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教學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

2019-03-31 09:26安安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教學對策小學數學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深度教學已是大勢所趨。本文以深度教學理念為指導,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深度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組織實踐探索,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理念;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27-02

引 言

眾所周知,小學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起始階段,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思維和積極探索的過程??v觀數學課程標準,立足傳統教學的不足和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它提出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四基”過程中學會學習。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提出,驅使教師深化教學,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實現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的發展。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實現深度教學早已是大勢所趨。那么,什么是深度教學呢?我們將如何在深度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實施小學數學教學呢?這是本文需要解決的重點內容。

一、深度教學的界定

深度教學是從深度學習延伸而來的,該教學理念以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為背景。國內最早提出“深度教學”的是郭元祥,在研究過程中,他指出深度教學是統一符號教學、邏輯教學和意義教學的教學。隨后,在對深度教學概念的研究中,他繼續指出,實現深度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精心地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情境為橋梁,引導學生從符號學習走進知識內在邏輯形式和意義領域,展開對知識內涵的深入挖掘,掌握有價值的知識內容,積累學習方法,提升學科素養。

從郭元祥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深度教學的實現離不開教學情境、探究活動和學生實踐。因此,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一般從這三個方面入手,踐行深度學習理念。

二、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對策

1.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問題情境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助推器,其可以驅動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不斷完善和建構數學知識體系。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真正實現問題情境的價值,教師首先要明確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此問題情境背后蘊含的數學本質,接著要保證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如此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探索?;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一般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生活內容簡單易懂,且貼近學生的發展實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在現實生活體驗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數學原型,無形中積累數學經驗。對此,教師組織數學深度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生活體驗情況,為其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問題探究興趣[1]。以“平移”為例,在現實生活體驗過程中,學生隨處可見平移現象,以此為切入點,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利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現電梯運行、折疊門開關、汽車奔馳等畫面,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產生熟悉感,同時提出這樣的問題:觀察這些現象,你可以發現它們有何共同點?從而驅動學生分析生活現象,把握數學知識,為深度理解平移打下堅實的基礎。

(2)創設階梯式的問題情境。對小學生而言,無論是數學概念還是數學定理,都是抽象難懂的。受學習能力的影響,他們一般會從簡單的知識入手,循序漸進地分析、學習復雜的知識。由此,開展深度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立足學生的發展規律,創設階梯式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由易到難的問題思考、探究中,逐步掌握數學知識,實現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以“比的認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建立對比概念的深刻認知,筆者以配置蜂蜜水為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并立足該情境,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配置蜂蜜水的過程中,你們可以看到水是蜂蜜的幾倍呢?在說它們的倍數關系時,我們除了可以說誰是誰的幾倍之外,還可以怎樣說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提問,除了用倍、分數之外,還可以怎樣表示呢?比是在研究什么呢?在一個個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圍繞數學現象展開由淺入深的探究,一步步地探尋到比的概念。

2.設計深度活動,培養學生思維

數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一切活動形式都是在研讀課程標準、教材、學生及其蘊含的學科素養,為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升能力服務。通過經歷理解類活動、應用類活動、探究類活動等,實現思維的深度發展,同時在思維發展作用下,建立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提高數學能力。那么,我們如何設計數學活動呢?“學導單”的設計與運用研究,就為我們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它的本質就是將“教材”變“學材”,讓教師的導“含理”(理得清)、“含拎”(拎得起)、“含聯”(聯得通),讓學生的“學”能夠“會求聯”(有聯系的觀點)、“會求變”(有變化的思想)、“能靜思”(能長時間思考)。在長期的深度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發現,有效的深度學習活動是基于一定的材料展開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聚焦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已成為課堂努力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意義在變化,需要全面闡釋從“素材”到“教材”、從“教材”到“學材”、從“學材”到“學堂”的變換邏輯,探尋小學數學學材的開發價值[2]。學導單的設計與運用,就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提高學科素養為目標編寫,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課堂教學抓手,是教學內容“問題化”、問題內容“活動化”的師生共有文本,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而制定的。學導單的教學實質是落實“先學后講,教學合一”的教學理念,以“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為例,用兩個活動貫穿課堂,富含思維含量的學習任務將思維一步步推進,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

3.組織實踐探索,提升應用能力

深度教學的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學生的發展提出多元要求。其中,數學應用不僅是檢驗學生數學學習成果的主要方法,還是驅動學生學以致用、提高數學學習水平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在組織深度教學時,要從數學應用入手,為學生設計多樣的實踐探索活動。創設實踐探索活動旨在打破習題演練的限制,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積累應用經驗,為參與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扇形統計圖”為例,組織教學活動時,為學生設計“我來當家”的活動,指導學生回歸現實生活,對父母進行調查,搜集自己家今年上半年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花銷,并根據所學知識,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進行展示。在這樣的活動體驗過程中,學生會學會如何收集信息,并通過對各種統計圖的分析,把握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建立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認知,在學以致用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不少學生統計之后,對家庭消費進行反思,提出科學消費的想法,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意識[3]。

結 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新課程改革,樹立深度教學的理念,并在此指導下,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深度活動,培養數學思維,組織實踐探索,提升應用能力,使學生在多樣的數學探究活動中,掌握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促進數學教學改革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屈佳芬.構建深度課堂 提升學科能力——例談小學數學深度課堂的構建[J].江蘇教育研究,2018(Z5):54-56.

蔣安娜,唐恒鈞.數學深度學習:內涵、實踐模式與展望——基于文獻的分析[J].中學數學雜志,2018(01):1-4.

孫莉.耕犁“三多”策略:讓小學數學概念深度教學真實發生[J].內蒙古教育,2018(06):116-117.

作者簡介:安安(1979.11—),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教學對策小學數學
洗去浮華,回歸本真
小學高段語文寫作教學
生物工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中學化學課堂有效性分析與對策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