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的移動學習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新思考

2018-06-13 09:01韓焱
學周刊·上旬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互聯網+語文教學互聯網

韓焱

摘 要:合理應用移動學習技術輔助語文教學能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虛擬學習情景是通過人的感官接受創造的,能夠幫助學生優化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認知結構,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培養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移動學習技術;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8-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037

“互聯網+”環境下移動學習技術與基礎課程整合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以計算機、互聯網技術、通信軟件等為主要內容的信息革命,是推動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大動力。迄今為止,移動學習技術已經應用于語文教學,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也使學生的閱讀方式和寫作習慣發生了改變,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一、 少數民族雜居區域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

我所在的少數民族雜居區域學生學習漢語言的興趣存在較大的差異,他們的學習成績比其他區域的學生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數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識和共同心理等長期歷史進程中潛在的排他性;由于母語習慣對漢語學習的干擾,也影響了他們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在課堂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調動他們學習漢語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二、移動學習與語文課堂教學深度整合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用“互聯網+”環境下的移動學習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優化教學過程?!盎ヂ摼W+”環境下移動學習技術既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同時又是學生學習的工具。

(一)運用移動學習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種具有心理特征傾向的人在一定情況下產生的。學生對某事感興趣,他們就會積極探索。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感興趣,積極性就會大幅提高,也會樂于接受。移動學習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畫面生動的特點,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藝術力。運用多媒體視聽系統、豐富多彩的圖片和精彩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少數民族雜居區域的語文課中,移動學習技術的使用可以使教學過程呈現出生動逼真的場景,為學生提供感性認知,還能幫助學生分析、綜合、表達和概括,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移動學習技術的支持下,教師設計出真實生動形象的生活,能使學生在虛擬現實的圖像中通過移動速度、距離、抽象和具體,不受時間限制的場景中體驗和學習。

(二)運用移動學習技術感知語言、培養語感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語言訓練最重要的是語感。語感是指語感和快速理解語言的能力,是對語感整體把握,構成人的語言素質的核心要素。關于語言訓練,教師要利用移動學習技術優勢,以形象思維理論為依據,優化學習方式。形象思維是以表象為材料的思維方式,它具有形象性、整體性、直覺性和情感色彩的特征。閱讀教學是指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其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并將其轉化為生活語言和人物語言,在頭腦中的活動,甚至可以超越語言本身,浮想聯翩,對單詞和句子生成語言意象,使學生最終理解文學形象所蘊含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三)運用移動學習技術,感知語言美,滲透美育教育

美感是對幸福感的綜合反映,也是審美過程的出發點。學生天生喜歡鮮艷的色彩以及和諧的音符。運用移動學習技術把語言文字的圖像、視頻和電腦投影通過事情的發展,創造一定的意境,讓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審美意識會導致學生心理的一系列變化,或愛或恨,或快樂或沉悶,這些情感色彩觸摸到學生的心靈,改善了他們的認知行為。

(四)運用移動學習技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想象是擴大思維空間的心理過程,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教學中,利用移動學習技術,設計教學情境、挖掘各種想象素材,經常進行想象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有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發展。通過使用移動學習技術,教師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可視化,揭示學生無法感知的內容和形象,激發學生豐富想象力,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五)學生利用移動學習技術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網站和自主學習軟件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如登錄到移動終端版的課程網站,學習與課程教學相關的內容,或下載安裝自主學習軟件,在移動設備上自主學習。同時,移動終端設備及軟件也可以應用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課堂教學,利用移動終端考試系統來評估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評價學生的整體表現。

(六)利用移動學習技術實施翻轉課堂,優化語文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先根據教師設計的微課自學,把課后完成的東西放在課內鞏固學習;把教師的教變成了學生的學;把教師的講解變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三、結語

移動學習技術教育與語文學科的課程整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徑。移動學習技術提供了非常豐富、不斷更新的各類知識信息資源,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使他們的想象力更加豐富。移動學習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只是對傳統學習的一種補充和延伸,它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語文教學。語文課程是主體,而不是移動學習技術,不能避重就輕。教師應把移動學習技術作為拓展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單純地達到課堂信息利用的目的。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而不是移動學習技術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余勝泉,劉軍.手持式網絡學習系統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07(5).

[2] 李望秀,汪鳳麟.移動學習模式探究[J].現代企業教育,2008(2).

[3] 伍洪梅.高中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3.

猜你喜歡
互聯網+語文教學互聯網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