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同一性”

2018-11-07 03:39彭彥斌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唯心主義唯物主義

摘 要: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一對相互對立的哲學范疇。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范疇及其區分。本人認為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一對歷史范疇,也當然具有歷史的局限性。從人類思想整個歷史發展前進的歷程上看,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最終會被認為是同一的。文章通過哲學與科學的關系、現代科學的成就及其無限發展前景,論述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具有同一性的可能性。

關鍵詞: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同一性

一、緣起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一對相互對立的哲學范疇,這是毫無疑問的。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就連普通的民眾也能在常識意義上了解這對范疇。談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書籍和相關論文更是多的汗牛充棟,但是對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這對哲學范疇本身卻少進行反思。筆者力求對前人觀點和思想有所突破,但絕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將自己多年來的思考,向大家做個匯報。本文中,一些觀點可能與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流觀點不一致,但這并不代表筆者的意識形態,僅僅是將它作為學術討論的視角進行交流。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就是批判的哲學,這種批判本身包括自我批判,恩格斯在1895年3月6日發表的《1848年到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的導言中,以大無畏的勇氣實事求是地反思了他和馬克思的理論: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暴露出我們當時的看法只是一個幻想……。

二、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范疇在哲學中的由來

在西方哲學史上,自古希臘哲學開始,經歷中世紀哲學,再到近現代哲學,歷經約兩千多年的時間,出現了眾多的哲學家和哲學思想,在大部分時期中,哲學家們所關注和研究的是世界的本源問題,如赫拉克利特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伊壁鳩魯學派的“物性說”,柏拉圖的“理念論”等,即使是在中世紀時期的宗教哲學中,所關注的依然是世界的本源問題,只不過是從宗教中所設立的“神”的視角來解釋世界的本源問題。到了近現代,哲學關注的視域發生了重大變化,哲學家門開始關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認識論的問題,如經驗論者與唯理論者,在認識論方面,黑格爾以其無與倫比的智慧揭示了本體論、認識論與邏輯學三者統一的問題,從而建立了以認識論為核心的強大的哲學體系??梢哉f,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以前,在哲學界中沒有人意識到哲學的兩大派別的存在,更沒有人提出關于唯心主義哲學與唯物主義哲學派別的劃分。

與西方哲學相對應的東方哲學(以中國為例),自先秦以前再到19世紀末的兩千多年中,在哲學領域里所關注的主要是本體論,即世界的本源問題。這方面事實,我們不再詳細列舉。傳統的中國哲學中并不存在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范疇,甚至從來都不存在這種思想意識。

恩格斯在其著作《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第一次這樣陳述:“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薄八季S對存在的地位問題,這個在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也起過巨大作用的問題: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還是自然界?——這個問題以尖銳的形式針對著教會提了出來:世界是神創造的呢,還是從來就有的?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承認某種創世說的人(而創世說在哲學家那里,例如在黑格爾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還要繁雜和荒唐得多),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

恩格斯所闡述的上面這兩段話,開創了唯心主義哲學與唯物主義哲學的哲學先河,從此以后,在人類哲學史上,出現了哲學的陣營問題,即唯心主義哲學陣營與唯物主義哲學陣營,以至于后來列寧將恩格斯的這種思想繼續深化,創立了哲學的“黨性”問題。這個問題將在到本文的第三部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范疇在哲學中的演進與發展)中進行說明。

三、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范疇在哲學中的演進與發展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哲學范疇的傳播是隨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播而傳播的。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發表于1888年,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一篇重要哲學作品,這部著作在歐洲大陸迅速傳播,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到后期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且被許多國家接受,還是俄國人的功勞,與列寧同時代的一批俄國革命者發動了社會主義革命并取得了勝利。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俄國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必M止是中國,許多被殖民的國家都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了民族獨立或革命勝利。正是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得到了廣泛傳播,同時,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哲學范疇也被廣泛接受。

正如我們玩“肩并肩傳話游戲”一樣,一句話的本意由第一個人傳到最后一個人那里,其領會的意識就已經與第一個人所領會的意思大相徑庭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過列寧主義與斯大林主義的先后“加工”后,已經不是原滋原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了。而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哲學范疇,則被列寧演繹成為哲學的“黨性”問題。

中國前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是由前蘇聯傳入的,受到蘇聯哲學的深刻影響。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哲學,主要是前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但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哲學界展開了對真理問題的大討論,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那以后,中國哲學才真正邁向了回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但是,前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子依然存在,比如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教科書當中,依然有很多教條主義的東西,哲學黨性的影子依然存在。在哲學領域將一切屬于唯心主義哲學的哲學都看作是與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悖的謬論,甚至反對一切形而上哲學(本體論哲學)。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最偉大作品之一的《道德經》體現的哲學,就是形而上哲學,《道德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按照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說法,《道德經》的哲學就是客觀唯心主義哲學。

筆者認為,哲學不能僅僅作為階級斗爭的哲學,階級斗爭的哲學不能涵蓋哲學的全部含義。最明顯的例證就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哲學就是一種“求真”的哲學、“和合”的哲學。據此,我們認為,唯心主義哲學與唯物主義哲學這對哲學范疇在我國的意識形態中仍然是一對完全對立、水火不容的哲學范疇和哲學派別。從前期的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外哲學派別的驅逐,到后期斯大林對持不同政見者的清洗,再到后來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歷史的教訓無不歷歷在目。

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活的靈魂是自我批判精神,這個觀點,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經提到。馬克思與恩格斯在自己的觀點發表之后的幾十年后便認為自己的某些觀點應當予以修正,認為“當時”與“現在”的條件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時至今日,距離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也已經近180年的歷史,自然條件,社會、政治條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般變化。不可否認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本質是貼近真理的,但并不等于說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說的一切話語、一切觀點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作為馬克思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我們有義務發展和修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不適宜于時代的部分。所以,對于像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這對哲學范疇,我們也應該將其視為一對歷史范疇。

