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櫟樹實生苗木培育技術

2019-05-16 06:47高山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19年1期
關鍵詞:培育技術

高山

摘要:櫟樹是優良的園林景觀樹種,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介紹櫟樹的生長特性,從育苗、苗期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出一套櫟樹實生苗木培育技術,以期為櫟樹栽植及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景觀樹木;櫟樹實生苗木;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9)01-0022-02

櫟樹樹形開闊美觀,葉形呈芭蕉扇狀,秋季葉子由綠色變為金黃色,景色誘人,廣泛應用于社區和城市景觀綠化,是優良的園林景觀樹種,深受人們喜愛,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針對櫟樹的生長特性,從育苗、苗期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出一套櫟樹實生苗木培育技術,以期為櫟樹栽植及應用提供參考。

1 櫟樹的生長特性

櫟樹為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40 m,樹干通直,枝葉繁茂,長勢雄偉。樹皮褐灰色,細裂紋,幼枝棕灰色,嫩枝被毛,后脫落;葉互生,葉片較厚,平滑光澤,倒卵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7~18 cm,寬3~7 cm,先端鈍圓微裂,葉緣具4~7對波狀羽形新裂,深度為葉片1/4~1/2,側脈6~9對,葉柄3~5 cm;花雌雄同株,單性異花,花期為5月中旬;果序細,長4~10 cm,徑約1.5 mm,具果2~4個,種子殼斗鐘形,包果基部約1/5,小苞片三角形,排列緊密,被細絨毛;堅果卵圓形或橢圓形,光滑,長2~4 cm,在9—10月成熟。

櫟樹為喜光樹種,不耐上方遮蔭,喜側方遮陰??购芰?,-40 ℃的極端低溫下,大樹無凍害發生,但幼樹嫩枝抵抗晚霜能力差。櫟樹為深根系樹種,適應性強,較耐鹽堿,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灌溉條件下于貧瘠的礫石沙壤土上也能正常生長,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條件下長勢旺盛、樹體健壯、根深葉茂,20 a生樹主根深達5 m左右,抗風能力強,并且耐煙塵和短期水濕。枝干具有休眠芽,萌蘗力較強。

櫟樹幼苗期生長緩慢,年均生長量在30 cm左右,12 a后進入速生期,樹高可達8 m以上,據記載80 a后生長減緩,在20~30 a開始結果,一般每年都結實,4~5 a有一個豐產年。

櫟樹通常于5月開花、放葉,7—8月為高生長期,9月種子成熟后隨風脫落,10月開始落葉,落葉過程很長、直到翌年開春,年生長期達175 d以上。主栽品種為速生櫟樹和早葉櫟樹。

2 櫟樹實生苗木培育技術

2.1 育苗技術

2.1.1 采種與種子貯藏 1) 采種。選擇生長健壯、果實品質優良、無病蟲害的成年優良母采種,9月底—10月初果實開始變黃,在落葉前后陸續自落,但早落者多為發育不健全的果實,因此一般在第一次早霜后采集。成熟的果實呈棕黃色或黃褐色,外皮堅硬光滑有光澤。采集的新鮮果實含水量達80%,不宜堆放,需及時在室內通風處攤開晾種,經常翻動以免霉爛,切勿曝曬。2) 種子沙藏方法。櫟樹種子沙藏主要用于春播,沙藏濕度宜控制在60%左右,以手握成團不出水、手松即散開為宜。一般于室外選向陽地勢較高、排水條件良好處挖60 cm深、80 cm寬的坑,坑底鋪5 cm厚的濕沙,將晾后的種子均勻混于種量2倍的濕沙后放入坑內,距地面30 cm,填20 cm濕沙覆蓋,再埋土,略高出地面即可。次年4月取出種子,此時種子已吐白,即可春播。

