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家長如何為孩子樹一面思想道德旗幟

2018-09-03 06:05劉鳳云
兒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關鍵詞:有效溝通思想道德家庭教育

劉鳳云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在兒童時期進行適宜的道德啟蒙教育,能夠奠定兒童一生的道德生活。本文以怎樣為孩子樹立思想道德意識為題,通過對家長做好品行規范、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培養孩子的傳統道德觀念及文明觀等層面進行闡述,就如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提出了具體方法。

關鍵詞:家庭教育 思想道德 品行規范 有效溝通

我國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詞典中把道德解釋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調整人們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它以善與惡、美與丑、公正與偏私、正義與非正義、誠實與虛偽等作為行為規范,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它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其服務??梢哉f,我國的公民道德,就是要求中國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局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為人民服務不斷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方面仍存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不清,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嚴重阻礙著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著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想要改善這一現狀的最有效的辦法,或許要從孩子的道德教育抓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者,家庭是人們最早接受道德教育的搖籃,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金斯貝瑞曾說:“家長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因此他們對子女的一生有著最強烈而深遠的影響,他們站在價值觀提供、態度形成和資訊給予的第一線上”,所以,家長以及家庭成員要帶頭做公民道德建設的典范,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合格形象,通過家長的文明道德行為帶動影響并抓好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幫助孩子培育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是父母一生的職責所在。

一、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階梯,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因此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產生不小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在平生的教育環境來看,家庭教育處于基本階段,地位也是十分穩固的,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父母可能會忽視德行的教育而重視智力教育,這成為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著名文學家老舍曾富有深意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生命的教育?!笨梢?,父母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深刻的。

兒童期是思想道德發展的主要時期,由于閱歷知識經驗有限,兒童尚未形成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傾向。同時,他們的模仿性強,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和可塑性。在兒童時期進行適宜的道德啟蒙教育,能夠奠定兒童一生的道德生活。而在家長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最重要是家長要為孩子樹立一面思想道德旗幟。

二、家長做好孩子兒童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做好品行示范

有句名言叫做“其身正,無令則從;其身不正,有令不行”。也就是說,在對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家長如果能夠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自覺做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的表率,沒有命令孩子也會效仿,假如家長的行為與道德建設所規范的背道而馳,那么,就很難管好孩子。

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為孩子營選一個溫暖、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為他們做出榜樣。父母與子女朝夕相伴,對子女的身心,人格等個性化情況最為清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即時性。以血緣為基礎的親情關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習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這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礎,是一個人成人后立身處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自覺的遵守社會的法律規范,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孩子是一本書,家長不能只顧往后翻,不去認真思考。但真正明白這本書是困難的,因此,家長要與孩子多接觸,多交談,以好朋友的身份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多為孩子考慮。當孩子慢慢長大,走向成熟后,自然會看懂這個世界。家長讀明白了孩子的想法,自然也就走進了孩子建造的世界。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同樣可以敞開孩子的心扉,多點理解,少點怪罪,構成心靈上的溝通,才能以孩子好朋友的名義把健康的思想和正確的經驗給予孩子。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有:

1.學會聆聽,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聆聽,是交談的第一步。當孩子正為某事生氣時要允許他發脾氣,而不是去責備。父母可以心平氣和地同孩子坐在一起,放下當前的工作,耐心聽完孩子到底在為什么而生氣。當了解到生氣原因后,與孩子一同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樣孩子也會很自然地平靜下來,問題也會因為這一舉動而得以解決。只有讓孩子知道你在認真聆聽他的苦惱,并且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時,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道德空間。

2.真誠地做出反應,表達真實感受

孩子通常比大人更加敏感,一句話一個詞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沖擊。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你的態度是必要的。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美國人類學家的結論是:所有影響力中,語言占7%,音調占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占35%,因此只有通過這些行為表達出的真實感受,才是孩子最能理解和最在意的。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要選擇合適的機會。我們知道,一般的時間規律,在下午五點到七點的兩個小時是最需要補充能量、恢復體力的時刻,這一時刻屬于生理活動的谷底。而這時正是孩子放學回家的時間,因此,在這個時間最好不要談論過于敏感和嚴厲的話題,這樣會讓孩子陷入心情的最低點。談話時機固然重要,但是談話的內容也很關鍵。我們在和孩子談話時,要盡量平和、委婉,不要過于尖刻、直白。因為自尊心人人都有,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是為孩子健康的心理狀態打下基礎。

(三)培養孩子做禮儀上的標兵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講文明、重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鬃诱f過“禮之用,和為貴”,并告誡“贈人以言,重于珠玉;傷人以言,勝于劍戈”。培養講文明懂禮貌的下一代,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除了結合具體事例告訴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必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例如:重視孩子的儀表,每天堅持讓孩子刷牙洗臉、飯前便后洗手等,這對孩子的心理變化和發展有很大影響;語言是傳達思想感情的載體,文明禮貌的言語表達讓孩子更加優秀,一些如“你好、再見、對不起、謝謝”等常用的文明用語,家長要言傳身教,提高孩子的修養;孩子能否做到文明禮貌,如何待人接物也是判斷的途徑。家長應從一件件小事上培養孩子優秀的行為習慣,比如,對見到需要幫助的人進行幫助,讓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客人來了之后要主動問好,以及愛護公共環境衛生,遵守交通秩序,不破壞公共設施等。

我們曾經看到電視中有這樣鏡頭:媽媽給長輩端洗腳水并親自洗腳,緊跟著,年幼的兒子就給媽媽端來了洗腳水……可見,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作用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作為家長,就應該在社會、在家中、在鄰里、在公共場合,處處規范自己的行為,時刻想到在你的身旁,有一雙稚嫩的眼睛在注視著你。就是說,家長及家庭成員要做思想道德建設的典范,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良好形象,通過家長的文明道德行為帶動影響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設,樹一面思想道德的旗幟,讓我們的孩子在燦爛的陽光中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蘭天)

猜你喜歡
有效溝通思想道德家庭教育
甘肅隴西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及對策
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農村小學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淺談觸覺形象設計下的有效溝通
領導干部如何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中學生良好思想道德養成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