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筑學生眼中的“門窗墻”

2019-03-31 09:26胡艷華
求知導刊 2019年50期
關鍵詞:兒童視角自主探究

摘 要: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門窗強”一課時,可將黃土高原比作窯洞堅實的墻壁,門窗比作黃土高原的眼睛,并以“黃土地的眸子”為課題開展專題欣賞教學。通過圖像識讀,以兒童的視角,引領學生感知窯洞門窗的結構和紋樣,體會設計之美,品味文化內涵。

關鍵詞:自主探究;圖像識讀;兒童視角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50-0058-03

引 言

墻是建筑物豎直方向的主要構件,起分隔、圍護和承重等作用,還有隔熱、保溫、隔聲等功能;門便于室內、室外的交通聯系與交通疏散;窗有通風、采光的作用。門、窗、墻共同構成房子。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門窗墻”一課呈現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代房屋設計的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門、窗、墻,信息量很大。筆者對教材進行深度研讀,決定選取陜北窯洞的“門窗墻”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將黃土高原比作窯洞堅實的墻壁,將門窗比作黃土高原的眼睛,并以“黃土地的眸子”為課題開展專題欣賞教學。

一、江南到陜北,點亮興趣

江南,在學生眼里是白墻青瓦、小橋流水,一派恬靜內秀的韻味,黃土高原則離學生有些遙遠,而從江南到黃土高原,需要一條紐帶,恰巧在上美術課前,學生剛剛結束他們的音樂課,教學內容是“江南”。于是,課前十分鐘,我和學生有了這樣的聊天。

師:同學們,剛才的音樂課,你們行走在江南,嘴里哼著江南的吳儂軟語?,F在,你們聽到的是唱響在陜北黃土高原的民歌。它和江南民歌反差大嗎?這一節課,老師就要帶你們從江南飛到陜北,去黃土高原看看。同學們,你們對陜北黃土高原有了解嗎?

師:除了民歌,在黃土高原,還有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視頻欣賞安塞腰鼓、榆林剪紙、宜君農民畫……)

皮亞杰說: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課前短短幾分鐘,教師通過與學生的聊天,讓學生與黃土高原上的民間藝術親密接觸,感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黃土地上人民樸素豪放的性格。選準起點,激活興趣,順利帶領學生踏入黃土高原。

二、印象黃土地,走近窯洞

與黃土渾然一色、融為一體的窯洞民居,是人類依托黃土高原造就的特殊的建筑景觀,引導學生通過動眼、動嘴、動腦,主動獲取知識,他們才能具有敏銳的思考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記憶力。

(1)出示祖國地圖,了解黃土高原的位置。

(2)了解窯洞的相關信息。

①欣賞微視頻:航拍“黃土建筑”——窯洞。

②自主學習:同學們對窯洞有了解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學習資料,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窯洞。

③交流:通過學習,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讓我們一起把這些信息填入表格(如圖1)。

在教學第一板塊,教師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出示中國地圖,引導學生認識黃土高原位于長城以南、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通過航拍“黃土高原”微視頻,讓學生看到在厚重的黃土地上,誕生了極具特色的“黃土建筑”——窯洞。它是陜北黃土高原的產物,是陜北勞動人民的象征,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文化。黃土高原厚實的大地,便是窯洞堅實的墻壁。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單,了解窯洞的建筑類型、挖掘方式、建筑布局等,感受窯洞為什么被世界建筑界贊譽為“沒有建筑師的建筑”。

視頻是動態的,圖和文字是靜態的,教師將兩者相結合,以直觀易懂的視覺形象,讓它呈現在學生的眼中。學生通過對圖像以及文字的捕獲和轉化,聯系實際生活,很快就對窯洞建立起基本的知識體系。

三、窯洞門窗——黃土地的眸子

如果說黃土地是窯洞堅實的墻壁,那窯洞的門窗就是黃土地明亮的眸子。

1.門窗結構——體會設計之美

(1)了解:同學們,窯洞的門窗是放在哪兒的呢?對,門窗就放在這兒,這兒是窯洞的出入口,叫窯口或窯臉。

(2)觀察: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是什么形狀的?(圓拱形,有的頂上有一點尖,造型有細微的變化)

(3)思考:為什么要設計成拱形呢?

(4)觀察:再來看看窯口的結構,思考下列三個問題:

窯口分成幾個部分?(窯口中間一分為二,上部是高窗,下部扎山墻、放門窗)

門放在哪里?(門在下部的中間,也可在一側,門框直接頂到橫梁)

這兩扇高窗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分成幾部分?