2.1.2 播種 1) 秋播。櫟樹種子無休眠期,宜在秋末冬初隨采隨播。秋播種子發芽率較高,苗木壯實,且可減少種子因貯藏不當而造成的損失,所以在生產上以秋播為主。① 日光溫室營養缽育苗。櫟樹種皮的機械束縛和胚、子葉及種皮中含有抑制物質易造成其種子延遲萌發和出苗不整齊。對櫟樹種子萌發特性研究表明,去皮和切除1/2子葉能加快櫟樹種子萌發并增加萌發整齊性,且苗高與對照沒有顯著差異。因此,播種前可以采取這兩種方法對種子進行處理。用直徑10 cm的營養缽裝混入20%珍珠巖的基質壓實,播入經過處理的種子1粒,播深3~5 cm,覆土壓實,澆水,一般7~10 d澆1次透水,直到發芽。室溫以白天20~25 ℃、夜間不低于15 ℃為標準進行管理。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原則,結合澆水施用磷酸二氫鉀,以促進苗木生長,確保苗齊苗壯。采用日光溫室營養缽育苗技術,種子發芽率和成活率可達95%以上,能夠提高生長量,有效縮短育苗周期;第二年春季移栽后,生長期延長至6~7個月,可提升幼樹枝條成熟度,增強抵抗晚霜的能力。② 常規露地秋播。一般在氣溫轉冷、土壤上凍前播種,宜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進行。播種前依地力條件每667 m2施廄肥3 000~5 000 kg,播前深翻并精細整地,結合整地每667 m2施3%呋喃丹顆粒劑2.5 kg殺滅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打埂作畦。按行距50 cm開溝點播,溝深5 cm,種間距離為8~10 cm,每667 m2用種量150~180 kg。在播種行內投放鼠藥,以防治鼠害。播后及時澆灌凍水。2) 春播。因各種條件限制而無法秋播的可在次年5月1日前后進行播種。播種前準備同露地秋播。播種后及時澆頭水,宜采用小水漫灌的方式澆足、澆透。為了保墑可在畦面覆蓋地膜,出苗后及時破膜。覆膜還可起到提高土壤溫度、防止土壤板結、減少除草量、防止鳥獸食種、提高出苗率的作用。

2.2 苗期管理

2.2.1 常規管理 幼苗出齊后每10 d噴灑1%~2%的硫酸亞鐵溶液防治立枯病。年灌水8~10次,8月中下旬開始控水,以促進枝干木質化,便于幼苗順利越冬。為滿足幼苗對養分的需求,于6—7月追肥2次,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加施磷肥,每次每667 m2用量在10 kg以內。全年松土除草5~7次,及時松土除草可提高地溫,防止土壤板結。

2.2.2 促進生長技術 櫟樹幼齡期生長緩慢,為滿足園林市場需求,需采取一些促進生長的科學措施。1) 斷根處理。櫟樹幼苗主根生長迅速,1 a生苗木根深可達40~60 cm,但側根少,移植成活率低。研究表明,在秋播幼苗平均株高15 cm、主根深達30 cm時,距幼苗10~15 cm處,用斷根鏟傾斜插入切斷主根,斷根深度在24 cm時,能極顯著促進幼苗I級側根發育,提高苗木生長量和移栽成活率。斷根后要及時踏實澆水。2) 換床移栽。當幼苗度過2個生長季后,在休眠期內換床栽植1次,挖大坑,帶護心土,隨起隨栽。換床移栽時要選擇合適的亞喬木和灌木作輔佐樹,采取行間混植的方式進行側方庇蔭,以利培育大規格苗木。移栽后,苗木當年生長緩慢,應在6—7月加強水肥管理,要注意保持頂芽生長優勢,及時抹除萌發的側枝,培養干型。當胸徑達2~3 cm后,可用于大苗培育或造林。

2.3 病蟲害防治

櫟樹抗病蟲害能力較強,但由于幼苗期播種密度偏大,易誘發白粉病及蚜蟲。

2.3.1 幼苗生長期 葉部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可結合葉面施肥用磷酸二氫鉀與20%粉銹寧乳油1 500倍液噴施,或噴施50%代森鋅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每7~10 d噴1次,共噴3~4次,防治效果較好。葉部蟲害主要是蚜蟲,可用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5~20 d噴灑1次,連噴2~3次即可。實際用藥時,要注意藥品的輪換使用,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

2.3.2 春季幼苗萌動前期 將上年帶有病蟲害的葉片清除出圃集中銷毀,然后噴灑3~5 °Bé石硫合劑,7~10 d噴灑1次,連噴2次,可起到很好的防病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國偉,殷小娟.櫟樹輕基質播種育苗技術[J].現代園藝,2018(24):24.

[2] 許忠志,張瑩.遼寧省櫟樹資源現狀與發展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8(11):73-75.

[3] 劉清霞,閆金華.延慶地區櫟樹引種試驗[J].林業科技通訊,2017(6):25-27.

[4] 翁琴,孔紅山,任玲,等.3種櫟樹扦插育苗及生長量調查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6(22):136,142.

[5] 張占海,王輝,郭欣榮.林業生物質能源樹種櫟樹的開發利用前景[J].河北林業科技,2012(6):70-71.

猜你喜歡
培育技術
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二代杉木采伐跡地營建禿杉速生豐產用材林培育技術
核桃優質育苗技術初探
樟子松種植培育技術探討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與培育技術
不同基肥對圓齒野鴉椿幼苗生長的影響及其培育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