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疏導小學生心理的重要性

2019-04-15 02:28黃美朝
世界家苑 2019年1期
關鍵詞:課堂氣氛心理健康心理

黃美朝

小學教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小學時期正是兒童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個性的關鍵時期。要培養德才兼備的21世紀的人才,就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規律,做到因材施教。盲目行事,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可能給小學生的發展帶來不利的消極影響。因此,探討小學生心理不僅是發展心理學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廣大班主任、家長所關注和迫切需要了解的問題。研究兒童心理學理論、從事兒童心理學科學研究的同時,結合小學教育的實際,力圖以小學生心理規律為重點,探索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發展規律,并提出一些相應的教育對策,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

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全的原因有很多。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學生除了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參加眾多興趣班,補習班。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心理疲憊壓力很大。從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厭學逆反心理。缺少愛,也是原因之一。主要發生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貧困戶家庭和留守兒童的學生。這幾類孩子因家庭關系心理受到打擊,產生自卑心理總覺得不如人,缺乏信心。還有一類學生是自身有缺陷,如身體殘疾或不好看,遭到別人的諷刺挖苦使他們心理受到傷害。故產生羞愧、自卑,所以不思進取,說謊、無阻、失落,對老師疏遠、叛逆等心理現象。小學生與大人不一樣,他們表面自尊但內心自卑,愿意進取但畏懼困難。有參與意識但參與能力低下。大都以自我為中心,有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調查發現,各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在數量、類型上有所差別。近幾年,我們經??梢詮母鞣N新聞媒體上看到或聽到,少數小學生因心理行為問題而導致“離家出走”、“拒絕上學”、“自殺”、“暴力行為”、“違法犯罪”等報道,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普遍引起了社會,特別是學校教育的重視。

那么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呢?

1 關鍵之一教師

開展心理疏導教育,不能只依賴家長與學校環境。它更需要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行為的規范者。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思想性格產生影響。所以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勞動、成績、隱私。調查發現,各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在數量、類型上有所差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形成、維護、促進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與國家教育的總目相一致,就是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途徑可以多種多樣,但是,無論哪種途徑,也無論在哪個階段,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須服從這一基本目標。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增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進行的。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集體的或個別的心理輔導、心理支援,也可以是專門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活動,更多的應該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即寓心育于德育活動之中,于智育活動之中,于藝術教育、課外活動、體育活動和其他活動之中。目前,課堂教學已逐漸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

一個小學生,每天一般在校6個小時,其中4小時為上課時間,其余為自由活動和課間活動時間,所以對小學的德育、智育、體育、藝術教育、勞技教育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也必須與各育緊密結合,主要靠課堂教學來完成。課堂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既是智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既教書又育人,育人先育心,因此心育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心理健康的學生有健全的情緒生活心理健康的學生行為協調,反應適度。能以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個人行為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一旦發現自己的需要、行為與社會要求相沖突,即能放棄或修正自己的行動。有從事各種活動的興趣、信心,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并能較好地控制、調節自己的情感,不使自己經常陷于情感上的困擾。心理健康的學生就是能面對現實、把握現實,并使自己的需要切合社會實際,能根據客觀環境的發展和變化,不斷調整自己對現實的期待和態度,作出相應的適應性變化,始終與不斷變化的生活取得協調一致。在適應中體現自己的良好心理狀況。體現自己行為的正確與協調,體現自己的意志與承受力。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各種學科教材都是經過專家精選編纂而成的,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寓意。教學中,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出教材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課堂上盡量發揮教材的作用,做到有機結合、積極滲透,從課堂實際出發,班主任既不要牽強附會、生硬聯系,也不要忽略心理特點,單擺浮擱。要融為一體,恰如其分。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 ,課堂教學氣氛,影響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和諧、活躍、平等、歡快,學生則思維敏捷、態度積極、主動活潑,學習效率高;反之,氣氛沉悶、壓抑、緊張或者散漫,分歧叢生,則學生厭煩,教學效果就差。 學生的情緒狀態,課堂氣氛受各種因素制約,而主要是受教師情緒感染。班主任走進教室時面帶微笑、態度溫和、精神飽滿、熱情誠懇,學生會感到教師可敬可親,平易近人,課堂氣氛就會寬松、和諧,充滿歡樂;反之,班主任一臉怒氣,或無精打采,表情呆滯,或冷漠無情,學生會感到壓抑、沉悶。因此,要求教師上課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論本人有什么特殊情況,都不要把不良情緒帶進課堂。要提倡教師有幽默感,允許教師使用詼諧的語言,時常開一點玩笑,引逗學生產生歡快的情緒,這是一種教學藝術和技巧。如:有一位教師為調節課堂氣氛,上課巾間.穿插了2分鐘的音樂。不僅沒影響學生學習,反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2 建立心理檔案

建立中小學生心理檔案,可以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反映學生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已經發生的心理活動及行為,預測學生在未來的時間里可能發生的心理活動及行為,從而使教育者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個性特點及其基本規律,真正地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建市心理檔案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頗為重要,未來的教師必須掌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知識和技能。

加強心理溝通 人際溝通是師生之間互相廠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條件。為了使群體成員明確組織目標,增強凝聚力,必須疏通溝通渠道,加強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提高交往頻率與質量。在和本班學生加深了解、統一認識的過程中,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從而增強影響力,吸引學生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

(作者單位: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祥周聯雄小學)

猜你喜歡
課堂氣氛心理健康心理
將課堂互動融入初中物理課堂之中的重要性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淺談課堂氣氛對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營造小學英語課堂氣氛的教學策略研究
心理小測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