(5)小結:白天,陽光穿過門窗,把窯洞照得溫暖而舒適;晚上,窯洞的燈火透過窗戶,溫暖黃土地。

美作為一種視覺形態廣泛存在于現實生活的角角落落,我們的教學就是通過培養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視覺理解能力、視覺運用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這一板塊的教學,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心理需求,指導觀察,逐步引導,在了解窯洞門窗的形狀和結構時,充分利用圖片(如圖2),幫助學生在觀察中體會窯洞門窗設計的對稱之美、平衡之美。

外形上:一是讓學生認識到圓拱形結構符合力學原理,頂部壓力分至兩側,重心穩定,具有極強的穩固性。二是讓學生體會到在單調的黃土高原上,圓弧形的線條顯得柔和輕巧。三是讓學生理解天圓地方,穩穩當當,象征宇宙的形態,也是祖先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

結構上:一是讓學生發現整面窗戶的圖案設計采用左右對稱的形式;二是理解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基于對事物的了解,發現對稱具有穩定性、平衡感。同時,人們認為,對稱能聯合局部形成整體,并達到圓滿。

2.門窗紋樣——品位文化內涵

窯洞的門窗是陜北的眉眼與胸懷,門窗上的紋樣則是微觀的宇宙,是代代相傳、構思別致的文化符號。

(1)組內欣賞交流:看到了怎樣的圖案。

(2)學生介紹各種幾何紋樣、文字,還有花卉圖案。

(3)思考:為什么要設計這樣的紋樣?

(4)理解:幾何圖案是窯洞門窗最重要的造型。點、線、面、三角形、四邊形、圓形這些基本元素的運用,百千種變化,百千種寓意。文字紋樣是通過巧妙的方式使漢字圖案化,花卉紋樣大都設計在整體圖案的中心,形象抽象,線條簡潔,梅花、海棠、蓮花最為多見。在木線條的拼拼搭搭中,飽含生命氣息,傳遞著陜北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門窗在中國建筑裝飾文化史上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韻味。在古人眼里,門窗猶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窯洞門窗的發展源遠流長,其文化內涵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人們將更多的感情傾注在門窗上,使門窗在居住環境乃至建筑藝術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條形紋(風調雨順)、交叉紋(相依相護)、盤腸紋(長長久久)、方勝紋(延綿不斷)、龜甲紋(吉祥長壽)、老虎盤(健康成長)、壽字格(富貴長壽)、雙喜格(事事雙喜)、梅花海棠蓮花(吉祥富貴)。聰明的工匠,采用象征、寓意、諧音、比擬等手法,創造出的幾何紋樣以及文字與花卉紋樣,構思別致,美觀溫馨,將樸素、實在的情感融于藝術創作(如圖3)。而且,窗格的紋樣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與自然美,使門窗成為窯洞中最講究、最美觀的部分。

3.畫畫我們眼里的門窗墻

站在這些老式門窗面前,每一個都似鑲在框中的畫,又像是綻放在黃土地上的圖。細膩、粗獷、抽象的藝術,叫人簡直無法用語言來贊美。學生學習了陜北窯洞門窗墻的知識,又有怎樣的體悟呢?課后,教師可設計一個小練筆。

(1)欣賞線描作品:用線條造型門窗。線條的運用靈活多變,有粗有細,有疏有密,疏疏朗朗間,讓陽光照射到屋里,呈現美妙的圖案。院子里的石碾上,還留著麥子的余香,山墻上堆著玉米、辣椒,窗上貼著窗花,門上貼對聯、掛燈籠,洋溢著“田園風光”的情趣。

(2)學生創作:你們眼里的窯洞門窗又是怎樣的呢?教師給你們五分鐘,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可以臨摹,也可以創作。

(3)點評。

學生用一支勾線筆創作了自己眼中的窯洞門窗,并以小飾物進行裝飾,再將作品貼在介紹窯洞的學習單上(如圖4)。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每個小組構成了窯洞群,真的有“黃土地的眸子”的即視感[1]。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體會到建筑造型宏觀的整合美和細微局部的裝飾美,體會到窯洞這種建筑傳遞的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

結 語

李鎮西說:什么是教育學意義上的“兒童視角”?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帶著學生瀏覽這些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民間傳統文化符號,如同與古人交流一般,是在感受美的向往,了解理想的祝福,是在與文化對話。

[參考文獻]

楊雨佳.門窗上的陜北文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6.

作者簡介:胡艷華(1972.1—),女,江蘇江陰人,現任江陰市晨光實驗小學副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

猜你喜歡
兒童視角自主探究
尊重兒童視角 生成個性閱讀
“基于兒童”的幼兒園環境創設
借助自主探究式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別樣的童年,一樣的童真
孩子像石頭一樣孩子像石頭一樣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自主探究 張揚個性
以兒童的視角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