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探析

2018-10-20 09:39束海霞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高職教育英語教學

束海霞

摘 要: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把培養目標定位在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上,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人文素質教育存在嚴重缺失。高職英語教學作為人文素質教育載體具有一定的優越性,高職英語教師應擺正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改革教學模式,提高自身人文素質,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促進人文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英語教學;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如人的道德素質與品行修養?,F代的“人文主義”強調的是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人本主義,它強調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義或浪漫主義,人文素質是人對生活的看法,人內心的道德修養。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利用人文科學的優秀成果,通過知識傳授、親身實踐和環境熏陶等途徑,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的相應方面,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識,具備一定的人文修養,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相應的社會禮儀與道德規范,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及魅力,使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與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等。然而,近年來,大部分高職院校把培養目標定位在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上,忽略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高職英語是一門學時數相對較多的基礎必修課,然而經過三年的學習,許多學生的外語語言水平沒有提高反而倒退,學生甚至無法領會簡單 英語的語言內涵和常見的文化現象。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 教師的人文教育理念淡薄,人文素養有待提高

教師是發展教育的關鍵。教師的職業素質是影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應試考試的影響,很少將英語作為一種文化傳授,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本身的人文素養亟待提高與完善。

2. 學生文化素養較差,缺乏人文知識

當前的校園里,學生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多數是時尚與 物欲享樂的話題。學生對中外文學、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沒有 興趣了解文化現象。英語課堂上,對于教材提及的文化、藝術 等方面的信息不敏感,無法形成文化知識的“滾雪球”式的積累。

3. 教學環境缺乏人文關懷

教學環境是指學校教學活動必需的客觀條件的綜合,好的教學環境對教學效果及教學藝術魅力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各高職院校不遺余力把學生培養成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突出 教育教學中實驗室、實訓室的建設和使用,對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高素養的關注和投入卻很少。

二、英語教學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優勢

英語課堂本身屬于人文學科,英語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對西方文化的介紹,使學生更直觀、更多地了解外國歷史與文化。在提高英語學習成績與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可使學生領略與感受外國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如西方文化中強調守 時、誠信、女士優先、紳士風度、獨立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等。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情景、任務及教學項目的精心設置讓學生學習人文知 識、體驗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養。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在介紹一種文化,使學生在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開闊視野、豐富閱歷、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從而提升文化素養。

三、高職英語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知識

1. 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現代教育的任務主要不在于向學生傳遞知識,現代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學生精神的發展,知識只是起載體作用。英語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注重人文知識的積累,課堂教學中,在講授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相關的人文知識,進一步引導學生發覺文章體現的思想內容。另外,通過客觀全面地分析介紹西方文化,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世界,思考世界上發生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在掌握語言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并且能夠全面公正地認識中西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全面提升素質。

2. 提高教師人文素質,提高人文教育素質

要想讓學生具備比較高的人文素質,教師本身就應該具備非常高的人文綜合素質,如了解中西方文化,擴展自己在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面,教師自己具備比較豐富的人文知識、具備比較高的人文素質是教師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具備比較高的人文素質教育能力,掌握以英語課堂為平臺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3.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應向學生推薦有關資料,使學生了解所學內容的文化背景。學生則可以利用網絡、圖書館查閱與上課內容相關的資料,課堂上與教師互動,與同學合作、 探討,課后結合所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總結、提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教師需要努力尋找發現課本中人文素質的關聯點,并將這些人文素質的關聯點進行歸納與總結,通過讓學生討論、評論、角色表演及自創短劇表演等方式讓讓學生學習人文知識、體驗人文精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目標。

教師可有選擇性地使用教材,剔除那些遠離生活的教學內容,從網絡及其他教學材料中尋找新的富含人文精神的教學文章或富含人文精神的電影作為教學材料;還可以搜集一些經典中文唐詩宋詞的英文翻譯版本,讓學生欣賞、討論與學習,學生既從中學習了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又提高了英語水平;教師還可以把一些經典英語歌曲作為教學材料,介紹歌曲創作的社會背景,讓學生通過英語歌曲了解西方歷史與文化;通過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對英語歌詞進行翻譯,學習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4. 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豐富多樣,形式靈活,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是行之有效的。例如,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讀英文報刊、文學作品或者通過影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選擇性地收看、收聽各種英文節目,了解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以及最新科技文化動態和語言文化信息。定期為學生舉辦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特點講座,舉辦英語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條件舉辦英語角等活動,鼓勵學生加入英語社團,為學生提供學習、應用英語的環境。將英語教學和素質教育融合在一起,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賦予了他們獨立感受、發現和思考的能力,同時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促使他們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環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教師借助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教育可以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擺脫以前只重視傳授學生英語知識與訓練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舊思想,可以為高職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而英語本身屬于人文學科,在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滲透式教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職英語教師應著重研究改革的切入點,結合自己本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實際 情況,改變傳統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處理好教學與考試的關系,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使高職英語教學沿著正確軌道發展。

參考文獻:

[1]陸 艷.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滲透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

[2]曹曉斌.論高職院校的教師職業素質與大學生的人文教育[J].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3]許國璋.許國璋論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4]高 霞.理工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5]黃艷雪.新課標下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09

[6]冷德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素質教育[J].遼寧高職學報,2006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高職教育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
高職高專院校養老服務類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及對策
南通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調研分析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