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18-10-24 15:31張茜西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6期
關鍵詞:網絡教育高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張茜西

摘 要:近幾年來,高職院校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網絡技術為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相應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同時也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過去傳統的心理教育手段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如何通過網絡資源來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職教育;網絡教育

1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一些研究者使用SCL-90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并不樂觀。陳啟山、溫忠麟發現,在被試樣本中有明顯心理癥狀者為1.6%,有輕度癥狀者為21.9%;應金萍、徐競、莊朝霞對寧波市5所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普查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6年內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由13.8%上升到20.6%。這些研究結果揭示出當前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性。

有研究者對高職生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了比較。如張宇迪對2001—2010年間51項高職生在SCL-90上的測試結果進行了元分析,結果發現,高職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4個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成人常模,但在各因子上與大學生常模均無顯著差異。這表明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并不比本科生差,但這一研究結果并不能否認高職生心理特點的獨特性。具體而言,與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職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自卑心理。邱開金的調查發現,大約50%的高職生認為“進職業院校讀書是無可奈何的選擇”,主要原因是“升學考試成績不好”。應金萍、徐競、莊朝霞收集的UPI數據顯示,高職生的自卑心理明顯高于本科生。

除了高職生的一般特點外,高職生中某類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日益受到關注。一些研究者發現,高職院校中貧困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例如,趙鳳發現,高職院校中女生和貧困生的心理問題較多。這些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各高職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對貧困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給予更多關注。

總之,在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在高職院校開展具有高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與此同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考慮高職生獨特的心理特點,并對某類學生群體給予更多重視。

2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原則

2.1 學生主體原則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只有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提升教學效果。網絡環境下,學生面對的誘惑很多,同時也對心理教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推動心理教育的發展。

2.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網絡環境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不僅資源豐富,同時信息傳播也較快,心理教育要充分利用網絡的這個優勢,整合網絡資源,搭建網絡交流平臺,通過網絡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第一時間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指導,幫助學生盡早解決心理問題,提升心理教育的實效性。

2.3增強教學活動的互動性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建立在地位平等的基礎上,這樣才能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心理教育教學活動中,互動交流是展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網絡的虛擬性,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與教師交流,通過教師的解答和引導,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學生問題的共性和個性分析,建立心理健康咨詢檔案,為學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讓學生感受到網絡心理健康咨詢的便捷性、隱秘性。

3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途徑

互聯網的普及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加便捷的服務,豐富的網絡資源也為高職院校心理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和更加廣闊的平臺。同時,學生作為網絡虛擬世界的重要群體,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想要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水平,網絡是重要的切入點,因此,在探討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教育的措施和途徑時,網絡環境是具有絕對優勢的新途徑。

3.1 開設必修課程使其多元化發展

應該在高職院校內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類課程,通過系統化教學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該年齡段青年心理變化的規律,并了解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掌握提升心理素質的部分技巧,進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為其塑造更好的個人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可增加其他心理課程選修課,比如愛情心理學,管理心理學,人際關系心理學等等。使心理課程豐富有趣,滿足高職學生對各方面的心理需求,向多元化發展。

3.2 結合網絡科技,創新心理教育的方式

心理教育有別于其他的教育形式,它需要在一個相對讓人放松的環境下進行,教學的環境舒適安全,教學的形式豐富多樣,對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會有幫助。網絡資源的豐富,不僅為心理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場所讓學生感到更加放松,進而使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變得更加輕松,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有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涉及學生隱私,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網絡環境下,通過社交軟件和網絡留言、郵箱等方式,讓學生更有安全感,也能幫助學生盡早解決心理問題。

3.3 提升學科滲透度

在開展心理教學時,不能單單僅依靠心理教育課程,而是應該將心理教學滲透到每一個學科當中,加深學生們對心理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夠使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心理教育發揮實踐作用,對學生產生更深層次的影響,調動其學習心理學的主動性,輔助學生的自我發展。另外,高職院校部分學科當中會直接涉及到心理學的內容,例如采礦專業當中的地下作業心理調節能力、數控專業的緊急問題應對心理能力、會計專業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等,針對于這些學科要開展重點引導教育,進一步將其與心理健康教育學科進行結合,有效利用專業學科來帶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系統化掌握[5]。

3.4 提升宣傳力度

高職院??梢岳米陨硭邆涞母黝愘Y源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宣傳,例如黑板報、廣播、院內報紙、視頻宣傳等。宣傳的內容可以根據國家心理宣傳工作大綱進行,也可以根據高職院校實際工作需求進行,可以采用專題宣傳方式,也可以采用綜合宣傳方式,根據學校內學生心理變化規律和具體程度進行相應的宣傳工作,提升心理健康宣傳的針對性。

5結束語

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還應該客觀地看到網絡普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抵制網絡負面思想對學生的侵蝕。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學習,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這樣才能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學界.高職院校積極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4(5):92-94.

[2]應金萍,徐競,莊朝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趨勢及對策[J].職教論壇,2010(15):67-73.

[3]孔德博,冉冉,王建永.論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10(8):104-105.

[4]吳美娟.生命教育視野下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2(3):164-165.

[5]藍瀅.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模式探索[J].亞太教育,2015(13):121-122.

猜你喜歡
網絡教育高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云計算教學平臺下課程協作教學設計
網絡教育新媒體的特點分析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自殺成因及對策研究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網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