四、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哲學范疇在哲學中會最終走向終結

當我們看到這個命題時,一定會大惑不解甚至震驚:唯心主義是可以終結的,但唯物主義怎么能夠終結?如果說唯物主義終結了,豈不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就終結了嗎?這種疑惑是最正常不過的了。如果筆者現在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絕對真理,可能絕大部分哲學家及絕大部分民眾不予認可。所以,我敢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并沒有窮盡真理,是相對真理,既然是相對真理,就有歷史的局限性,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等到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后,它就自然要終結了。有必要聲明,本文無意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什么時候終結和怎樣走向終結的,而僅是在學術范圍內探討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這對哲學范疇會最后走向終結命題的可能性。

(一)哲學與科學的關系決定了哲學的發展是伴隨著科學的發展而發展的

在西方哲學史中,最初的哲學就是知識,但隨著知識的普及和快速發展,知識尤其是通過實驗獲得的知識逐漸成為科學知識的時候,哲學不得不從科學知識中分離出來,變為對各類科學知識的反思。但哲學不是科學的附屬品,它是對科學知識的總結和升華,它與科學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于哲學與科學的其他具體關系,由于哲學界基本能夠達成共識,本人不再展開說明??梢哉f,哲學的每一步發展都必須與科學的發展相適應。

馬克思經過對社會科學(尤其是經濟學)系統學習和研究后,才完成了《資本論》的寫作。我們知道《資本論》除了是一本政治經濟學著作外,也是一本哲學著作;恩格斯在經過長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后,完成了《自然辯證法》的寫作。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是不斷的發展和進步的,所以哲學的觀點也應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而有所修正和發展。

(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斗爭至今并未分出勝負

馬克思主義哲學經過約兩個世紀的傳播和發展,其主張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已經被許多國家和廣大民眾接受,但唯心主義陣營一直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陣營,根據權威統計數據,當前全世界人口71.67億中,信仰宗教的總人口比例大于84.65%,其中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口數少于11億,占比不到15.35%。換一句話說,信仰宗教的民眾可以說都是唯心主義,不信仰宗教的民眾不一定是唯物主義,因此,可以說信仰唯物主義的民眾比例明顯小于世界總人口的15.35%。如果從信仰的人數的比例大小的角度看,唯物主義不但沒有戰勝唯心主義,甚至明顯處于下峰。如果說,不能單從信仰的人數來說明問題的話,至少我們不能說唯物主義戰勝了唯心主義。如果說,唯物主義在與唯心主義的對立與斗爭中已經勝出,那么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人仍在信仰唯心主義哲學,甚至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該如何合理解釋?如果說唯物主義哲學已經有證據戰勝唯心主義哲學,那么也就不會再有那么多唯心主義哲學家的出現,而事實與這正相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深思。

(三)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爭可能是哲學界的“蛋和雞”之爭

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曾經發生過“蛋和雞”之爭,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這個問題,一直在生物科學界內爭論了許久,直到生物學家后來發現了生命的本質——蛋白質和核苷酸后,生物學界才豁然開朗,雞和蛋之爭實際上就是蛋白質和核苷酸之爭,而現在我們都知道,蛋白質和核苷酸是在生物界中同時出現的,不存在誰先誰后的問題。

同樣,在自然科學中還存在著另外一個相似的公案,就是在十九世紀物理學中關于光的本質的研究中,物理學家惠更斯提出了光子的波動說,而大物理學家牛頓則提出了光微粒說,他認為光是由非常奧妙的微粒組成,遵守運動定律。此后,關于光子到底是波還是粒子爭論,此起彼伏,直到1916年,美國物理學者羅伯特·密立根做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關于光電效應的理論,物理學者被迫承認,光除了波動性質以外,光也具有粒子性質,即波粒二項性。

那么,在哲學領域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爭論了近兩個世紀,什么時候二者能夠得到同一,我們拭目以待!

(四)現代量子科學的發展正在逐步證實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哲學的同一性

量子糾纏理論——曾經因被愛因斯坦拒絕而名聲大噪,愛因斯坦曾說,量子理論如果成立的話,那就必須得有“遠距離鬧鬼”(“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他拒絕承認宇宙的運行方式是如此奇怪、看起來如此隨機。但物理學家約翰·斯圖爾特·貝爾(John Stewart Bell)于1964年提出的一項實驗,證明了“遠距離鬧鬼”是真實的(貝爾測試)。此后,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物理學家們進行的一系列精確的實驗,我們越來越接受,兩個從前就糾纏的粒子,即使被分隔在長如宇宙兩端的距離上,也真的是能夠即時地互相影響的,存在一個亞原子奇異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物質不被觀測就不會成形,時間既能向前也能向后,而且,測量之前,它們可以同時存在于兩個或者多個地點,然而,一旦被測量,它們會落入更經典的現實世界,只能存在于一個地點。

上述量子理論中關于物質的存在需要有精神(意識)參與的觀點,已經基本上證實了物質與意識的同一性問題,但這種理論在現實中還沒有被大范圍接受,這需要一個過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

[2]馬克思.資本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

[3]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人民出版社,2014.

[4]恩格斯.1848年到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人民出版社,2014.

[5]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2015.

[6]老子.道德經.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彭彥斌(1973—),男,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2016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唯心主義唯物主義
淺談哲學的基本問題
唯物辯證法與馬爾庫塞的“歷史唯物主義現象學”
試述近代經驗論哲學發展的邏輯
梁啟超公德觀的基本內涵與文化價值研究
半截子馬克思主義者
淺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
論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研究
“星座”的哲學探究
對唯心主義要具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