉生產和茶葉品質的重要害蟲之一。通過氣象資料的分析,適于茶網蝽生長、繁殖的適宜濕度為60%~80%,最適宜溫度在20~25.2℃。

3.2 防控措施

3.2.1 農業防治。茶園的種植和栽培管理是防治害蟲有效措施之一,通過創造不利于病蟲發生而有利于茶樹生產的環境,不同的種植密度和種植方式可以改變茶園中的小氣候從而影響害蟲的發生,如合理修剪、多次采摘、平衡施肥和選用抗性強的茶樹品種等,尤其是利用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改造茶樹品種。

3.2.2 物理機械防治。①粘蟲板誘殺:我國茶葉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黃色粘蟲板對茶網蝽的誘集效果明顯高于綠色、藍色、紫色和白色,并且粘蟲板懸掛于茶樹樹冠下方15cm時誘捕效果最好。

②燈光誘殺:近幾年來在茶園中主要使用LED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等,對鱗翅目和半翅目的害蟲防治效果較好。

③性信息素誘殺:一方面對茶園害蟲發生期和發生數量預測;另一方面利用性信息素進行害蟲的誘殺。

3.2.3 生物防治??梢岳貌妒承院图纳蕴鞌?、昆蟲的病原真菌、細菌等微生物進行防控害蟲,還可以用植物源農藥如苦參堿和印楝素等。

3.2.4 化學防治。對成年受害茶園進行了兩種農藥配合施用:每667m2使用15%唑蟲酰胺30ml+20%呋蟲胺5ml+99%磷酸二氫鉀18g,兌水15kg,對茶網蝽和小綠葉蟬效果都很明顯。

茶園施用上述兩種農藥后,在15天后對茶園的茶樣進行采制,對其葉片中農藥殘留進行測定,發現氟氯氰菊酯及啶蟲脒等物質沒有出現,其他物質的殘留量沒有超出農業部的標準。

[參考文獻]

[1] 任紅云.恩施自治州無公害茶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10):49.

[2] 張云龍,涂作菊,岳建武.陜西茶區茶網蝽的發生與控制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18):152-153.

[3] 田忠正.茶網蝽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4] 吳平昌.李尤學.陜西茶區茶網蝽發生現狀的防控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4,60(3):73-7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