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教學應體現學科本質

2018-10-21 01:40黃曉剛
當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關鍵詞:辯證思維生命意識審美意識

黃曉剛

摘要:高中生物的學習,不僅是對生物知識的認識,更注重的是對生物現象及生命特征等的分析、判斷、思考與研究。學好高中生物知識,就必須思考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就必須懂得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內在聯系和本質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審美意識,以及學生的辯證思維,這才是生物教學的本質所在。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命意識;審美意識;辯證思維

目前的生物學科教學大綱中,生物學科教育的社會需要尚未充分體現,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標、技能目標、德育目標等太過原則、籠統,而知識目標過分強調系統、嚴密。從中學生物教學具體情況而言,生物學科的教育目標應放在人與自然的開放系統中,從生物科學自身發展、生物科學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以及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等角度,提出體現當代社會需要的生物學科教育的知識、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標。而生物學科教育的個體需要來自于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內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對生物學科教材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只有當中學生物學科的教育誘發了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心,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習得了分析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這種內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發出無盡的學習力量。

一、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生命意識是基于對生命的正確認識,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提高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的生命觀。而生命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認識生命之珍貴,珍愛生命包括自己的他人的環境中的各種動植物的生命;尊重生命的個體差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感悟生命意義和價值,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通俗地說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生物。什么是生物?這個看似基本而簡單的問題,在生物學中卻難以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教科書上往往說“有生命的物體就是生物”,但這一說法并不能提供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生物的依據,因為它并未指出什么樣的物體才是有生命的物體。何況有生命的東西并不一定稱得上是生物,比如多細胞生物體內的一個細胞,實驗室里培養了半個多世紀的海拉細胞,蜥蜴逃避敵害時自動斷下來的尾巴,等等。換言之,生命體和生物體之間不能劃等號。雖然用一句話給生物下定義有困難,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依據生物的基本特征來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生物,比如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應激性等。又如,學到雜交育種時,通過學生們通過課前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信息的搜索,了解到:他從小立志報效國家,勤奮學習;西南農學院畢業后,以赤誠之心從事農業教育和雜交水稻研究;當他被“下鄉”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時,并沒有忘記他的理想,更是具有了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時,卻仍然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繼續播撒智慧。偉大科學家的這種堅定不移的追求,確實對學生起到了一定的感染力。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生物以其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精妙絕倫為無機世界所無法比擬。大至藍鯨,小至病毒,每一種生物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多個層次在形態、結構和功能等多方面,無不經大自然這一巨匠精雕細琢,每時每刻都透射著絢麗的光芒。通過生物教學活動使學生克服對生物學美的無視、無聞、無覺的美盲狀態,逐步形成對生物學美的敏銳而充分的感知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和提高其審美的比較和分析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區別真善美與假惡丑,識別生物學美的性質、類型、程度;另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和聯想能力,以掌握生物學知識的形象性。如:《植物的主要類群》一章,各類植物的繁殖生長似乎沒有什么美可言。但通過展示掛圖,放幻燈,播放錄像,指導閱讀有關課外讀物,使學生知道各類植物根據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的不同,他們的繁殖、生長也是不同的。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因為受精過程離不開水,所以多數只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而種子植物因為受精過程脫離水的限制,所以已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面對生存及傳宗接代,各類植物努力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最終由低等向高等一步步進化。這難道不是一種生命之美嗎?羅丹有句名言:“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p>

三、挖掘生物相應來培養學生辯證思維

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異常豐富,幾乎涉及生物科學所有分支學科的內容,既有宏觀領域的生態學,又有微觀領域的細胞學、分子生物學,還有揭示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遺傳學等,這些內容不但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而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如生命的本質是物質的、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等等。在教學中要適時地、適當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教育,以使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生命觀。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自然界的變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內部矛盾所引起的結果。植物和動物的單純的增長,數量的發展,主要則是因為生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充滿了矛盾,并由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爭推動了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其中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對矛盾。這一對矛盾的存在和斗爭,才是推動生物生長發育的主要動力。同樣,在生物與自然界中,也充滿了矛盾和矛盾斗爭。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爾格倫島,島上經常刮大風,高大的樹木完全不能生長,只有那些發生了矮小變異的植株才能生存,這一矛盾斗爭的結果,最后使這個島上出現了貼著地面蔓生的植物。

總之,高中生物課程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使學生養成終身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依據教學基本原理設計教學流程,結合實際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和認知規律,創設學習任務和問題,使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將生物核心素養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徐文珍,發展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思考,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1

猜你喜歡
辯證思維生命意識審美意識
唯物辯證思維在《生態學》教學中的應用
沈從文筆下底層人物的生命意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老人與?!放c《活著》的生命意識比較
基于辯證思維的高中數學解題再認識
日本當代藝術家??曝S巳的創作路徑探尋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生命意識的培養
談高中美術教學滲透健康審美意識之優化策略
世紀末的贊歌——比亞茲萊插畫藝術風格分析
淺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